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身感知、感悟、感受学习,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语文课堂使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能够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天性、发挥灵性、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2.
繆璐 《考试周刊》2014,(54):64-64
教师"授之以渔",学生以"渔"得"鱼",这才是真正的教与学。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缜密的解题思维,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主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习惯和解题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必须把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样教师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才能更高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3.
"导读法"提出了"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的双主体教学观。这种教学模式变"教会"为主为"学会"为主,变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为教师科学地"导"、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落脚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切实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正好提供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内化教育教学要求,从而不断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尊重学生个体,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呈现出多边性、多向性、互动性等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探索"教师少教,学生多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  相似文献   

7.
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感受到的"学生学习社群"和"教师支持与参与"增加时,他们在运用认知与元认知学习策略方面的表现也会改善。这从两方面表现了学生发挥自主性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既涉及学生自身又涉及教师,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培养并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需要师生  相似文献   

8.
"快乐学习"主要包括"快乐地学习"和"学习(的)快乐"两层意思。在"快乐地学习"中,快乐是学习的工具,即"乐学",与"厌学"相反,与"苦学"相邻;在"学习(的)快乐"中,快乐是学习追求的目的,即指学生学习需要满足、学习目标实现的内在体验。在我国现实的学生学习活动中,"厌学"多见,"苦学"少见,而"乐学"罕见,学生也较少地获得"学习(的)快乐"。以"厌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不良症候群在校园上空弥漫,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校园中这种学习现状,克服"厌学",扬弃"苦学",倡导"乐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意义毋容置疑。而让"要学"、"会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学得好",以及让学生学习活动蕴含自由精神,或将主动、超越和本体(纯粹)的精神特质融入学生学习活动中,是学生克服"厌学",扬弃"苦学",走向"乐学",进而获得"学习(的)快乐"的捷径。  相似文献   

9.
姚雪晴 《考试周刊》2014,(99):31-31
<正>自从提出自主学习模式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只是被动单一地接受知识,结果把学生变成背诵知识的"机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一、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在以往教育中不少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被动地听老师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为学生减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新课程学习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为目标。下面就如何在"减负"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学法"与"教法"的整合新课标提出"教法"必须适应"学法","教法"必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是被动地记忆、机械地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应是自觉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符合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把"探究"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空间."探究式学习",强调了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为学生提  相似文献   

12.
正"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它的内涵可以通俗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具体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而是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只有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才能够主动地与别人合作学习,才能够深入地分析、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指导于课例"两角和正切公式"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充满活力地建构数学知识,凸显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引导下独立地、自主地去研究学习对象,达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且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自主学习,打造自由呼吸的课堂。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其实所谓的"激趣"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小学生正处在大脑思维的活跃期,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很大,联想力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要内驱力。新课改的理念也正积极地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积极转变。任何学习的过程都离不开兴趣的推动作用,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8.
现代心理学指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师的"教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学堂"。一、创设情境引导主动"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使  相似文献   

19.
"让学"就是让学生学,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是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机会等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质疑、相互交流、深入探究地进行学习。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的误区,从什么是"让学"、教师该如何"让学"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让"的尺度的把握,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论述影响学习的几个变量中的"教学质量"(即教学适合于学生的程度)这一变量时指出,"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他把这种参与分为"外显地"(可观察到)和"内隐地"(用心思考)两种情况,学生"外显地"参与固然重要,但"内隐地"参与学习更有效.因此,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