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1):19-20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相似文献   

2.
3.
为自己读书     
在噪音铺天盖地的当代社会,建立并坚持自己的阅读趣味,是很难的。因为周围的人都说好,都说"非读不可",都说不读就out了,你还能坚守自己的趣味,这就很不简单。作为中国人,除了《论语》《诗经》等几十种经典著作,你确实非读不可,不读说不过去;其他的书,其实都是两可  相似文献   

4.
读自己     
从反面读春天的花 ,秋天的果 ,没有计划的日子怎么过 ?新学年的第一天我便这样默默地询问自己。回忆过去 ,认识现在 ,计划未来 ,我真的不知道是否读懂了自己。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每天早晨 ,羚羊睁开眼睛 ,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要快 ,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 ;而同时醒来的狮子 ,却想着 :必须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 ,否则就会饿死。这就是残酷的竞争 ,如今的我缺少的不正是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吗 ?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看着昔日好友成绩叮铛响 ,已把小小的我拉下一大截 ,他们就像一只只狂奔的狮子 ,时时在与我竞争 ,当然我…  相似文献   

5.
读自己     
哲人曰: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神远;读佛经宜对淑女。以挽堕空;读史书宜倚瘦竹。以约缥缈之论。那么,在笔者任主编的《海内与海外》月刊创办四周年之际。读自己则宜慎独,抚今悟心.法身循道。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校当学生念书,经历由低到高的学历过程,这是广义的受教育的读书;而我在这里所说的读书,是自己找到一本一本的书来读,这是狭义的读书。一般说的“读书”,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我喜欢,将读书当作永远的追求,心甘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如果因为看书隐居,而丧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时显得不通人情,失却了礼貌,那也无可奈何,而且不悔。愿意因此失去世间其他的娱乐和他人眼中的繁华,只因能力有限,时间不能再分给别的经营,只为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书本里不能谈节俭。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体会到,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才可能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精讲,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是过去我们把教与学的关系搞颠倒了,课堂上本应以学生学习为主,结果是教师垄断一切。学生只是听,很少想;只是记,很少读,很少思考。久而久之,学  相似文献   

9.
我进过中学,大学,看来好像是按部就班,从正规学校教育出来的。但实际上,我现在所掌握的一些知识或"本领",主要还是靠自学得来的。我五岁时,就开始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那时读的是四书五经。辛亥革命后,县城设立模范小学,我父亲当了校长,兼教语文。由于他教私塾多年得到人们的信  相似文献   

10.
与书相伴的人生是充实而丰溢的人生,读书使我们能够得到足够的精神营养,满足我们成长中对知识、信仰、心灵寄托等方面的需求。读书需得法,要能够在书中读出自己,这样才能让“营养”真正满足需求,如若不然,读的书再多也只是两脚书橱,毫无半点益处。读书是一种经验性活动,针对自己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好是一种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类由蒙昧、开化、文明一路走来,而形成的一种认知积淀。如今这种认识已植入我们思想的经纬,融入我们精神的血脉,成为一种自明的共识。不必说那些对读书好有内在感悟体会的文化层级比较高的人,认同这一观  相似文献   

12.
黄文菜 《黑河教育》2010,(11):38-38
博览群书,可以开拓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的书"。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读书学习决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个人行为,而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党风好转、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从基本功的角度来要求,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怎样读书是一个涉及到学习方法的具体问题,暂且不谈,仅围绕前两个问题谈点心得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好读书,就是对读书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好者,喜欢、酷爱之意也。所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道出了兴趣在…  相似文献   

14.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住(实验稿)》提出“读整本的书”以来,许多地方和学校对整本书阅读指导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对整泰书认识不一致.有些学校把整本书阅读当作语文教学的“软任务”,没有很好开展;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阅读整本书,没有有效指导……本期,我们将杭州市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方面取得的经验推荐给大家,其中有市教研室是如何规划和推进整本书阅读指导与研究的,有整本书导读课是怎样教学的,有整本书交流课是怎样开展的,供大家学习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书中我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1980年我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惟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  相似文献   

17.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高伟叶 《中学文科》2007,(10):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下面想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可谓本人浮生半世的感悟,在心头萦绕有好长一段时间,总想为此写些什么,说些什么,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放了许久,如今必须要交一篇读后感,思来想去,就把这个题目又翻了出来,看看能否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知识如同鸟儿一样,寻找一片适合自己的林地;知识如同花儿一样,寻觅着一方绽放的沃土;知识如同鱼儿一样,寻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