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广西边境地区壮族农商文化是传统经济文化类型中较具特色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文化与经济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而不仅只关注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从而才能全面地了解壮族农商文化的形成发展原因。从边境地区壮农的经济伦理、土地的减少、乡村社会的变化、边境贸易的发展变化等几个方面可以窥见边境地区壮族农商文化的形成发展原因,也表现其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湖南影戏形成时间略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湖南在明以后逐渐成了一个戏剧大省,目前学者对其境内大部分剧种的历史源流都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对曾盛行于湖南城乡之影戏的历史源流的认识,却是相当模糊。如其形成时间,或日起于光绪二十二年,或日是明万历年间,或干脆说“不见记载”。万历之说因证据不足而不可信,光绪二十二年说又晚于实际情况。由于没有确切材料,我们以为湖南影戏形成时间的上限暂难拟订,但其下限不会晚于1855年。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邕剧,虽然是汉民族创造的皮黄戏曲剧种,但长期在壮族聚居的桂西南地区流动演出,其舞台语言、音乐、化妆"行头"、剧目内容等,自然融进了壮族的历史文化元素,成为西南各民族共有的戏曲艺术,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研究邕剧与壮族历史文化元素交融的现象,可为振兴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山学院学报》2014,(2):10-15
随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和社会日益进步,广南壮族先民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但由于妇女作为劳动支柱及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重要地位没有减弱,从而导致歌圩、入赘婚姻、哭嫁及不落夫家等各种维护母权制习俗的长期存在,并使尊母心理形成定势;其崇拜的地母女神也在不断丰富的稻作文化中具象为教人耕田种地的乘象仙女,进而逐步形成了独具边疆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6.
壮族歌圩是壮族传统的民间习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从最初的"倚歌择偶"到今天集各种文艺和商业活动于一身,歌圩这一壮族文化越来越显出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南宁市积极开展由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发展而来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用原生态的歌圩文化资源拓宽投资渠道,以民族经济开发打造壮乡人文魅力,用智慧构筑"文化和经济共进双赢"的良性循环基础,促进文化与经贸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壮族歌圩是壮族传统的民间习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从最初的"倚歌择偶"到今天集各种文艺和商业活动于一身,歌圩这一壮族文化越来越显出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南宁市积极开展由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发展而来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用原生态的歌圩文化资源拓宽投资渠道,以民族经济开发打造壮乡人文魅力,用智慧构筑"文化和经济共进双赢"的良性循环基础,促进文化与经贸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南宁市培智学校通过前期调研、筛选内容、科学编排等方式编写壮族文化特色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并通过合理安排课时、使用评估量表、提出教学要求、期末教学评鉴等方式运用校本教材,最终取得学生主动参与度提高、学习意愿增强、问题行为减少等成效的课程建设历程。  相似文献   

9.
试论壮族文化在中国—东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壮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着与东盟国家民族同源、文化相近、地域毗邻的天然条件。通过分析壮族文化的特色及其与东盟各民族文化的渊源、与东盟各国文化的认同等,提出在尊重东盟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壮族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实现多方赢利,以此促进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叶子 《青年教师》2004,(5):27-27
由科技部和化部联合资助的课题——“我国公众闲暇时间化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日前由中国化研究所完成。调查表明,我国公众闲暇时间的利用质量不高,闲暇活动单调,人们用于学习科学化知识的时间较少。国家化设施和科普投入明显不足,整体状况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1.
宋初皇帝提倡无为而治以及尊宠道教,造成了宋初文学家的崇道倾向,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宋代文学家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上靠近庄子,从中吸取文学营养,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郇庄砖塔,又称郇庄白塔,坐落在甘肃省徽县栗川乡郇庄白塔寺,它是陇南仅存的两处宋代建筑之一。此塔系多层叠涩檐承托平座、斗拱楼阁式砖砌半空心塔。塔基平面八边形,通高30米。砖塔庄重古朴、简约挺拔,建筑风格与陇东华池建于北宋元符二年的砖塔相似。郇庄砖塔对研究宋代佛塔建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姚勉,南宋理宗朝状元、名臣、文学家.有<雪坡集>五十卷传世.其诗文如长江大河,落落有奇气.然其尚无年谱,令检索史料,编排其年谱如下,以为知人论世之助.  相似文献   

14.
具有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的钢琴曲虽仅有40多首,但不乏大家优秀之作。从壮族民歌元素的使用创作上可分成原生态、再生态、新生态三种类型,从这些钢琴曲作品中可感受到壮族民歌元素的文化内涵、中西合璧的创作特色、情景交融的民俗音诗。它们既展示壮族民歌风格神韵,又体现出钢琴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Zhuo”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字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的半个世纪。至迟到南宋中期,畲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诸多要素俱已成熟,所以畲族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叶。当时畲族的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以赣闽粤边的潮、梅、循、汀、漳、赣为中心,西及于粤北,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6.
《高栏民歌》是越南高栏民族的韵文体口述文本,是高栏族群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一个部分。通过这些零散的片段记忆,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族群成员所起到的不断强化族群中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是不可估量的。《高栏民歌》所涉及的壮族民俗文化,以及它所展示的壮族文化风采,无一不与壮族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宋代推行右文政策,极为重视馆阁藏书的建设。著名的崇文院、秘书省既是政府藏书中心,又是政府藏书整理中心。本文概述了馆阁藏书的校勘、编目、刊印和典藏三项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依据《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宋记》、滁州旧志和传主家乡地方志等史料,可以勾勒出55位北宋滁州知州一生概貌,特别是与滁州有关的经历,使读者对他们的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可由此增加对北宋知州一级官员在学历、素质、行政作为等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应天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在北宋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天书院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为北宋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还为开启北宋理学思潮,奠定宋代学术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宋代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宋代四明地区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北宋前期基本沿袭唐代的教育规模,庆历兴学才是明州教育走向繁荣的转折点.在朝廷政策的鼓舞下,特别是在王安石的直接推动下,“庆历五先生”相继执教乡里,四明地区的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四明地区通过教育及士人的交游,逐渐激荡成为一个文风鼎盛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