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逻辑起点。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思索。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关注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问题看作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人点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高海涛 《语文天地》2011,(18):28-29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它应该贯穿学生成长的整个历程,推动学生情感和思想发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3.
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懒于提问的原因一是由于已习惯于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二是学生的心理顾虑。笔者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做法如下:①教师示范,把教学内容问题化。②由束渐放,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③大胆放手,激趣引思,促进自主化学习。  相似文献   

4.
庄利群 《考试周刊》2008,(25):217-218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探究的前提是问题.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首先应该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人们对某一事实、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这就是问题意识.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变被动接受"静态"的物理结论为主动探索、研究"动态"的物理过程,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养成敢问、乐问、善问的习惯,学生的问题意识必将与日俱增,更上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问题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以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其数学教学氛围十分低迷,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差厌学情绪较高,整个数学课堂教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以积极探索的创新态度以剖析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寻求、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掌握提出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需要有问题做导引,问题的提出如果是教师提出的,学生去思考,这种课堂上的探究是被动的。相反,如果让学生在思考时的过程中,自己积极主动地设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探究,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数学教材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的实例,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来编写的。新课程重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据此,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该文拟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中英语新课标对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出了更高目标。但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在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过多以本族文化为参照,过分注重语言符号的掌握,教学中涉文化的项目也不够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课堂教学、拓展课外阅读、设计英语活动等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应用意识”这个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正确理解“应用意识”的概念1.课标的界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交际与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参与社会以及活动的重要条件,作为载体记录、表达、传播社会历史与文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快发展,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也比以前加深了许多。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语言作为交流的基础,对跨文化交际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语言书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数学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头脑”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发现能力。教师要重视从数学事实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池永香 《考试周刊》2024,(14):163-166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文章从问题意识角度及重要性入手,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位美籍华人到我国讲学时感到很纳闷:怎么学生都没有“问题”向老师“发难”呢?探问其中的缘故,学生回答说:教授,您讲得太好了,我们都非常同意您的见解!这位教授颇有感触地说:“在中国做教师太容易了!要是在美国,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不断会有刁钻的甚至老师一时也不能回答的‘问题’提出来,让老师防不胜防,感到非常紧张!”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美教育观念差异的一个侧面。我们的教育强调对“权威”的认同,忽视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鼓励个体有独特的见解。在这方面我认为应借鉴别人的某些做法,切实注重对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去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呢?父母应做到以下“四要”:  相似文献   

15.
何秀芳  考传超 《考试周刊》2012,(68):152-153
创新始于质疑,知识源于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本文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角度.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赖教师灌输,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问题意识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成为当今主要任务,也是抓好课程实施、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学校教学时要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在作文中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是多向分析,立体思考,打开思路;二是突破常规,反弹琵琶,鼓励创新;三是充分想象,由此及彼,凸显个性;四是突破束缚,独辟蹊径,敢想敢说.创新意识还需要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经常在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在诸多的研究问题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引起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小明 《考试周刊》2011,(76):115-116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阵地。如何立足英语课堂,以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