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愤怒出诗人     
语文课上,听了一些同学对屈原的评价,心中有些许感想。一开始几位同学的评价让我感到有些悲哀,我想起初中时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时语文老师也曾让我们评论,很多同学都认为陶渊明是消极的,因为他选择了隐退。但我疑惑:为什么要以政治的眼光评论他呢? 如今我们又读屈原的《离骚》。我想屈原首先是一个诗人,因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完美,追  相似文献   

2.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根本因素。大凡一个优秀的作家,其作品都有鲜明的个性。陶渊明正是这样有鲜明个性的优秀作家。梁启超对陶渊明就曾有这样的赞语:“古代作家能彀在作品中把他的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以后,我便数陶渊明。”(《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恪》)这话虽说得有点过份,事实上屈原以后的古代作家其作品有鲜明个性的不止陶渊明一人。然而陶州明确实是一位有鲜明个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字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继屈原之后、李(白)杜(甫)之前又一位有代表性的文学家、诗人。这位历史上著名的"隐逸"文学家,一生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上承屈原下启李杜的伟大诗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正逐渐为人们所正确认识。国内外研究陶渊明著作及生平者大有人在,且已出了不少成果。以作品而言,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王瑶编注的《陶渊明集》,1979年中华书局出了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唐满先同志的《陶渊明诗文选注》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了陶诗五十五首、辞赋散文五篇,抉择是比较精的;除注释外,还有写作年代、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说明,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本。但读过之后,觉得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一)文学常识解答中的失误1.按作家的时代先后顺序,哪一组的排列正确?A.屈原司马迁贾谊陶渊明李白杜甫关汉卿吴承恩曹雪芹龚自珍B.屈原陶渊明司马迁贾谊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吴承恩龚自珍C.屈原贾谊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以自己的名字构成典型形象的伟大诗人。他的组诗创作是其人格修养完成的标志,是其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然的爱恋、对和谐的追求等独特品格的典型反映,是对《诗经》和《楚辞》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颜延之由于党附刘义真,并得少帝亲信,引起权臣忌恨,最终成为了废立事件的牺牲品。景平元年出为始安太守,年末到达浔阳,与好友陶渊明相聚。景平二年五月五日前到湘州汨潭,祭祀屈原,撰《祭屈原文》,大约在六、七月间到零陵,祭祀舜帝,作《祭虞舜文》。约于元嘉元年秋冬之际到任,约一年后离任,回到家乡过了一段隐居生活,其间作有《寒蝉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等。元嘉三年三月被征为中书侍郎,作《和谢监灵运》。  相似文献   

8.
屈原和辛弃疾都是具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伟大诗人,这种才干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自信心和精神优越感、社会责任感。稼轩的一些婉约词正是继承了屈子诗融合“脂粉气”与“火气”的传统。屈原饱尝孤独痛苦.为坚持理想、保持人格、解脱苦闷而自沉。同样受尽压抑的辛弃疾对老庄思想和陶渊明隐士思想的吸取缓解了他英雄不得施展的悲愤,对财色的追求更使他享受到世俗生活的快乐,他的生存状态和屈原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对屈原及其《离骚》的批评,理论界认同司马迁而贬斥班固。比较起来,在对屈原的人格评价上,司马迁虽道出了一些真知灼见,但神化了屈原。而班固虽有贬抑,却区分了诗人的屈原与政治家的屈原,更接近屈原的本来面目;在对《离骚》的评价上,司马迁只注意到了与《风》、《雅》相同的特征,而班固则更多地看到了相异之处,并认定屈原在政治上虽“非明智之器”,但在创作上却是“妙才”。这个评价客观而中肯,是对屈原研究的一大贡献。因此,对班固的上述观点应给予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陶渊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个体,表现出了人格的三重性:他是纵情田园的孤高隐者,又是心有不甘的落寞儒者,还是洞彻生命的超脱道者。三重人格的背后是陶渊明思想中儒与道的激烈碰撞。一、纵情田园的孤高隐者《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时所作,字里行间透露出归隐之乐:有轻舟遥遥、衣袂飘飘的归途之乐,有童稚候门、携幼入室的天伦之乐,有举杯独酌、静默怡颜的安居之乐,有南窗寄傲、涉园成趣的洒脱之乐,  相似文献   

