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许多教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智。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要想让孩子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多彩,必须走进孩子的生活,必须让孩子先有生活、后有作文。我们要提倡孩子写自己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作文的快乐和轻松。  相似文献   

3.
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谈一些粗浅的认识。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古人说得好: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要上好习作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呢?(1)消除害怕心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触摸生活、参与实践、表达真情就是新课程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视生活为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的兴趣。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审美的情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笔者每次在习作训练前,为学生选取或创设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融入此情此景,他们会因"物"而发"情",因"情"而发"辞",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且作文内容贫乏、语言枯燥.因而“胡编式”、“拼凑式”、“移植式”作文屡见不鲜。许多教师认为这是因为农村孩子生活单凋、见识不广,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一文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智。农村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陈辉 《青海教育》2006,(5):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诚然,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淹没在我们设定的作文的套路上了呢?为此,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  相似文献   

7.
生活与作文     
“看,这作文简直是乱七八糟。”“唉,老师今天又布置作文。”从老师这焦虑中,从学生这叹息中,不难看出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的通病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两种:第一,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写作材料,学生当然写起作文来抓头皱眉。  相似文献   

8.
缺少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怎样让干巴巴的作文鲜活灵动起来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进行了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取素材,在生活中挖素材,在记忆中追素材,在阅读中借素材,在鼓励中激素材。实践证明这样的策略行之有效,收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秋香 《辅导员》2012,(12):44-45
纵观目前农村学生作文现状,大多数农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畏惧作文。我感到疑惑,为什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置身于如诗如画美丽的大自然中的农村孩子,在作文时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作文。因此本人谈谈几点农村学生的快乐作文,希望能对农村学生有所帮助。一、享受自然激发兴趣大自然五彩缤纷,如诗如画,多少名家诗人叹服  相似文献   

10.
王珞田 《考试周刊》2011,(37):59-60
教师在小学作文指导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享受生活,思考生活,丰富生活,开发作文资源,激发作文动机,组织教育学生过好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为作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走进生活。捕捉孩子的心灵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之源。让学生通过看、听、经历和感受,引导其进入生活领域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教师可与学生家长联系.转变其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进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可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林日章 《广西教育》2009,(22):46-46
一、应从作文的内容入手。把注意力转向学生生活,功夫在平时,在课外 写文章就是写生活;从内容入手就是从生活入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中年级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高年级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这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3.
儿童世界是用想象构建起来的诗意盎然的世界,因此让想象这一“人类思维最美的花朵“进入孩子的习作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关怀和体贴。通过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敢爱、敢想、会想.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创造的种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分内之责。  相似文献   

14.
1 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使学生乐于习作 要想学生喜欢写作,就要让学生存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教会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想去说.  相似文献   

15.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怎样将生活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呢?在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仍然沿袭"一言堂"的传统模式,作文训练中总离不开"教师命题——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传统的作文指导"四部曲",刻意追求"标准"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作文教学的过于功利化、规则化、模式化.导致学生谈“作”色变,如头上套着紧箍咒.疼痛不已。翻开他们的一本本习作:文不对题的,胡编乱造的,干涩无味的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20.
胡刚 《江西教育》2003,(14):26-26
近年来,农村很多小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么凭空虚构、瞎胡编,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写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优秀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不愿写作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一、知识面太窄,语言积累贫乏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学生又很少到书店里去买书,许多学生除了读教科书外,很少阅读到课外读物,写作有时闹出笑话。有一位学生在写《我喜爱的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