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马克思指出:“英国人曾为鸦片走私的利益发动了第一次对华战争。”这次战争即是指1840—19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便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为导火线的鸦片战争,在《南京条约》的十三条款中,对鸦片问题却只字未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相似文献   

2.
18 61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尽 ,德国就同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德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通商条约》。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 ,使德国资产阶级掠夺海外殖民地的欲望日益膨胀。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进一步刺激了德国资产阶级掠夺海外殖民地的野心。德国资产阶级和政府都希望通过与清政府签订航运通商条约以保护和扩大德国商人的在华利益 ,并以此挤进在东亚享有特权国家的行列。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法美俄等国得到了更多的政治与经济…  相似文献   

3.
一、香港回归结束了中国人民100多年耻辱的历史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帝国主义者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手中强行夺去的。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1860年,英国再次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去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达99年,香港的被侵占,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丑恶的一页。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行侵占  相似文献   

4.
新编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北京条约》的内容中有“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这句话出现得比较突然,给教学留下了疑问。为什么清政府1860年才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呢?笔者对此试作补充,使学生明白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的曲折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和法国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广州沦陷。随即英法联军军舰北上,抵达天津白河口外,提出了各项侵略要求,如公使驻京、内地游历等,并照会清政府同意,否则将扩大战争。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99页资本主义列强在亚洲扩张的一段文字:“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全占有了印度,并占领了新加坡等地,还不断对缅甸、阿富汗和伊朗等国进行侵略,扩大殖民势力,接着又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书》第104页:“1842年8月,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香港给英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签订了《北京条约》,割香港对岸的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瓜分狂潮中,英国再次强迫清政府租借‘新界’,以抵制法国强占广州湾(‘新界’比香港大10倍…  相似文献   

6.
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借口中国禁烟而挑起的,而战后在《南京条约》中却只字未提鸦片。于是,有教师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节内容时,以此来反证“中国禁烟”仅仅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而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妄图把中国变成他们掠夺原料的基地和倾...  相似文献   

7.
一百五十年前的今天,英国殖民主义者利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英国“炮舰政策”的威逼下,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随后,美、法、沙俄等西方殖民国家相继以武力相威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过程,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鸦片战争。战后,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渐次遭到破坏,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被迫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它的直接导火线是由于英国公开破坏中国禁烟法令,用武力保护鸦片贸易走私引起的。但是,外国侵略者及其一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不顾基本的历史事实,极力为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辩护,企图掩盖其侵略罪行和侵略扩张本质,把战争责任推到中国方面,甚至连这场战争是由鸦片直接引起的事实也要予以否认。英国侵略分子马士硬说鸦片战争“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一八四一年,正当鸦片战争进行期间,美国国务卿亚当斯便在马萨诸塞州的历史学会上发表演说,极力为英国的侵略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公开声称鸦片战争“英国有正义的理由”,“鸦片问题不是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熊银忠 《中学历史教学》2006,(1):35-37,68,69
[专题解读] 近代史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1844年,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小平寺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伪装中立进行调停,实则联合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支持日本侵略中国台湾,客观上纵容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一战”期间到“二战”期间,扶植中国政治势力同日本激烈争夺对华主导地位,两国合作进行了反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斗争;“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阅读》2005,(1):42-46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1842年为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中国人民发动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又于1856~1860年,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这一阶段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包括发动战争、开辟商埠、控制海关等。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  相似文献   

10.
璞鼎查(1789—1856)道光二十年(1841年)接替义律出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次年,胁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后任英国第一任驻香港总督。1842年与璞鼎查签订《南京条约》的耆英巴麦尊勋爵,鸦片战争时的英国外交大臣,主张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议会反对党:“托利党”领袖威廉·格利斯顿(Lord William Gladstone)勋爵,他反对发动鸦片战争,后来又拥护鸦片贸易鸦片战争时的人物与风情~~  相似文献   

11.
中英《烟台条约》是在非战争背景下,英国以马嘉理命案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英国及列强在华的经济、政治、司法、外交等方面的特权进一步扩大。条约中关于洋商洋货在华享受“子口半税”等关键条款,直到1931年才被裁撤。这一条约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战争,联军达到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随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的狂潮”(参阅《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6页)。  相似文献   

13.
一个半世纪以前的8月29日,英国“东方远征军”兵临中国南京城下,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商埠,给予他们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从此,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海关、外贸等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走上了“从属于西方”、充当西方大国附庸的苦难道路。一个独立的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从属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相似文献   

14.
【单元导读】《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在这种形势下,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目标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亚洲第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斗争还在继续,但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以孙中山办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坚持民主共和,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这次赔款以银元为计算单位支付,而以后清政府所有对外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均以白银“两”为支付单位。因此《南京条约》的赔款数目就常被误解为2100万“两”。那么为什么《南京条约》中的赔款以银元支付而不以银两支付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全国各地的中国宝银银两存在着重量不足、成色不纯、平砝(秤)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丁召书 《历史学习》2006,(10):24-24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为“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香港问题李爱阳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9世纪,英国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及《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通过以上不平等条约,英国分别割占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南端,并租借九龙半...  相似文献   

18.
一按我国史学界的一般看法,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至1919年(民国八年)五四运动为止,约八十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一段史事。其上限,即与中国古代史的界限,断于1840年,是因为这一年英国资本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抵抗失败,被迫与英国侵略者订立了《中英江宁(南京)条约》,从而使美、法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跟踪效尤,相率迫使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紧随英国之后,进入中国逐步开展殖民主义的掠夺活动。由此伊始,中国社会产生很  相似文献   

19.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迫使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攫取了中国人民的巨额财富。现将1840年至1901年割地赔款情况分述如下: (一) 割地 1.英国割、租香港地区 1840年6月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殖民主义者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第一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路远涉洋,往往有损坏需修补者,……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第6款又规定,“……将粤东九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外国传教士对彝族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近代外国传教士对彝族教育的影响黄修义1840年,英国殖民者发动了鸦片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屈膝求和,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后,法、美、俄、日、德、意、奥等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强迫清政府签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