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地区建立国家,即大汗位,国名“大金”(又称“后金”),从此,金和明成了不容并存的两个对立政权,它们之间爆发了一连串的战争。明天启六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次年改族名“建州女真”为“满洲”,明崇祯九年(1636年)在沈阳称帝并改国号为“清”,两个封建政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明与金(清)的矛盾和战争,只是由于满、汉两族统治阶级之间的利害冲突而引起,并非两族之间的矛盾和战争。同时,无论满洲贵族还是明统治者对于明末农民起义采取了同样的仇视和残酷镇压态度。  相似文献   

2.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皇太极继位称帝,改国号清,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相似文献   

3.
“满族”是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现在主要居住在辽宁省,并散居全国各地,有人口429万余。其“种众虽少”,但很早时候起就是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与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共存。 “满族”是今天人们对“满洲族”的简称。据考证说“满洲族”名出于天聪九年(1635年),本系阿尔泰山语系的通古斯族的一支,源于古肃慎族。肃慎所在据《山海经》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今长白山),肃慎之国。”《左传》也载有:周景王时便指肃慎地区是“吾北土”。这里不仅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肃慎之所在,而且也明确地指出从那时起“白山黑水”之间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了。从殷商到汉武帝时期,尽管他们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但与中原  相似文献   

4.
梧桐 《初中生学习》2010,(10):41-41
天命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认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也有考证认为,“天命”只是满洲大汗的尊号,而不是年号,直到努尔哈赤第八子尊号为“天聪”的皇太极决定取天下,才学中原的正统皇朝建国号“清”,并建年号“崇德”。如此一来,“崇德”建元应该是清朝第一个年号。  相似文献   

5.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是以满族贵族为主建立的政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先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明崇祯九年),其子皇太极正式即位为皇帝,改国号大清。皇太极时清朝已统一东北及内蒙大部分地区。1644年,清军乘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之机,进占北京。夺取了明朝的统治权,顺治帝福临由沈阳迁都北京。清朝从1644年起至1911年止,共历10帝,268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独立的中国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历史进入了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候在关于吴三桂是否降清的争论中,涉及到吴三桂的剃发问题,有的同志提出吴三桂在山海关之战时并未剃发。因此而认为吴三桂并未降清。那么吴三桂到底是什么时候剃发的?因为剃发问题,在清代来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风俗习惯问题,而是一项严格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满洲贵族统治权的一种象征。所谓“我清朝制度以剃发为一统”。在关外时期。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在沈阳改后金为大清称皇帝时,就曾明令公布:“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俱照满洲式样。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戴绒帽,务要束腰;女人不许梳头、缠足”。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1638)又重申:“若有效他国衣帽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也,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即规定在清政权(包括  相似文献   

7.
忽必烈在汉臣建议下所定国号“大元”,取义与汉民族儒家经典《易经》密切相关,也合乎蒙古民族敬天的习俗,并与“大蒙古国”、“大朝”一脉相承。“大元”国号的定立,包含了赢取中原正统的政治与文化的企图,反映了蒙古从游牧国家到中原王朝转变的完成。努尔哈赤所建“金”国号,曾经是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帜;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大清”不仅在气势、取义上胜过“大明”,而且顺应了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又能为女真或满洲民族所认同,为蒙古各部所赞成。  相似文献   

8.
读《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陆干斌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一文,其中所称“金田团营时的国号为太平兴国”、“在东乡改国号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一说,颇可商榷: 一、据陆文称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作者实非洪仁玕,而是瑞典人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陆文引用有误。按洪仁玕曾参与洪秀全早期的革命密谋,他亲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去广西浔州圩,时  相似文献   

