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根羽毛     
高高的悬崖上,住着鹰的一家。鹰妈妈就要生蛋了,她拔下一些羽毛,准备为她的小宝宝们布置一张既温暖又舒适的床。一阵风吹过,一根羽毛趁机飞了起来。它想:“我可不愿呆在这个窝里,我要去找一个更适合我的地方。”一朵白云飘过来。轻轻地托住小羽毛:“喂!小羽毛,我们一起去周游世界,好吗?”小羽毛撇了撇嘴:“哼,我是鹰的羽毛,鹰飞得比你高多了。我要去找一个更适合我的地方。”说完,它使劲一跳,离开了白云,继续在天空飘来飘去。一只小鸟看到了它,高兴地喊:“噢,好大一根羽毛,铺到窝里肯定很暖和。”说着,小鸟就用嘴去衔那根羽毛。小羽毛借着风力一下躲开,说:“喂!看清楚了,我可是鹰的羽  相似文献   

2.
我很喜欢爸爸从郑州买回来的两只小百玉鸟,白的叫“玉玉”,黄的叫“齐齐”,它们伶俐活泼,可爱极了。“玉玉”和“齐齐”体态优美,一身美丽的羽毛,像一件华丽的锦衣。两只灵巧的小腿,跃上跳下,好像不知疲倦似的。最让我欣赏的是它们那尖尖的小嘴,不管多么厚硬的果壳,它们都可以啄碎。每天早晨,当太阳升起时,我就把笼子挂在室外的铁丝上。这时,它们就放开嗓门“唧唧喳喳”地唱着,好像在眺望东方的太阳。它们很爱打扮自己,你看,它们一上一下地将头伸进清凉的水杯中,然后在用爪子洗梳脸蛋和身子,把羽毛梳理得十分光亮,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相似文献   

3.
可怜的小鸡     
黄秋晾 《辅导员》2014,(13):69-69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6岁的我上完幼儿园回家,吃完饭就去看电视。我打开了我最爱看的CCTV10科教频道的《真相》节目,里面讲到蛇会蜕皮,蜕完皮之后就会在一两个星期长出更美丽的皮。我惊奇地想:既然蛇蜕皮后会长出更美丽的皮,那鸡在脱毛后也会长出美丽的羽毛的!我要帮鸡拔毛!  相似文献   

4.
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一个瘦削的身影出现在教室的门口。他头低垂着,眼睛却又努力向上胆怯地看着我,原来是一向因迟到而小有名气的小洋。他虽头略低,但脸上是一副等着狂风暴雨来临的表情。对这个我刚接任该班就给我出难题的小洋,我略一沉思,拉开了教室的门,说:“这位同学,请到前边来,好吗?”也许是从没有一位老师对他如此客气,他的脸顿时羞红了,连忙说:“对不起老师,我因为……”正在聚精会神听讲的学生纷纷将视线投到了他的身上。我温和地说:“我知道,每个人迟到都会有理由的,可是你毕竟迟到了,就罚你表演一个节目吧。”…  相似文献   

5.
我到一家大型的养鸡场参观,发现该养鸡场的鸡都少了一个脚趾,就问场主是怎么回事。场主说:“这是我养鸡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秘密。在鸡还是鸡雏时,剪去它们的一个脚趾,强加给它们一些痛苦,让它们多少流点儿血,受些伤害,它们的成活率就会明显地提高,而且长得又快又好……”我正为场主的话感慨不已时,他又告诉我:“在鸡瘟流行的时候,将鸡的羽毛拔掉一些,而且拔得越勤越多,效果越好,鸡的免疫力就会自然提高……”如此看来,生命中的伤害和挫折,不一定是坏事儿啊。受点伤害也无妨@何府  相似文献   

6.
章双承 《考试周刊》2009,(19):78-79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有警世之举:一只鸡,一堆米,他先捉住鸡,按住它的头,硬迫它吃米,结果鸡不但没吃,反而使劲地把头往后缩,后来陶行知先生放开了鸡,让它自己觅食,结果鸡自己啄起米来。故事道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即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无及多少。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7.
母爱的翅膀     
8月4日 看样子,鸡妈妈似乎没有到屋檐下避雨的意思。我怕鸡妈妈淋雨而感冒生病。打算把它们赶到屋檐下。于是,我试探着上前去.冲着鸡妈妈使劲跺了跺脚。但出乎我的意料.一向胆小怕事的鸡妈妈此时不但没有惊慌逃窜,而是惊叫了一下,仰着头。大胆地与我对视,一副正义凛然的气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午,刚到家门口,妈妈就笑眯眯地对我说:“儿子,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好东西?”我走进客厅,看见菜篮里有只可爱的小鸟。它的嘴像个红色的钩子。羽毛黑里透着蓝,漂亮极了。它的腿很长,爪子细细的。听奶奶说,这个小家伙叫稻鸡,专门在田里吃虫子,保护庄稼。它的腿那么长,可能是不愿让泥水弄脏“衣服”吧。  相似文献   

