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法是与国家法相对的一种行为规范,民间法以精英群体为载体构成了中国传统农村治理的主要规则.但随着农村社会以法治化为表征的现代化进程的开启,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价值冲突与效力拒斥愈发明显,当下国家法律制度的构建需要注重对民间法的吸收,并积极发挥农村精英的作用以寻求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契合之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的法制现代化,但这种理想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尽管人民调解是中国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但是其在缓解现代农村社会法治需求困境方面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法制现代化应是建立在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经验之上的推进而非概念中的展开,因此,人民调解机制可以视为中国法治深入农村社会的有效渠道,可以视为现代法律进入农村社会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中国法律系统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性跃进过程,中国法律明的百年现代历程表明,社会主体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法制创设活动的抉择是中国法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契机,外域法律化对中国固有法律明的影响无疑是中国法制现代变革的重要动因,但既不是唯一动力,也不是主要动力,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政治和化条件才是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变革的主要根源,现代化的人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法律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代中国法律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制的冲突,法律观念滞后是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必须实现法律观念的现代化,从四个方面对法律观念的现代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黎族在长期生存繁衍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习惯法,其作为黎民解决纠纷的一种民间规则,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国家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在法律规范方面凸显出诸多冲突和矛盾,使基层司法工作经常面临两难选择。本文从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入手,分析习惯法存在的原因及与国家法冲突的表现,探寻二者之间的契合路径,以期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有效管理,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法律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代中国法律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制的冲突,法律观念滞后是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必须实现法律观念的现代化,从四个方面对法律观念的现代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晚清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启蒙期,这一时期法制历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西方法文化的不断输入,极大地冲击着封建法文化机制,引发了社会法文化观念的演变及其冲突。直到19世纪末也终未能在中国形成法制现代化的具体运动,只不过是为20世纪初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启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陈鹤琴在学前教育现代化探索中,始终致力于解决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问题。他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做人"核心,确立培养现代中国人的幼教目标;采取实验(实践)—提出理论—再实验(再实践)的研究路径,建立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体系,为当代学前教育现代化破解古今传统与中外文化的冲突与矛盾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9.
论近现代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徐成芳从1840年到1956年,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近现代中国革命走完了全程。在这个堪称中国的"解放的世纪"中,中国革命实际上是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而进行的。中国革命结束了,但它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并没有结束。在中国"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10.
侗款文化是我国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侗款文化的核心侗款在本质上是民间法、习惯法,能够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侗族款文化虽然包含了很多积极因子,但是由于民间法、习惯法本身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而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并不完全吻合,两者之间存在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一切表征。当然,这种冲突与矛盾并非不能化解。如果能够有效地化解两者的矛盾冲突,则能够进一步发挥侗族款文化的积极意义,与现代法治形成互补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奥林匹克新理念——"人文奥运"以及"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等,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为基础,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成果。它从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的角度,提出了"全民奥运、全民健身的战略,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重大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击壤,作为中国体育游戏形成的本源,在深层次上与人文奥运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它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诠释了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中国体育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劳动法是劳资力量均衡法、冲突价值兼容法、劳工权益救济路径疏通法.劳动法现代性品质的生成与劳工结社活动的勃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是劳工结社活动促使劳动法制模式从传统转向现代,并对现代劳动法制的运行发挥着结构性的支撑作用.我国应逐步完善劳工结社立法,为劳工结社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以不断推进劳动法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的历史进程,但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中权力——义务本位因素、旧的经济结构、思想意识、制度原因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障碍性的困难,本文就是在分析了这些障碍性因素的基础上来提出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的"们"是表示人的类别意义的后缀,不是表示复数意义的后缀,虽然类别意义和复数意义都跟名(代)词的"数"范畴有关,但它们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一看法可以得到汉语史上诸多语料的支持:"们"的前身是表示类属意义的实词,虽然它后来虚化成了词缀,但这种原始意义仍然保留了下来,这是现代汉语里"们"只能放在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之后的原因;在语法意义上,由于"们"表示人的类别,如果它前面出现表示确定数目的数量词,就会与其表示的语法意义形成冲突,这是"指人名词+们"前面不能出现定数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民族法制的现代化.挖掘和借鉴民族法制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可以实现民族习俗规范与法制现代化的统一.民族法制的现代化发展是以冲突与协调为表现的更新和重塑.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通过特定的仪式、俗礼、象征,对人的心理、情感、人格、行为等方面产生规范作用,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科学"、"理性"的现代精神引起了传统与新兴、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地方性村落亚文化与意识形态深层结构的民间信仰遭遇到了现代性话语的巨大冲击,其积极的隐性教育功能也处在消蚀和溶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传统与现代并非两个对立的概念,而中国农村社会与农村教育的历史变迁正是传统与现代不断交锋作战的历程体现。从晚清时期农村教育传统与现代的同质,到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性对农村教育的全面深刻的影响。即便如此,中国传统在遭遇西方现代性的交锋时也是异常激烈的。要想解决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首要问题是厘清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而探索出一条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治国家不仅仅是制定和执行各种各样配套的法律,而且也包括更新或重建我们民族的法伦理。亲属法伦理"爱有差等"及义务本位性,与"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法治精神相冲突,亲属法伦理重视亲情、讲求人性与人本、人道的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相契合。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必须对亲属法伦理改造和继承.把法治理想转化为中国人的精神情感认同,这是我们实现最高层次的法律秩序—法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理念被淘汰。调解,作为一种传统的非诉讼程序,由于在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与法治的许多理念相冲突,也一直备受指责,有人甚至怀疑其是否有继续存在的价值。而事实证明:在现代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调解可以在借鉴西方的ADR理论与机制的基础上,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从中可以看出调解和法治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正确认识调解与法治的关系有助于对调解确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德性人格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占主流地位的人格教育思想。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过极大作用,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存在着主体性人格缺失、工具理性主义至上、"面具"怪象频生等不足之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努力促进传统人格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着力于传统意识的现代转换,努力实现传统伦理功能与现实价值取向的对接与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