9.
满族     
<正>满族,历史上的“女真人”, 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满语中是“吉祥”的意思。1911年辛亥(hai)革命前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才改称“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现在普遍使用汉语、汉文。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87页《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一图中,在地名“江户”后的注释是:1868年江户改名东京,次年迁都于此。而第88页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却是:不久,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江户改名为东京。教材的表述比较模糊:前者是江户改名东京后成为明治政府都城的,后者则容易被误解为明治政府先迁都到江户,然后将江户改名为东京。那么到底哪个表述更准确呢?《辞海》1999年版:“东京……旧称江户……1868年改称东京,1869年成为首都。”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第297页所述是:(1868年)4月,德川庆喜被迫献城投降。新政…  相似文献   

11.
初中《中国历史》第79页说:“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公元8年,外戚王莽乘机夺取西汉的政权,做了皇帝,改国号新。”这里说王莽“公元8年”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是只将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而没有顾及到月份的换算。《汉书·王莽传》记载,居摄三年十一月,改元为初始元年,“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  相似文献   

12.
秦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曾建立著名的“张楚”政权,这是史学界沿袭已久的说法。近有学者撰文提出异议,认为“张楚”不是国号。是说根据有二:第一,从称谓看,《史记》从未把“张楚”作为国号;第二,从训释上说明“《史记》中的号字不是国号,而是与‘名’字相通,即‘名义上是张大楚国’”,并列举了若干例证,以圆其说。笔者拜读后,感到难以苟同此说,兹予辨疑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姓在最早的时候是母系氏族社会各部落的代号,以后慢慢演变为家族的标志。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姓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于是,便使之产生了化内涵。满族是继蒙古族后,在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建立统一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本称满珠(manju),汉译为“满洲”。这满洲的称谓,是后金国汗皇太极于公元1636年为适应当时的客观形势所需而创立的。清朝灭亡以后,省“洲”字,简称为满族。满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据最近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满族人口已经超过了1000万,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史角度看,皇太极在巩固满文化与吸收汉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化政策和文化措施上,皇太极首先采取了基于满族文化而致力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在政权建设上,始终致力于缩小满汉文化的差距;在宗教和婚姻制度以及“殉葬”制度上也一定程度地采纳了汉文化中的精华。其举措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沿袭明代的科举取士制度,二是尊孔崇儒,三是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所做的文化贡献完成了将满族文化纳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历史任务,并保存了满族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夜谭随录》分四卷,一百四十一篇,是清代满洲人和邦额作。和邦额,字闲斋,号霁园主人,故此书著者旧署:“清闲斋氏,”大约生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卒于乾、嘉年间或稍后时期。详细史实尚不可考。《夜谭随录》是继《聊斋志异》之后,产生在乾、嘉时期的又一部文言短篇小说,多谈鬼狐妖异。作者在《自序》中说:“非怪不录”,意在“穷尽天地万物之理,”使之见怪而不以为怪而已。  相似文献   

16.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的称号,如“汉、唐、元、明、清”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以显示新朝的圣明。国号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教育报》2019年02月22日第02版报道: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近日,某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刷屏社交网络,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并写道,“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对的……”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惊呼“当时好不容易纠正过来的读音,现在因为大部分人读不对就改了?”不过,随后出现了“反转”,《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表示,“这是条‘假新闻’,请不要担心”。  相似文献   

18.
清·顺治《潮州府志、科名部》谓:“赵德,海阳人,大历十三年(778年)进士。”其后各种地方志籍多沿其说。清·嘉庆十九年敕编的《全唐文》收录赵德《昌黎文录序》,其题注则谓赵德“曾官  相似文献   

19.
八旗兵和绿营兵都是清朝的经制兵(即国家正式部队),是清朝建立初期向全国进行征战和威慑的基本武装力量,也是自清一代赖以统治全国的两大军事支柱. 八旗原是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产生的时间很早.《满洲实录》卷三记载云: “前此,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之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材1978年版《中国历史》第二册将澶渊之盟年代定为1004年;1987年版改为1005年。1987年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叙述唐末农民起义时说:“880年,起义军占领洛阳……第二年初,起义军开进长安,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齐”(第144页)。高中《中国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