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国家建构,通过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视角分析,指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路径是: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双重建构重压过程,再到现代以来向民生国家理念嬗变的路径。这一独特的路径,昭示了不同时期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维度的嬗变,反映了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征途上基于各个时期努力探索的主题,体现了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生了嬗变。探讨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发生嬗变的原因,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审美意识形态论放弃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论的批判性与列宁意识形态论的阶级斗争性,将审美意识形态解释为反映经济基础的一种上层建筑,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却又未能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建构系统理论,这就造成审美意识形态论不仅在具体表述上时常出现理路混乱,而且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与理论价值。因此,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个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应该放弃的命题,不可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转型背景下家庭教育异化的理论诠释 经济体制的转型在本质上变革着社会组织结构与社会思想观念,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与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必然决定作为社会意识要素而独立存在的教育目的。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中的基础性实践活动,是人类实践总系统中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要素的建构内核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有一个贯彻始终的研究动向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由重视修辞学与美学的密切关系到最终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这一嬗变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本世纪初至1950年,是理论上强调修辞学与美学密切关系并注重从实践上用美学理论对修辞诸问题进行具体论述的时期;第二阶段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总体上忽视修辞学与美学关系并疏于以美学理论对修辞诸问题进行具体研究的时期;第三阶段从80年代初至今,是理论上与实践上都特别重视修辞学与美学关系并力图建构独立的语言美学框架或体系而终于基本达成目标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从探析社会价值观念的内涵出发,厘清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渊源及其嬗变路径,进一步剖析其嬗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过程对当代我国和谐社会的文化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教学中,社会意识这一章内容多、篇幅大,理论歧义也不少。本文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社会意识”一章所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如何进行讲授,结合个人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探讨性的意见。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中阐明社会意识讲述社会意识的指导思想,应该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突出哲学的特点,在揭示有关社会意识一般规律性的问题上下功夫。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意识的主要任务,是要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中,阐明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社会意识的一般结构、内容、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对社会意识作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既不同于心理学、逻辑学(普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文学经典话语权力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不断嬗变,依靠大众媒介掌握了商业意识形态话语大众读者,已成为建构文学经典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力量。文学经典建构的也形成新的形态:文学经典的"戏仿"和"商业化",进一步体现出大众读者掌握着话语权,这对于文学经典的建构无疑是一种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的要义是科学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它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科学教育必须改革,建构主义适应了这一时代挑战,建构式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迎接这一挑战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大学与政府权能关系之嬗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近现代大学诞生于清朝末年,它与政府权能关系的嬗变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走出了一条从大学受政府的严格控制到大学寻求自主的发展之路。探究这一嬗变历程,为正确认识和改善当今中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是学的永恒话题。她们多姿多彩的倩影将学画廊装扮得摇曳多姿、异彩纷呈。但综而观之,女性似乎从来没有逸出神仙与精妖二元角色定位的怪圈,她们由神而仙,进而堕落成精媚与妖孽,一步步地从神龛走向凡间,堕入地狱,永远也没有逃脱非神即妖的化宿命。女性形象的嬗变实际上是女性没能建构起自己的话语体系,长期被男权话语随意命名定位而造成的。这种嬗变折射出传统化的演进过程,考察这种嬗变可以换一个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化,这对女性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对人类的明进程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理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巨大裂变。本文试图从我国传统的社会心理结构特点、国人心理特质及其变化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认识国人心理这种社会意识的嬗变,旨在更好地进行社会心理建设,塑造一种跨世纪的心理品质,更好适应并推动社会稳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洁珍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3):34-39,72
法治社会主体精神的建构,就是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建构、塑造和完善。因为公民意识与法治理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公民意识对法治的实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化公民意识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它既需要在公民的社会意识中确立法和现代法治的原则,更需要公民在对待权利和权力的意识和行为中有理性、辨证、全面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通行的哲学著述和教科书里,都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归结为:(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2)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形式内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几个方面。然后另辟一目,追加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把它说成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的、突出的表现。本文认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只表现在:(1)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2)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一致性两个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不算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更谈不上它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了。现拟就这一问题提出粗浅看法,望指正。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是属于社会意识。这是多年来哲学教科书中一种天经地义的说法。近年来,虽然有人对这一传统的观点曾提出过异议,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认为自然科学不是属于社会意识,把自然科学说成是社会意识,既无根据,理论上也解释不通。为此发表个人的一点浅见,以作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一、把自然科学列为社会意识,必然要违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嬗变的两面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高职生文化价值观的建构,要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实现从理论自发到理论自信再到理论自觉的飞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从文化自发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觉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红日》研究话语嬗变的线性梳理,不难看出,随着研究视角的变换、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理论的丰富,当代文学研究也完成了其话语体系的丰富性建构。  相似文献   

19.
现代道德的嬗变不仅表现为体系及其规范的变化,而且还表现为道德主题、道德话语方式的剧变,一系列的变换也导致道德功能的弱化和被遮蔽,甚至道德的很大一部分逐渐消融于法律等硬性的制度之中.本文在对一系列道德嬗变进行现象性描述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道德嬗变这一现象背后的根原展开透视,认为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交往方式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导致道德嬗变的原因;而推进道德嬗变朝着正确方面和轨道发展的现实路径,是建构合理合情的社会结构、健全有效的社会制度安排、推进个体的美德建设以及繁荣与发展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研究生教育学这一新学科,对研究生教育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理论研究,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工作。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不宜通过理论推导和逻辑演绎的方式来建构其理论和学科体系。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经验总结与理论抽象的结合、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是当前建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和学科体系较为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