11.
一、《屈原列传》中插入《离骚传》所留下的痕迹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而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是研究屈原最基本的资料。弄清有关《屈原列传》的一些重要问题,对屈原、屈赋及澄清屈原否定论,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汤炳正先生的名作《〈屈原列传〉理惑》,指出《屈原列传》中有两段话,都是后来才插入(汤先生叫“窜入”)的刘安《离骚传》语。这就解决了《屈原列传》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汤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影响极为深远。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把《诗经》列为最重要的教科书之一。在后来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中,《诗经》一直是读书人必修的"五经"之一。个中原因就在于诗歌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教化作用。王逸在论屈原的《离骚》时说:"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喜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离骚经序》)梁朝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更是一语道破了天  相似文献   

13.
细读《屈原列传》一文,发现它正面写屈原的文字并不多,倒是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来写楚国的历史和与屈原有关的一些人,正如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中所说的,《屈原列传》"通篇多用虚笔"。究其虚笔写屈原之处,共有六个方面,试分述之。其一,以上官衬其正。上官大夫是与屈原"同列"的官员,因争宠而嫉妒屈原的才能,于  相似文献   

14.
<正>【专题任务】运用以意逆志的读诗方法,立体读取曹操、陶渊明两位诗人的人生取向。【预习任务】1.阅读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理解诗句内涵,找出诗中能够体现两位诗人人生状态的诗句。2.阅读曹操《却东门行》、陶渊明《杂诗(其二)》,感知诗人不同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大学学报》2020,(4):66-79
在屈赋中涉及橘的作品只有一篇《橘颂》,然而《橘颂》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橘颂》创作于屈原的青年时期,而橘树的意象却贯穿在屈原的一生之中。杜甫是受屈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人生经历与橘树有关。在杜诗中有大量作品涉及到橘树和橘子,杜甫热爱屈原的《橘颂》,并从中吸取力量,建构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屈原《橘颂》和杜甫《病橘》都具有文类学的研究价值。在杜甫的文学批评观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风骚共推激"。杜甫学习屈原而得诗歌之正,法国批评家狄德罗创造了正剧,杜甫创造了正诗。屈原和杜甫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人格典范。研究屈赋与杜诗有助于中华民族确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昂首阔步迈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正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9600余字),文不过千句(900余句),生前别人只把他看做一个"只作农家语"的田舍翁,然而他身后的声名却越来越大.自从钟嵘《诗品》把陶渊明列为"古今隐逸之宗"后,围绕着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笔墨官司,一直打到现在.朱光潜先生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则提出截然相反的论题:"历来伟大的作  相似文献   

17.
王轶 《学语文》2021,(1):71-73
许国《屈原论》是继司马迁《屈原列传》之后唯一一篇专论屈原的文章。《屈原论》针对评价屈原的三种时论而发,其主要观点是:屈原作为宗臣无可去之义,其自沉出于忧国之义、爱君之情和存君兴国之志,不是为了个人荣辱得失;屈原虽然有“怨”,自沉汨罗,仍不失为忠臣;屈原之死咎在其君。许国创作《屈原论》的原因主要有:楚辞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与学术风向的变迁,许国个人的性格、政治遭际与楚辞研究的寄托传统。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读《天问》,而悲其志,见于《屈原列传》,是屈原作《天问》也。及王逸为《章句》,亦云:“《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作《天问》,固无可疑。王云:“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也。故曰《天问》也。”按《天问》一诗,问事一百  相似文献   

19.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桃花源记》,充分展现了陶渊明自然洒脱的形象,但这只是陶渊明形象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咏荆轲》《闲情赋》《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开展群文阅读,使学生看到一个既恬淡宁静又金刚怒目,既柔情满怀又清高孤傲,既胸怀天下又逃避现实的立体而真实的陶渊明,同时,读懂这些形象特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屈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有许多涉及东西部的文化意象,而这些文化意象包含着屈原的三种文化情结:东西部神游之地是屈原追念祖先之旅,寄托哀思之路;东西部神话意象是屈原讽喻现实之境,追寻理想之所;东西部历史回顾是屈原治国安邦之主张,对楚国命运之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