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美学理论非常重视意境,强调主体与客体、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旅游属高级审美活动,在导游词创作中,应该细心体会,抓住景物特征,移情入景,挖掘深刻意蕴,营造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让游客享受到增智悦神带来的快感。  相似文献   

2.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有形的,实在的;而情思却是无形的,虚无的。融情思于景物,把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紧密地结合起来,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作品才能感染读者。《雨中髓想》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先生早年的一篇散文。在作者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里。“雨”在眼前,“情”绕心头,雨情雨景,可捕可捉。  相似文献   

3.
船山诗论以“情与景”的结合在诗中呈现的意象形态为其立论依据;以“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叫含情”为其诗美理想;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而“一倍增其哀乐”为其佳效应,凡此种种,,莫不新入耳目,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情"字是写景作文贯穿始终的主线。拟结合《江南的冬景》,从"妙心感知,另眼观察景物;浓墨绘景,勾勒斑斓画卷;以景迁情,唤醒细腻情感;动静结合,静景动态描绘"几个维度,对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诗词作者为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往往将情寓于所见所闻的景物中,或者采取推测联想主客位对写的方式,移情于景。  相似文献   

6.
洪方煜 《考试》2003,(6):6-8
一、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相似文献   

7.
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手法探讨了"移情"在英语诗歌中的运用。"移情"在诗歌中有更突出的作用,借助拟人、隐喻、明喻等修辞手法,使自然景物"灵性化"拟人化",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大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中有景,情寓于景,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8.
周立军 《考试周刊》2010,(34):57-57
散文的“景”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散文的“情”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因此,情景类散文的阅读应围绕散文的情与景展开。要能快速阅读情景类散文,就要先了解一下情景类散文的创作过程。作者有某种情感,这种情感撩拨着作者的心灵,从而产生一种要把它写出来的冲动。作者把情感借助景物表达出来的手法就是移情于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赋》),睹物生情,然后才能“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陆机,《文赋》),  相似文献   

9.
吴甸起 《青年教师》2009,(10):47-49
意境,又是情与景的辩证统一。没有传神入化的景物(或事物)的勾描,缤纷多彩的感情何以寄托,何以生发?没有真率丰富的感情,其景物摹写又怎能活脱有神,进射异彩?所以,真正有诗境的佳作,必是有景有情,情景相映,情景交融,情景一体的。  相似文献   

10.
<正>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它主要是指寓情于景,借助客观环境中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的情感。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通过移情于物、融情于景的方式来把自己的情感通过周围的环境和情景来表达,使这些景物带着感情色彩[1]。诗人在对景物的观察中通常包含情感,带着有情之眼去看事物,以有情之笔去进行诗歌创作,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中,使景物浸染上情感,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相似文献   

11.
《山中》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代表作。该诗采用“移情”的手法,融情入景,以清风新碧传柔情,创造出含蓄优美的意境。“情景相生”是诗人创造意境的高妙手段,也反映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于徐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偶读《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四年第六期上丁祥根同志《缘情以市境写物以言情——<夜>写景艺术举隅》一文(以下简称丁文),感到文中论述不少精辟之处,读后颇受启发。诚如丁祥根同志所言,“写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写人。……《夜》这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从人物彼时彼地的思想情绪入手,使景物与人物自然贴切地结合在一起,形成  相似文献   

13.
说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代关于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理论之一。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把读者引入艺术想象的空间境地。它是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家情感主观创造相统一的结果。首创“意境”名称的王昌龄指出“景物兼意入兴”;司空图提出“思与境谐”;范唏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朱承爵提出“意境融彻”;布彦图提出“...  相似文献   

14.
《白杨礼赞》中的议论方式与抒情手法是多元化的,有时借景抒情,有时直接表达,有的是以情入景,有的是托物言志、融情入理等。运用这些手法的目的就是直截了当地抒发作者的感情,让抒情与描写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作家的观点,从而揭示景物中的寓意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选》诗有游览类,这是中古游览类诗的代表。游览类诗的题目一般标明游览地点,有的还标明游览的方式或作诗的原由。游览类诗所叙景物有四:园林、山水、名胜古迹及一般性景物。游览类诗的抒情分三种模式:触景生情、造景抒情、游景悦情;游景悦情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赏悦,它对山水诗的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游览类诗在中古各时期有不同特征:魏晋时把游览与园林宴饮结合起来;东晋时把游览与阐发玄言结合起来;宋时以游览山水景物为主;齐梁时所遇景物都可作为描摹对象  相似文献   

16.
教学《小石潭记》,以往按四个板块进行:疏通文意,分析景物特征,揣摩作者心境,领会寓情于景、以景写情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写景作文离不开"景"和"情",要么写景抒情,在一幅幅画卷中舒展情怀;要么融情入景,将情感注入景物中,给景物赋予生命力。而无论哪一种写法,最终都是"情"、"景"两条线贯穿全文,一虚一实,勾勒出唯美的景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为读者勾勒出与众不同的北方冬日美景,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布局和语言风格,具备了诸多启发借鉴之处。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  相似文献   

18.
[升格导语] 一些同学学习移情写景,动不动就直抒胸臆,不能将自己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移入所写的景物之中。既不能使自然景物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也不能创造美好动人的景物形象。要真正掌握移情于景的方法,应该尽可能让景物替作者“说话”,替作者抒发感情;应该尽可能让主观感情在景物形象中自然而然地流露  相似文献   

19.
《一剪梅》是李清照为怀念初婚不久离家远游的丈夫赵明诚而作的抒情小令,感情真挚而深沉,格调明朗而清新。词的特色是移情入景,情随景生;委婉曲折,含蓄蕴藉;细腻深永,意味悠长。本词一名“别愁”,但作者在写别愁时,并不直接倾吐,而是移情入景,通过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表现。词的开头是所见的外界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朱自清散文中抒情特色是:内情与外物相融合。具体方法是:融情入平,追求真挚的美;融情入景,追求情致的美;融情入理,追求理趣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