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泉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少、晋升难、报酬低、退体年龄过早等问题.本文依据对这些问题进行的分析,从政策导向、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工时制度和立法执法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消除女性就业歧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使用2006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总体回归和分阶段回归方法.对分层教育收益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收益率高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收益率;在初中受教育水平和高中受教育水平的人群中,较贫穷者的教育收益率高于较富裕者的教育收益率。因此,如果实施教育扩展计划,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让较贫穷者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会明显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这样既能提高经济效率,又能有效解决收入差异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使女性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经济地位以及福利水平均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使女性面临着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变动的巨大挑战。论述了信息化与女性就业的关系,并针对其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力图为政府、企业亦或个人认识女性在信息化时代的作用和意义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付云 《大众科技》2008,(7):164-166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开始加入到这一转移潮流中,女性民工开始涌现于城镇,她们作为性别与身份相对弱势的群体,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对女性民工在城镇中的就业现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男女就业性别差异是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下,这种就业的性别差异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本文阐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两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并分析了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最后对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胜利给伊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霍梅尼的指导下,伊朗推行了一整套以恢复伊斯兰教法为目的的政策和措施,而重新制定的针对女性的性别隔离和专业限制的教育政策也是为恢复伊斯兰传统,巩固新生政权服务的。新教育政策的实施对伊朗女性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造成了伊朗女性教育发展失衡的后果。更为重要的是,女性教育还对伊朗女性在婚姻家庭和政治参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杰夫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193-193,250
大龄和已婚学生涌入校园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探讨以及对这一特殊群体如何与年轻未婚学生和谐共处的探讨才刚刚开始。分析了这一现象对高校思想教育和管理领域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在思想教育和教育管理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利英 《科教文汇》2010,(36):190-192
性别冲突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尤其在教育和就业领域,这种冲突更加明显。在教育和就业方面:性别冲突的原因既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女性自身的因素,性别冲突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因此,要解决性别冲突视野下女性教育就业问题,就需要从认识女性教育的重要性、加快经济发展、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通过计算并比较我国农村各教育阶段各类型教育收益率,得到关于农村教育结构调整方面的一些启示:巩固义务教育阶段的成果,加快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和质量,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中,要强调二三产业生产技术教育和第一产业生产技术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9-2010年调查数据对中国18个省48个县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样本考察了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农收入的影响,通过OLS法估计的教育回报率为3.9%,考虑了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后佑计结果为5.06%,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依然较低.通过分位回归发现教育可能扩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差距.政府要在农村地区推动教育扩张和平等才能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回报率,减小教育所产生的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从耗散结构理论和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学模型,试图通过这个模型估算出各自变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权利构成资本的命题,并在制度的范畴下讨论了农民权利的资本化要求以及这种转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和作用,并对农民进城的障碍做了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12.
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杨  彭怡 《软科学》2003,17(6):73-76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转移目前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后,文章对近期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4-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明瑟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清燃 《未来与发展》2010,(9):35-39,48
本文首先回顾了各位学者对我国居民明瑟教育收益率研究的成果,接着阐述了本文回归模型的选择和数据来源,然后运用回归模型对2004-2008年实际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不考虑行业性质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明瑟教育收益率仍呈上升趋势;在考虑行业性质的情况下,受教育年限对收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明瑟教育收益率失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在对1800多个农户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看,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选择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减少是客观经济现象。劳动者的家庭身份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是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琼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8):105-107
当前经济形势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重大挑战.针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政府服务不到位、有关制度不合理、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快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依据国家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定性分析了我国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劳动力就业状况.然后引入偏差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探究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提出"增加农村第一产业投入,稳定农村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第二产业技能,调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第三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对甘肃10个贫困村的调查资料,运用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流向流量、就业行业、职业稳定性、收入与回寄款等方面,分析了其当前的流动状态特征;从流动者对农业和农村的认识、对外出从业经历的感受以及将来发展意向等方面,分析了其当前的思想状况及意愿特征。在此基础上,就这一状况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无疑对农村贫困产生了重大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非农收入增加、农业资源重组和资金技术回流推动了农村贫困减少,而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失则使农业发展乏力且阻碍了农村贫困减少进程。理论分析及其验算表明,1992至2008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有利于农村贫困减少的。而基于ADL模型的统计检验更是得出明确的结论:1994至2008年农村劳动力流动所降低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占总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的30.17%。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2年实施全境禁牧的盐池县为例,通过对农户调查资料及统计数据的分析,总结了盐池县禁牧前后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系统构建了劳动力转移机制,对促使转移动力和转移动机产生的受禁牧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证和深入分析。发现受禁牧政策的影响,养殖数量平均减幅57.09%,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饲草成本翻了一番,畜牧养殖收益降低44.3%,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就业出路少等因素的推动下,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先出去务工者的带动下以及政策的引导下克服来自于自身、城市的转移阻力,调整家庭能够支配的资源-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通过劳动力转移来增加收益,但限于城市生活门槛较高、自身文化技术水平低、户籍制度、非农产业部门工作的不稳定性、农户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劳动力转移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一线以及低层次的商业服务业领域,其从事的行业、分布区域以及务工周期长短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间隔性,收益增加缓慢,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