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的"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预习提示”的 1、2段 ,告诉了我们《故乡》的主题 ,而《故乡》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多方面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对分析课文中的对比进而把握课文主题。1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的对比师生讨论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闰土少年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小手有鲜活故事美好的海边景象  以“兄弟”相称活泼、健康、重友情是个“少年英雄”中年 :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眼睛肿红  一顶破毡帽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  以“老爷”相称穷苦、无奈、像木偶人像石像  闰土形象———从…  相似文献   

3.
《少年闰土》是一篇传统课文,教学时怎样才能有新的突破?我们采用了“情感为线索,对比解全篇”的方法,收效十分明显。这篇课文描写海边少年闰土的形象,通过“我”的回忆谋篇布局,“我”对闰土的感情贯穿全篇,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文章意旨。具体教学时,我们这样安排的: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出“我”对闰土的感情线索,归纳起来便是:喜欢———佩服———怀念。然后紧扣这根感情线索,运用对比的方法,悟解全篇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尽量缩短时代的距离。“喜欢”“我”是一个“少爷”,闰土则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我”为什么会喜欢闰土?因为一…  相似文献   

4.
《少年闰土》(五年制第九册23课)逦过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作者把少年闰土夏夜月下在海边西瓜地里刺猹的生动场面,作为特写镜头安排在文章的第一段,说明闰土跟“我”讲述的“看瓜刺猹”的动人情景至今不忘,以至在若干年后,闰土看瓜刺猹的英武形象仍然深  相似文献   

5.
《少年闰土》(六年制第11册17课)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淳朴天真的农村少年形象。“抓住人物的特点”是此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学此文把握这一关键,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抓外貌,显示特点初次相见,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勾勒出了一个乡村气息浓厚的少年形象。“紫色”,是健康之美;“小毡帽”,既显示了当地农民的风俗特点,又突出了他的年幼、天真。“银项圈”是那一带的长辈爱抚后辈的乡情标志,更增添了闰土的稚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的阅读教学中,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根据闰土的变化,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探究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关这一环节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只是流于形式,浮于文字表面。比如,这种设计往往会引导学生注意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相比在身材、眼睛、衣着、手等外貌上的变化,会引导学生关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说话时对“我”的称呼、与“我”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笔下,描写得最充分的是闰土、双喜、阿发等农家少年形象。鲁迅用注满深情的笔调抒写他们的纯朴、善良、活泼、机敏以及那充满童趣的乡野生活,毫无虚饰地表达了他对这些少年朋友的热爱。《故乡》里的少年闰土,有着紫色的园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在这明丽的图景中,闰土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极其简练而传神地勾画出少年英雄的形象,对这位活泼勇敢的少年朋友充满了热爱。“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社戏…  相似文献   

8.
《少年闰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史情教育的好课文。它用回忆的写法,把一个有知识聪明能干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写)文章要通过人物的言、行、貌去体会(表现)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训练重点。而利用鲁迅写作《故乡》的背景时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则是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法: (在教授完课文内容后)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知道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据板书回答。) 师:我们怎么知道的呢?  相似文献   

9.
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优化教学过程必须优化媒体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电教媒体与传统媒体组合成优化的媒体系统,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仅以《少年闰土》一文为例,谈谈设计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问题。 一、音像同步,感知入境   音乐是激发情感的兴奋剂。在讲课文之前,如果能采用配音阅读的方法,极易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少年闰土》一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怎样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对闰土的敬佩…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十册《少年闰土》一课,是从鲁迅小说《故乡》中节选的。它虽只截取了小说的一部份(“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但情节完整,形象鲜明。课文刻画了农民孩子闰土的生动形象,展现了这个孩子外在和内在的美,赞扬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通过回忆往事,写“我”同闰土交往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首段开头就展示了一幅“神异的图画”。这幅图画背景绚丽,气氛欢快。让主人公们出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11.
王凤英 《青海教育》2013,(11):46-46
“闰土”是鲁迅塑造的众多经典形象之一,《故乡》中的闰土经历了由纯真的“少年闰土”到苦涩的“中年闰土”的转变,这种转变彰显了命运的无常、时间的沧桑和人物在乱世中生存的艰辛。鲁迅赋予了“闰土”这一形象诸多意义,闰土的形象转变也昭示着作者对于人世变迁、岁月无情、社会不安等的感慨叹息。  相似文献   

12.
审美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语文教学中各种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深挖教材,寓美育于教学之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形象美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形象是通过语言来抒情叙事,学生打开语文教科书,看到的不是直接形象,而是一行行的文字,比如,从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故乡》中节选出来的《少年闰土》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少年闰土的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期间有一个十…  相似文献   

13.
一、 回忆闰土,场景导入 1. 读题,场景画面导入. 2. (出示课文插图1)用已学第1自然段的语言解读"看瓜刺猹"这一场景. [设计意图]践行场景学习理论,利用语言、画面将学生带入少年闰土"看瓜刺猹"这一特定场景之中.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将一位人见人爱的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为深...  相似文献   

14.
翁丽君 《现代语文》2006,(5):102-102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故乡》一文在初中第三册中教学)。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我通过延伸课外阅读《故乡》一文,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本质,真正实现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和谐相接。鲁迅迅先生的《故乡》,是通过三组对比来揭示作品主题,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残酷压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对比入手,在形象的对比中层层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路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小少年的形象。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依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精神,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故乡》的主题时,老师们无一例外地会讲到少年闰土和水生的形象对比。  相似文献   

17.
《少年闰土》讲的是鲁迅对三十年前和闰士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的真诚友谊,也表达了“我”对闰土爱慕、敬佩和怀念的感情。本课教学需要学生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条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导什么?怎么导?现以《少年闰土》为例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导文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对突出文章的主题,表现文章内容起着重要作用.《少年闰土》一文,是以所写的人物作题目,我们从题目知道文章所写的材料是——少年时代的闰土.我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后提出:大家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想知道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孩子?有的说想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怎样写的?等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课义.他们带着问题学,目的明确,自主研读,学  相似文献   

19.
《少年闰土》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课文反映的时代跨度较大,因而生活体验、认识角度、自我感受也不同。教学时可采用个性化阅读方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并说出理由。课文提供的场景十分丰富,教师可出示一个题目“的少年闰土”作为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纲。1.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想像美丽的夜景衬托下的机智勇敢的闰土形象。在舒缓的语气中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  相似文献   

20.
“对比式”板书设计《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通过对小时候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健康、机敏勇敢、知识丰富、天真可爱的旧中国南方农村少年的形象。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二人交谈后“我”发出的感叹,流露出作者羡慕闰土的见识。同时表现出作者对封建贵族家庭桎梏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