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海军 《科学课》2009,(6):39-39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探究热传导的现象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按照课本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前几天听了一位教师的课,我发现本节课的“活动准备”这一环节值得商榷。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让学生用手摸一个盛凉水的杯子,学生觉得很凉,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目标落到实处,这是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参加校内"一课两上"的课堂观摩活动,通过对两位教师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的对比和思考,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了深刻的体会。现根据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A: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老师们都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但两位教师在教学试一试这个内容时,教学细节又不一样,这差异引起了我的思考,其间我想到了爬行的毛毛虫和飞翔的蝴蝶。请看这两个片段实录。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他们都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但两位教师在教学“试一试”这个内容时,其教学细节又不一样,这差异引起了我的思考,请看两个片段实录.  相似文献   

5.
缘起:比赛课上学生两次不合时宜的"抬杠" 在一次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上,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单元的"一一列举"一课.重点围绕教材的两道例题(见下图)展开教学. 教学例1时,在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后,教师总结道:"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列出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有序思考能保证列举时不重复、不遗漏."突然,一位学生高举右手,看见老师还在陶醉于小结,特别是看见老师拿起红笔在黑板上重点板书"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时,便迫不及待地来了一句:"老师,不是的,一一列举也不一定能数对!"老师一愣,连忙说:"其他同学同意他的意见吗?"其他学生会意一笑,异口同声地说:"不同意!"该学生满脸涨红,无奈地坐了下去,教师得以继续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周玉玲 《现代语文》2013,(12):132-133
这个话题是由一次研讨课和一篇论文引出的。不久前听一位教师讲《孔乙己》公开课,课后讨论时,这位教师说:“我从人性的高度来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缺陷……”无独有偶,笔者曾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谈《项链》教学体会的文章,那位教师在文中也说:“我把问题拓展到人性思考的高度,引导学生从人性角度深入地思考,玛蒂尔德身上也存在我们今天应该发扬的美德……”  相似文献   

7.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8.
正七年前,曾指导过一位年轻教师在省级优质课比赛中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今年,又和一位教师共同打磨此课。两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大相径庭,从两次磨课经历中,或许可以管窥阅读教学的走向。一、教学思路:理解内容→研究写法【七年前】关注课文写的是什么。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教学定位为引导学生理解扫路老人"热爱生活、豁达开朗、乐观自信"的特点。课堂注意了有效话题的构建,让孩子们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听了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校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本节课让学生找的是简单图形覆盖的规律。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用方框框出一列数中的两个数或几个数,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平移的次数得出基本数据,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进而理清思路,发现并概括规律。这位教师也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素材来组织的,例题也讲得比较清楚,可是学生在运用规律时却出现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相似文献   

11.
一、课例回放课例一:《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二年级(下册)这是一节随堂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教师。课上,教者借助教材主题图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到图书室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图书室老师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设计意图"一个数除以分数"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教材在该部分设计了"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这一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列出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两道算式,再通过线段图辅助理解,直观展现出思维和推导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一般法则。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计算课教学是比较难的课题之一。为此,课前我就认真观看了随教师教学用书下发光盘中的教学实录。看完之后,我为那节  相似文献   

13.
<正>一、内容的确定及其分析斯苗儿老师曾经说过":学习"原本是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享受数学,这是何等的美妙和快乐。因此,笔者选取了"数图形的学问"这一课进行剖析。二、教学设计与思考本节课中,教材引导学生把故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按一定规律数图形,再从图形上升到算式符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维度上也从以往的点上升到线,从一维过渡到二维。【前测了解学生】为了更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我对学校四年级的两个班进行了前测。  相似文献   

14.
<正>英语复习课往往呈现出枯燥和乏味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期望值和提升英语复习课的效率,成为进入复习阶段,特别是在初三的复习阶段教师不可回避的话题。一、精心挖掘教材,把握要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找出教学中的要点(即重点、难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知识点、语言点。如在教let+宾语+宾补[动词原形]的句型时,我就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并且经常说的句子:"让我们一起去上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体验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却有点舍本逐末的倾向。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放弃了文本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外拓展等手段来组织阅读教学。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两位教师的课例,谈一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体  相似文献   

16.
《春》、《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文章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教材。说起这两篇文章,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春》中的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的叔叔于勒》中故事情节(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避于勒)。究其原因,因为《教学参考书》上就是那么写的。实际教学时,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也是沿用了教参上的这种概括来引导学生概括的。久而久之,教师都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代言人,学生成了装载《教学参考书》的容器。这种教法撇开了教师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独特处理教材的能力,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我不胆小》教学是根据江苏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成长乐园"中"我不胆小"话题设计的。教材以学生在生活中胆小的时候为话题,提供了不敢独自睡觉等范例,并从小学生当众表演的生活体验深入展开,引导学生有勇  相似文献   

18.
《春》、《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文章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教材。说起这两篇文章,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春》中的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的叔叔于勒》中故事情节(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避于勒)。究其原因,因为《教学参考书》上就是那么写的。实际教学时,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也是沿用了教参上的这种概括来引导学生概括的。久而久之,教师都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代言人,学生成了装载《教学参考书》的容器。这种教法撇开了教师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独特处理教材的能力,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参加了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会,在会上我有幸听到特级教师朱德江的"小数点搬家"一课,深受启发,觉得这是诠释和践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节值得借鉴的好课.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的学习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课伊始,朱老师利用讲述"小数点搬家"的故事,创设情境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什么发生了变化?"重点让学生体会"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使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为探索规律提供了认知起点.接下来引导学生"探索‘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是本节课的主体,朱老师以"0.01→0.1"为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小数点移动一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用细腻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个生动的科普故事。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流畅,学生无论是了解内容还是体悟感情,难度都比较小。新基础教育理论提醒我们,怎样用好教材,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这一文本的难度在哪里。我们教师如何用好文本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和体悟感情。和一位新教师三次磨课《云雀的心愿》,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引进"文体改编",实现"勾连文本"的目标,参与其中,颇受启发。结合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课堂转型,以及这一教学环节的三次改动,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