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漫谈古汉语宾语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语序变化会使词组的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发生变化。语序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般说来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补语在中心语后。这种一致说明了语法的稳固性和古今语法的继承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今汉语的语序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其中宾语前置就是一种特殊的语序。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古汉语宾语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汉语“数、量、名”结构语序变异探讨,并结合和汉语有亲属关系的藏缅语进行比较,提出:1.汉语和藏缅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的基本格式不尽相同,演变过程却有其相似之处,这是由于亲属语言的共同发展规律所造成的;2.汉语数量词做修饰语由后往前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现象,而是和汉语偏正结构语序,修饰语由后往前移的发展变化规律相一致的。3.有人提出“数、量、名”结构语序的变化和汉语基本语序的变迁有着本质上的联系,这和汉语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在学习第二种语言的时候,往往要受到其母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的影响,这是早已为人们所认识的客观现象。就拿中国人学英语来说,由于汉语把语序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因此学习英语时就极易受汉语语序的影响,把汉语语序套  相似文献   

4.
汉语很少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就构成了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它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技巧,显示了汉语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语序变化的多样美1.在家里,我对儿媳像闺女一样,儿媳对我也像亲妈一样。  相似文献   

5.
语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内容。就一般说,汉语的语序是比较固定的,从历史上看,汉语的词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变化。文章从汉语句法发展过程角度,通过陈述大量语言经验事实,考察汉语语序变化路径。同时结合现代汉语的发展,运用语言类型学分析汉语语序变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语法、认知、逻辑、语用、修辞诸方面对汉语语序进行考察,从理论上说明、从实际上描写汉语语序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面貌,认为认知、逻辑是汉语语序的深层基础,语用、修辞是汉语语序的运用的表现形式.它们对汉语语序各有制约和影响,但又有某些一致性.本文从汉语是非形态语言的特点出发,考察到汉语语序既相对地固定,又便于灵活变换构成新的结构关系.考察时,还注意到汉语的句内语序和句际语序在语言内层和语言外层中的一系列反映,使语序和语音、词汇的联系明朗化,给为适应语用、修辞的需要而产生的凸显语序确立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句法成分研究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中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论题,其中包含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定语作为现代汉语句法成分中的重要成分,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地方,多项定语语序便是其中较有价值的论题。作为多项定语,各个项之间存在着相对固定的语序,但这种相对固定的语序在具体的运用中又有相对灵活性。本文拟对多项定语语序进行分析,总结多项定语语序规律特点,并就其灵活性进行讨论,希望能使读者对现代汉语多项定语语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因而语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语序一般都比较固定,但有时候,句子的语序会发生改变,我们称之为易序现象。汉语里有很多易序现象,不但口语,而且书面语中也存在很多易序句。本文将从语用角度对主谓易序、动宾易序、状语中心语易序、定语中心语易序、动补易序等几种现象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语序是其表现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汉语语法的这一显著特点在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中就有所阐释。《马氏文通》对语序的论述是散见于各篇的,梳理可知马建忠确定句法关系的主要根据是语序,他有自己关于汉语的明确的语序观,他从语序角度全面揭示了汉语文言语法的规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汉语句子中主谓句语序的一般规律,也有主谓倒装的特殊情况;宾语一般在动词之后,有宾语前置的情况;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相似文献   

10.
多层状语的顺序及其逻辑特性与对外汉语教学①肖莉现代汉语的语序很重要,语序不对就会发生歧义,或者使思想表达不清楚。语序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许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就是用母语语法来套用汉语语法,因此常常产生词序颠倒、混乱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语序浅谈     
“语序”,是指词语在句中的先后次序。汉语的语序,从历史上看,“文言”和“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文言”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这是语序的一种历史变化。一、文言和现代汉语“语序”的相同点文言语句的基本成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类。  相似文献   

12.
一语序也叫“词序”。它是指语言里语词组合的次序。用语序表示语法关系是汉语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不能光赖形态变化来表示,因此语序就成了汉语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古汉语语序,不仅是读懂中国古籍,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而且也是探求古汉语语序规律,建立科学的汉语法体系的需要。但是要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搞清古汉语语序的规律,必须对历代重  相似文献   

13.
张杰 《现代语文》2013,(6):43-45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轻动词作用下汉语语序的倒装现象。在汉语语句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可以互换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轻动词的存在。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不同学者对轻动词的定义,提出汉语语句中轻动词的概念。通过引用VP壳投射概念,举例解释说明轻动词对汉语语序的影响,分析在轻动词作用下引起的汉语语序倒装现象,并进一步阐释汉语语序倒装现象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序(也称词序)是指词语在词组或句子中的排列顺序。它在汉语里是表达句法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分析句法结构,必须充分重视语序的语法作用。“重视语序,就可以避免随便谈‘变式’,只根据意义来分析句子。”但是,忽视语序,只根据意义来分析句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汉语作为我国重要文化组成部分,是实现人际交流、社会发展、文化意识传播、信息共享等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地位上升,汉语语言在国际语言体系中地位越来越高,新时代中,学习与运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更好的研究明确汉语语言结构、语法构成与语言特色对汉语文化的延伸传播及推广意义重大。汉语不同于英语等英美语系语言,汉语形式变化较少,汉语的意义变化与词组构成主要依靠语序与虚词,因此,语序与虚词是集中性了解分析汉语语法的关键。本文从汉语语法特色出发,立足于汉语语序变化,多角度分析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界定汉语主语,唯一可以凭借的语法特征就是语序。可是语序不仅包含语法信息,还包含语义和语用信息,因此,汉语主语的界定就成了一个难题。以Dixon(迪克森)的"普遍语义-句法元"理论为基础,区分(谓词的)论元和(谓语的)句元,并以论元在语句中的默认位置为依据,确定汉语的核心句,再通过将非核心句还原为核心句的办法,剔除语序中的话语信息和语义特征,从而证明,语序足以成为界定主语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印尼学生在学习汉语复杂定语过程中常见的语序偏误现象,从短语定语和多项式定语两个方面进行汉印对比.文章拟通过语序对比,揭示汉语印尼语复杂定语间的对应规律,探求解决学生语序偏误难题的途径,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英汉语序对比与分析语序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它体现了词语(符号)之间的关系,言内意义在句法层的突出表现.句子成分一般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若加以改变,或者句子不通,或者意义大不一样,或者基本意思不变,但表达的重点、效果不同.语序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由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是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必然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也就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汉语的思维方式是:主体→行为标志→行为→行为客体,这一思维方式所引起的语言表达模式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反映现实的思维顺序主要是:主体→行为→行为客体→行为标志,这一思维习惯所引起的语言表达模式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此外,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有分析性(analytic)和综合性(synthetic)之分.分析性语言的主要特征是语序较固定,而综合性语言的主要特征是语序灵活多样.汉语是分析性为主的语,因此语序比较固定,其典型特征是没有曲折变化(inflec-tion),即汉语的名词不会改变自身的形式,变为复数,动词也下用改变自身形式表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汉语的词没有阳性和阴性的变化,汉语中也没有表示阳性和阴性的词缀.汉语词语组合成句依  相似文献   

19.
和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相比,汉语的语序相对固定,但汉语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语序现象——成分间的互易,互易后句子的语义基本相同。本文探讨了数量名结构句中主宾互易的条件,及互易后语义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20.
3 语序的逻辑考察3.1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依附语言进行,因而对语序(不论是句内语序还是句际语序)的考察都不能缺少逻辑的考察.可以这样认为,汉语语序不仅仅是汉人的认知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汉人思维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汉语语序是客观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汉人对这些逻辑关系的主观认识在汉语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