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办报纸的文学副刊,挺尴尬。做人,没有新闻记者那般风光,也不似文学刊物编辑那么自由自在;做工,少有机会能去追踪一下社会热点顺便扬扬名,又难有时间去制造鸿篇巨制成为大作家。恰好处于新闻与文学的夹缝中,是一种有点难受的找不准的感觉,类似于“边缘人”。但是,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特殊行当”了。每周编一个版,周而  相似文献   

2.
为人作嫁,是期刊编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似自谦,更似自嘲。也难怪,长期以来,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编辑工作只不过是简单的删删改改、整理加工。其实,为人作嫁,看似轻描淡写,却内含玄机。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必须能画龙点睛——作者的文章好比画面上的一条龙,那么编辑就必须是那个点睛之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这条龙活起来、飞起来,才能让这篇文章生动起来、丰满起来,最终见刊以馈读者。  相似文献   

3.
编辑工作是一项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专业素质.本文以“巴黎文丛”的编辑为例展开论述,通过剖析编辑过程中遇到的文字加工整理、文章取舍选择和部门关系协调等问题,总结了有效的应对方法,对如何做好编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是出版战线上的一个新兵。每当我走进编辑室看到编辑桌子上盈尺的稿子,以及编辑同志认真的文字修改,仔细的勾划,工整的小楷誊抄……对编辑这一行就不由得肃然起敬。这时,只有这时,才更强烈地感到我们的出版编辑工作同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啊! 可是,我也常常听到一种议论,叫做编辑工作是给人家作“嫁衣裳”的。我想,如果是指编辑同志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长年累月奋发努力,埋头苦干,不为名,不为利的“无名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闻业的特殊属性造就了一支为人作嫁的队伍。他们不能像记者那样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一展才华,风光无限。他们站在记者的背后,默默地耕耘,把各种新闻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及时、准确地奉献给受众。编辑,尤其是夜班编辑——这支“为人作嫁”的队伍已是新闻从业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激烈的传媒竞争,这支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军。特别是在最古老的传媒报纸行当中,随着新闻版面的增加,当日新闻报道量的加大,许多报纸的夜班编辑人数已占到“为人作嫁”者  相似文献   

6.
成功常常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回想起编辑出版这套我们做女人丛书特别是《21世纪我们做女人》这本书的经历,似乎我一开始就知道它们一定会成为名牌产品,至少从开始一直到最后,每一个步骤,我潜意识里都充满了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7.
刘金双 《出版广角》2013,(Z1):55-57
《中国幼儿百科全书》是一套以幼儿为本位情景认知的百科全书,起点高,原创性强,做到了"在创新中填补空白,在原创中确立特色",内外浸透着浓浓的"幼儿情"和"中国味",让孩子一见就感到这是"自己的幼儿百科全书"。目前,市场上的幼儿百科全书种类不多,而且几乎全是国外的引进版,其销量和排名在童书市场中均占绝对优势。这让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从填补图书空白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角度,开启高品质的"中国幼儿百科全书"的编纂势在必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组织了数十名幼教专家三年磨一剑,为3~6岁的儿童编写了中国第一套幼儿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把编辑工作喻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确有几分道理,不过,编辑的“选稿、改稿、编稿”与服装师的“选料、剪裁、缝纫”并不等同,布料不裁就无法缝制,而凡是选中的稿件,一部分已是“半成品”,只需小修小改,另一部分则是“合格品”,一字不易排版付印也未尝不可,因此,认为改动越大越显示编辑水平高的观点,未必经得起推敲。而既能符合编辑意图,又能保持稿件原貌,还能受到读者好评,使编辑、作者、读者三方满意的“为人  相似文献   

