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改方向。早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倡导创造教育,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适应21世纪竞争的潮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一、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创新动机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指出…  相似文献   

2.
江南的水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就倡导了创造教育,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因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改方向。早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倡导创造教育,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紊质教育的灵魂,因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适应21世纪竞争的潮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先躯,他具有丰富的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早在1943年,他就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创造素质,发表了闻名于世的《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断。他认为“教育要教给人创造,或引导人创造,启发人创造,而且在创造上学创造。”重温陶先生的教诲,展望21世纪,我们对江总书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曾激情地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啊!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他的创造教育理论以生活为中心内容,旨在以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培养一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相似文献   

6.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陶先生的至理名言,是陶先生20世纪30年代针对陈腐传统的教育思想发出的呐喊,而他的“创造宣言”也是树人小学积极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促进少年儿童的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性纲领。一、“人人是创造之人”——树立一个创新的理念陶行知提出的“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必要前提。相信正常人都有创造力,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人皆有之的理论,是进行创造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思  相似文献   

7.
姚芸 《广西教育》2006,(12A):47-48
陶行知是一位具有卓识远见、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综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他坚持不渝的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创造教育。创造教育的思想是他创造性地培养人才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宝库中的精髓。在先生发表的《创造宣言》中,他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学习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注  相似文献   

9.
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需要的重要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的生活环境和氛围。笔就如何在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变革,其最终目的在于开发、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我国创造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创新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著名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正是我们今天开展创新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表现。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才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能动作用,激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励其开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更是培养创造型学生的契机。数学被称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每一个教育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  相似文献   

14.
最早接触陶行知的著作,源于我学生时代在书店偶然买到的一本《陶行知教育文选》。记得那时读得特别痴迷,除了在书上做了密密麻麻的圈点勾画之外,还在笔记本上做了大段大段的摘抄。后来,陶行知这个名字在我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出现,先生的《创造宣言》被选人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以"现代文大阅读"的形式呈现,文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  相似文献   

15.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①是陶行知的教育理想。如果从面向全体(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理解,今天正在大力倡导的创新教育与半个多世纪前陶先生主张的创造教育之间是相通的。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落实创新教育应当有四个必要条件:教育民主是前提,生活教育是途径,因材施教是要法,教师素质是关键,现将四点启示分述于下。一、教育民主是创新教育的前提陶行知当年提倡并实践创造教育,是因为他已经认识到“现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闻中秋 《海南教育》2014,(20):32-32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创造的教育思想是他创造性地培养人才的实践经验总结,其创造的教育实践更是贯穿于他整个教育活动之中。20世纪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造教育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到了30~40年代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开始倡导创造教育 ,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才”的主张 ,为培养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 ,江泽民总书记再一次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 ,创造教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是何等重要。创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教育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要“以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口号全面提出。“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发表了这样的“创造宣言”。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使他们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适应现代高科技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从现在开始对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在数学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新颖独特的解题方式.传统的解法需不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提高思维能力.在解三角题时,若能细察结构,大胆联想,积极创新,有针对性地构造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