9.
前几日,我去了奶奶家,那儿养了好几只小鸡,它们让我爱不释手。我挑了最可爱的一只,放在一个特殊的小盒子里,给它特殊的照顾。我见其它的小鸡没得水喝,就问:“奶奶,您怎么不给鸡水喝呀。”奶奶告诉我,她是故意这么做的。我以为奶奶虐待小动物,于是就自作主张地倒了一碗水,并且就只给我心爱的那只小鸡喝。鸡喝水时把羽毛都弄湿了,并且还浑身发抖,我以为它冷,就给它捂了毛巾。我之后去了一趟街市,回来时,我把小鸡捧在手里,它依然瑟瑟发抖。小鸡身上的毛湿了大片,并且已经有一部分出现了硬块。它的眼睛已微微闭着,它的羽毛已是大片的硬块。最后,…  相似文献   

10.
看杂技     
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看杂技表演,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呀。我们早早地坐在了观众席上,等啊等,终于,舞台上的帷幕拉开了。一个个既精彩又惊险的杂技动作让观众们惊叫不已;一个个既滑稽又有趣的节目博得了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单车接碗”和“甩碗”。表演的是一位叔叔,他骑在一辆高高的单轮车上,我真担心车会倒下来,可他却若无其事地骑着车跳来跳去,神情潇洒,赢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接碗开始了,只见他先把一只碗放在头顶上,把另一只碗放到脚上,然后非常自信地把脚一踢,“当”地一声,脚上的碗稳稳地落在头顶…  相似文献   

11.
可爱的小鸡     
丁千钧 《小学生》2006,(11):42-42
我买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鸡。它们都有一身金黄色的羽毛,远看就像两团金色的球在动。我很爱它们,给它们取了两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大的叫“劳斯(sī)莱(lái)斯”,小的叫“奔(bēn)驰(chí)”。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暑假里翻书,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优秀教师有次给教育同行作报告时,把一只老母鸡放到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是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它吃,老母鸡头一歪,不吃。“看来还要加压!”讲课教师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  相似文献   

13.
从陶行知的“喂鸡”到“带鸡找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14.
近日,看到一则轶事: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到某大学演讲时,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了一把米放在它的面前。可是,公鸡受到惊吓不肯啄食。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公鸡脑袋左晃右摇,身子拼命后退。先生干脆掰开鸡嘴使劲往里面塞米,公鸡拼命挣扎,死不肯吃。之后,先生松开了鸡,后退数步。  相似文献   

15.
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由于视力不好,戴着一副眼镜,因此同学们时常拿我“开涮”,称我“四眼妹”。班里举行晚会,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可是轮到我时,同学们大声嚷着:“四眼妹,来一个。来一个,四眼妹。”搞得我十分郁闷,节目也没有表演好。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特别‘懒惰’的音乐老师,初中的前两个学年,一共四个学期由我教你们。”这是我对每一届新生第一堂课说的第一句话,学生在讲台下瞪大了眼睛,心想:哪里有这样的老师呀!我接着往下说:“所以大家每次上课的前5分钟都要表演节目,这样,老师就只要上40分钟的课,老师会为表演的节目打分,分数可以进入学期末的综合评价中。”学生听了以后一片哗然,开始议论纷纷。我继续将规则讲解:“每个同学都要上台表演的,首先可以自己向文艺委员报节目,可以4人之内组合,可以邀请高手助阵,但是要有新鲜血液在里面,最后没有人报名了就按座次表顺序,  相似文献   

17.
杀鸡     
杀鸡,乍一听挺简单的事儿:不就是把鸡宰了吗?其实,这一个“宰”字可不那么简单。不信?我就给你说说我的亲身体验。去年中秋节前几天,妈妈买来一只大公鸡,养在家里,准备杀了吃。望着它那又肥又胖的样子,我馋得直咽口水,一天三遍地催妈妈快点把它杀了,给我解馋。时机终于到了。中秋节那天下午,妈妈对爷爷和我说:“今天把这只鸡杀了吃吧。你们谁敢杀鸡?”我乐得一跳三尺高,不等爷爷说话,就嚷道:“我来,我来。”爷爷、妈妈和我三个人,经过一番围追堵截,终于把鸡成功地“抓获”了。鸡是逮着了,可是它一边使劲地喊叫,一边又是扑翅膀又是蹬爪子。我…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  相似文献   

19.
可怜的小鸡     
正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6岁的我上完幼儿园回家,吃完饭就去看电视。我打开了我最爱看的CCTV10科教频道的《真相》节目,里面讲到蛇会蜕皮,蜕完皮之后就会在一两个星期长出更美丽的皮。我惊奇地想:既然蛇蜕皮后会长出更美丽的皮,那鸡在脱毛后也会长出美丽的羽毛的!我要帮鸡拔毛!说干就干,我立马跑向了后院。大鸡是不可能拔的,就从小鸡开始吧。我抓来  相似文献   

20.
我家有四口人,可户口簿上却只写了三位,那另一位神秘成员是谁呢?它是一只乌龟。因为它背上有三道花纹十分突出,所以我们全家都叫它“三剑客”。别小看那只有七厘米的“三剑客”,它在我家的待遇可是最高的:吃饭用铜碗,睡觉用铜盆,还经常出来“遛弯儿”,真是无忧无虑。“三剑客”还有一个爱好———登山。我经常训练它登山。“三剑客”的架子可大了,普通的山它不登,要登就登“8848”。看,它又开始登山了。它慢悠悠地向上爬两步,就伸长头到处观望;然后又向上爬,又观望。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战,它终于上了一号营地———沙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