9.
王琪瑮 《中国出版》2022,(S1):38-41
2020年在书店披荆斩棘了一番,而后陷入深刻怀疑危机的我,战战兢兢回到相对熟悉的少儿编辑领域。和“蹦蹦”(对“蹦蹦跳跳上学去”系列的爱称)相遇的时节,是刚到接力出版社报到没两天,那还是乍暖还寒的四五月之交,这“乍暖还寒”四字,也多么生动地描绘出我对“蹦蹦”的初印象。“捡漏”变“重来”之所以说“乍暖”是因为初来乍到,就能接手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编辑张菱儿老师的作品,而且第一本已经到了准备发稿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编辑手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自1992年改刊,迄今已经十年。承江苏古籍出版社通力合作,杂志2003年起改为国际流行16开本,纸张装帧均大有改观,权作是对自己十年坚持的鼓励,并借此感谢长期关注这份杂志的学界朋友和所有读者。 回首十年走过的路,虽然大家都只是客串做编辑,但无不尽心尽力,其间有欣慰,有遗憾,也有无奈。十年前改刊的初衷,是希望改变传统学术刊物刻板的面貌,摆脱读者数量日益萎缩的窘境。当时学界许多知名学者率先垂范,撰写内容生动、视角独特的短篇论文,予以呼应,赢得读者的广泛欢迎。但是作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而且承担古典文献学科核心刊物的职  相似文献   

11.
编辑手记     
  相似文献   

12.
编辑手记     
《出版参考》2006,(3):1-1
  相似文献   

13.
编辑手记     
《新闻与写作》2008,(9):64-64
8月,北京终于迎未了全球期盼已久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从7年前申奥成功那一刻开始,北京就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为这一盛事的到来准备着、忙碌着。随着奥运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秒一秒地减少,奥运一点点地临近,北京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每个人的心都和奥运会紧紧地贴在一起。北京准备着迎接奥运盛会,准备着迎接海内外游客,更准备着迎接与奥运会随之而来的挑战——北京能否不负众望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能否在各个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编辑手记     
做报纸文字编辑,常随手记下不少改稿心得.或许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和作者了解一位编辑的想法,从中得到点滴启示,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依惯例,每年第一期本刊皆以回顾起始,有承上启下、温故知新之义。开篇仍出自张志强教授之笔,全面而不乏重点,观之,从中是否能号得中国出版的脉搏,体察业界的些微变化。随后是条分缕析、别门别类的总结,教育、文学、经济、古籍等等,这种组合在以往是没有过的。进入分科,解析得更  相似文献   

16.
编辑手记     
1925年2月至6月,因使用化学胶水盗揭敦煌莫高窟壁画而臭名昭著的美国人华尔纳,再次率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来中国西北考察,而此时他已成了所到之处皆严加防范的对象,北京大学特派陈万里教授跟随考察队一同前往.陈万里将沿途所见所闻悉数收入笔端,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上世纪20年代大西北的社会图景.赵跃飞先生的《陈万里<西行日记>里的民国大西北图景》一文,以陈万里《西行日记》所述史料为主线,辅以华尔纳的考察游记及其它资料,尽可能地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晋、陕、甘等地的社会风貌,读来饶有兴味.  相似文献   

17.
编辑手记     
早春三月,春意又悄悄走近,《出版参考·新阅读》伴您度过了三载书香岁月。编辑们因读者而自豪,因书香而满足,书因读者而传承,读者因书而雅味。  相似文献   

18.
编辑手记     
《档案》2013,(2):1-1
驿站制度是中国古代交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西经贸往来、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甘肃境内古驿道纵横,其留下的众多驿站遗址和极富驿站色彩的地名,为研究甘肃古代交通提供了田野佐证.张国藩先生的《话说陇上驿站》和何端中先生的《从悬泉置遗址和〈驿使图〉谈古代河西邮传》,以钩沉杂叙的笔法为我们展示了甘肃古代驿站的历史画卷,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19.
编辑手记     
  相似文献   

20.
编辑手记     
随着档案馆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有关公共档案馆建设的讨论日渐升温,论者各说其是,这既反映出档案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自我完善的美好意愿,也映射出社会公众对公共档案馆的企盼。但在现有档案管理体制下,各级国家档案馆能否仅靠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就可以完成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变?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丁宁先生的《公共档案馆,还是国家档案馆——基于政治与行政视角的解读》一文,选取了被人们忽略的视角展开阐述,或可对公共档案馆建设的讨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