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说:“为学又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来看我,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知道我,我也不恼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旧的而知道新的,就可以做人们的老师了”。孔子说:“为学但不去思考,就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可是不去学习,就精神疲倦  相似文献   

2.
终南山,水沛草美。听说这里出产一种快乐藤,凡是能得到此藤的人,定会喜形于色,笑逐颜开,不知烦恼为何物。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得到无尽的快乐,不惜跋山涉水,去寻找这种快乐藤,他历尽千辛万苦采到终南山,虽然得到了这种藤,却仍然不快乐,这天晚上,他在山下一位老人的屋里借宿,面对皎洁的月光,不由慨然长叹。他不禁问老人:为什么我已经得到了快乐藤,却仍然不快乐?  相似文献   

3.
谭虎 《家庭教育》2014,(3):46-46
这是一句出自《论语·颜渊》篇的名言:“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故事是说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在向孔子请教怎样做君子、怎样做到“不害怕、不忧愁”后,又对他的师兄子夏说:“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子夏安慰他说:“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相似文献   

4.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对人要诚信,不敷衍;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多学习,求取新知识,不能停歇。孔子的这番话值得我们每个人作为修身立志的座右铭。新时期的少先队辅导员更应“三省吾身”,那就是:一省学习是否有进步,二省工作是否有创新,三省是否共享了快乐。  相似文献   

5.
寻找快乐     
有则寓言讲.一位花天酒地的国王总是郁郁寡欢.便亲自外出寻觅快乐。当他看到一位穷苦的农夫正放声唱歌时.就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当然快乐。”国王颇感费解:“你这么穷.也能有快乐?”农夫回答:“我也曾因为没有饭吃而苦恼而苦闷沮丧.等我遇到一个没有手的人以后.才发现我比他快乐得多.我可以用双手去播种、耕耘。”  相似文献   

6.
一、终生治学 ,精神可贵。孔子十五岁时就有志于学问 ,并终生奋斗不息。《荀子·大略》中记载 ,孔子弟子子贡学习累了 ,就问孔子了何时可以休息。孔子回答说 ,等到你看见你的高高的巅巅的象锅底一样的坟墓时 ,就可以休息了。从中可看出孔子认为学无止境 ,主张终生治学。他一生学而不厌 ,曾自夸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① 意思是说那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 ,一定也有忠诚信实像我这样的人 ,只是不如我这样好学罢了。孔子把学习作为人生快乐 ,他常常“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只要能够学习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  相似文献   

7.
有一则故事:猎人看到一位平时生活严谨、不苟言笑的老人和一只小鸡在做游戏,十分好奇,于是问老人:为什么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快乐呢?老人反问:“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每时每刻拉开弦?”猎人回答:“天天把弦拉开,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笑着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人的生活是需要一定的惬意空间的,宛如橡皮筋,  相似文献   

8.
但柳松 《教师》2019,(2):98-100
快乐是孔子基本的人生态度,基于此,孔子的教育也是快乐的。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师生和谐是孔子的教育让人快乐的原因。儒家教育原本是快乐的教育,在当前我国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学习孔子的快乐教育既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利于正确认识与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有一则故事:一位猎人看到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和一只小鸡在做游戏。猎人好生好奇,为什么一个生活严谨、不苟言笑的人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快乐呢?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每时每刻拉开弦?”猎人说:“天天把弦扣拉开,那么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便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10.
庞爱华 《课外阅读》2011,(4):198-199
孔子东游,见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日:“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小儿曰:“以日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一小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大者近乎?”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两小儿曰:“孰谓汝多知乎?”  相似文献   

11.
安贫乐道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食,饮凉水,弯起手臂当枕头,其中也是有乐趣的。不合乎道义却富有、显贵,对于我就如同浮云一般。”孔子认为,一个人平时的生活即使艰苦,但只要他心存道义,快乐也就在其中。不讲道义而获取的荣华富贵,犹如过眼云烟,跟自己是不相干的。安贫乐道@韦尔乔~~  相似文献   

12.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旁边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那里不停地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没有收获。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鱼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能轻易就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呢?”老人从容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鱼,不知道有我;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那些鱼当然也就不知道我的存在了。  相似文献   

13.
孔老夫子游泰山时,看见一位老者衣衫褴褛。虽这样,老者却边弹边唱高兴万分。孔子问他为何如此高兴。老者笑曰:“天下万物,唯人为贵,我有幸为人,此是一乐;生而为人,男尊女卑,我有幸为男人,此为二乐;众生芸芸,多少人未出襁褓便短命早夭,而我又有幸活到如此高龄,此为三乐。”你看,这位老人多会自找高兴啊。  相似文献   

14.
刘溪 《中国教师》2023,(4):118-121
<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要想让学习既能塑造人,又能快乐,就必须洞察人的天性,从而掌握教育的规律。可惜的是,孔子对于人的天性只说了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那么,儿童的天性到底是什么?循此天性,应在后天培养儿童的何种特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提炼出“率性教育”的理念,使上述教育“元问题”得到了追本溯源的同时具有实践性的回答。“率性教育”是于伟教授在2014年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三个月左右时提出的。几经理论和实践的打磨,  相似文献   

15.
人常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或许还可以这样说:快乐的老人都是一样的,不快乐的老人各有各的不快乐。有些老人不快乐,并非缺吃少穿,也不是儿女不孝,而是放着清福不享,仍然劳心费力,给自己增加负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天堂和地狱     
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很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也不快乐呢?”上帝说:“你想知道吗?那好,我带你去看一下.”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德国数学家、思想家笛卡尔有旬名言:我思故我在。有时单纯而快乐地活着也是幸福的,因为无知;思索或许是令人痛苦而备受煎熬的,因为大多情况都无力去改变;但教师作为文明火炬的传递者,一个育人者,理应是一个思考者,应该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无论是孔子、苏格拉底,还是赫尔巴特、杜威……可以说古今中外所有真正的教育家都首先是思想家。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在反思中肯定有痛苦,但不经历风雨,哪来彩虹?英国思想家弥尔说:“你愿意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做一只快乐的猪?”我想,不少教师都愿做痛苦的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18.
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孩子说:“快乐是取得好成绩后妈妈奖励的糖果。”父母说:“快乐是子女有所成就后兴奋的笑容。”老人说:“快乐是看到我身体健康的子孙欣慰的眼神。”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这时,一位老者,手舞足蹈,欢歌而过。年轻人止住老者,问:“老人家,您为何如此快乐?”老人朗声回答:“天地之间,以人为尊,我生而为人;星辰之中,惟日月灿烂,我能早晚相伴;百草之中,最是五谷养人,我能终生享用,我为什么不快乐?  相似文献   

20.
因为我有慈祥的双亲,所以希望天下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因为我有快乐的童年,所以希望所有的儿童都幸福快乐;因为我有美满的家庭,所以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因为我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所以希望同龄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人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到处都金光闪闪。刚从深圳火车站、飞机场走出,闭上眼睛仔细嗅一嗅,即使海边吹来的腥咸海风,也裹挟着金钱的味道。在这个充斥着众多来此淘金、实现理想的外来人口的梦之城里,却有这样一个群体──深圳市义工联,固守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信条。原来人生还有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