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通过有效教学引领学生通守复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首先,关注基础知识,奋实一个"实"字;第二,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突点一个"构"字;第三;倡导分层递进,突点一个"练"字;第四,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提炼,感受一个"悟"字;最后,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奋实一个"养"字。  相似文献   

2.
在高考中,数学科目一直作为高考的主要科目,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加倍重视,但是许多中考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步入高中以后也渐渐发现数学的学习非常的困难,与初中的数学学习相差甚远,甚至感觉学习数学力不从心因而产生厌倦的情绪.本文从初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难度、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思想态度等方面分析高一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时代,全面发展已成为主流教育思想,学生不可能将大部分时间消耗在一门科目上,这就需要学生高效学习,以有限的时间精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数学课堂可以通过抓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抓个性突出差异和抓竞争谋求共同发展等办法,渗透高效理念,让学生从小养成高效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高一物理“难学”、“难教”是大家公认的。“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材内容难,二是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高一物理以力学知识为主,题量多、难度大,要求的数学运算能力较高;而学生在初中做的题目,大多为较浅显的定性简答题和较简单的计算题,这样在初高中之间就出现一个较大的台阶。长期以来,高考竞争激烈,迫使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加深教学内容和要求,增加考题的难度和分量,不少教师甚至从高一年级教学起,就要求学生“一步到位”,即达到高考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甚至把历届高考的力学试题拿给学生做。这就更使高一物理难学难教。  相似文献   

5.
江苏等省2002年高考将实行“3 大综合”模式,2003年高考将实行“3 大综合 l”模式,也就是说,现在高一、高二学生所学的九门课程都将是高考科目,初中时被当成“副科”的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显露出来。怎样学好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否能掌握历史学习的主动权,关系到高中历史学习的成败。要掌握主动权,以下两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从初三升到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将发生很大的转变。如何引导学生适应这一变化,让他们尽早地进入新“角色”,是摆在高一语文老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从培养习惯入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着力点,让学生自然地完成这一新“角色”的转变。一、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两天练一张稿纸的字,一周工工整整抄一篇好文章。一段时间后,书写达标的,停止练字,只抄文章;不理想的继续练。作文时,发现有反弹者,就单独抓。这种方法看似平常,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好方法。二、读书背书的习惯确立以教材为本,向课外延伸的阅读教学思路,鼓励…  相似文献   

7.
白汉国 《甘肃教育》2022,(13):75-77
2021年9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甘肃已于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新高考改革。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在2024年迎来“新高考”。新高考背景下,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高考科目;“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即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一门,“2”即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两门。新高考模式的转变,主要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做出的重大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虽然成绩较好,但是综合素养相对较差。为了改善传统教育的现状和弊端,就必须从课堂教学改起。文章将借助课堂教学实践,探析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高一阶段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开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高中历史知识比初中历史知识更多、难度更大、知识结构更复杂,高中历史的知识教学更多是建立在初中历史知识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高一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就必须对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异同点,进行透彻的分析,做好学生历史学习的“摆渡人”,做好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教学衔接,依据具体学情设计高一历史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克服学生畏难心理,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形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省2024年(2022级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对普通高中必修课程学业进行的合格性水平检测,主要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习要求,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新高考中部分高校进行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一、“双新”背景下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山西省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到2022年秋季,全省高中学段全部使用新教材。同时,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实行新的高考招生模式,即从2025年起,全省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即“两依据、一参考”模式。考试科目由统一高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即“3+1+2”模式。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为人人必考的统一高考科目,  相似文献   

10.
高一阶段学生学习科目多,一般对历史学科不太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学生分配给历史学科的有限精力,尽可能提升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依托史料分析历史演进逻辑,通过梳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内容轮廓,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下面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例,谈谈我们在高一阶段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高考科目,还是一个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科目,因此,学习好化学知识十分重要,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有效开展化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升学生实验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行课改,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究后,我认为它具有“准备充实、结构朴实、训练扎实、效果真实”四个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想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只要做好一个“实”字,就能真正让课堂出实效,当课堂真正回归学生且能做到“四清”,中考、高考也一定会出实效。  相似文献   

13.
管理就是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品质。而习惯的养成必须从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人手。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中规范其行为,提高其认识。必须遵循“低、小、近、实”的原则。“低:’即起点要低,“小”即从小事人手,“近”即贴近学生生活,“实”即抓细抓实。基于这些理解,我校在管理上以“习惯养成”为突破口做了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高考科目特别是理科综合中得分较高的学科。为此,要取得优异的高考化学成绩,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提高复习效率。如何搞好高考化学复习,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整体规划,选好复习用书进入高三,化学学科新知识的学习已基本结束,但高一、高二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比较零碎、杂乱,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故而进入高三,先要了解老师  相似文献   

15.
在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有利于中学教学这“两个有利”的原则指导下,高考在不超纲前提下,特别注意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能力。物理科高考试题中有近35%的知识是高一、高二  相似文献   

16.
胡云 《理科考试研究》2014,(10):F0003-F0003
高中地理是高考的重要科目,学好高中地理,就等于占据了过独木桥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活动多半是灌输式或“一言堂”,学生当听众,教师发言到底.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弱化其探究的欲望,不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自然学科,地理知识丰富、内容庞杂,需要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7.
赫甦 《河南教育》2007,(7):16-17
“目前,县级高中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据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县级高中的一切工作都瞄准高考,不考的科目可以不学,甚至一些学校根本就不设置非高考科目。有的学校提出了‘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要把学生的油全榨出’以及‘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这样令人吃惊的口号。”一位新华社记者在一则报道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化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高考必须向能力测试倾斜,作为一个科目,高考化学就必须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向能力测试倾斜”。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总复习时,要围绕“能力”二字下功夫、做文章。如何培养能力、发展能力、提高能力,自然成为复习工作中的出发点和落角点。  相似文献   

19.
高一物理的主体框架是力学知识,而力学体系中的思想方法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主脉,因此高一物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二、高三的学习,影响到高考的成败,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我们更应该以夯实基础、发展能力为主.现在市场上参考书“眼花缭乱”,在学生茫然且学习很辛苦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应付?我们认为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研究高考,了解高考动态,两厢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从那些方面来挖掘教材呢?现归纳出十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高一的那天起,老师就天天念叨着“高考”这两个字。老师说,不要管懂不懂,只要答案对了就行。我不明白,难道我们真的只是为了高考而学习的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