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记人叙事类文本的教学,教师要从文本的事件入手,引领学生深入感知、品析,直至运用,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基。具体策略有:概括提炼,在把握整体内容中学会解构;深思揣摩,在探寻成功缘由中学会洞察;品析创造,在关注语言质地中学会评析。  相似文献   

2.
张英 《文教资料》2010,(27):63-64
语文教学重在感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具体可按照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的基本模式进行,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和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于学生品析关键词句的能力的教学,我们可以从第一学段开始在辨析比较中培养学生对关键词的品析能力;可以利用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品关键词,提升品析能力;可以通过关注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通过品读,提升品析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感,简单地说,也就是人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可以说语感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那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本文就以品词析句为抓手谈几点感悟:一、推敲品析、比较揣摩,积累语言典范;二、层层引读,反复吟诵;积累语言素材;三、入境想象、读说结合,积累语言情感;四、过程中生成、提升,积累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5.
品析初中语文记叙文,重点要注意如何品析动词、如何品析修饰性词语、如何品析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和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含义。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让学生能够得意,更需要得言。阅读教学中的言语实践重在引领学生在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中习得语言;在精读感悟、品词析句中理解语言;在诵读积累、迁移运用中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品词析句又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重点词句时,只是如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并未引导学生沉潜其中,细细体味,因而学生始终置身事外一般波澜不惊。其实,品词析句如果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那么,学生便可能体悟到其中的真意、真情与真味。一、会真意理解词句本身的内涵及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把握其字面的和隐含的信息是品词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要链接生活资源,在类比联系中历练语感;把握文本韵律,在反复诵读中历练语感;提炼文本核心,在语词品析中历练语感;想象补充画面,在形象感知中历练语感,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品词析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在品词析句教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分析、把握时代背景、创设教学情境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文本解读中的语言品析是对课文的词句、段落、篇章等进行分析,是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语言品析在把握词语意蕴、感悟情感主旨、领会写作手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品析语言,从字里行间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有效激活了课堂。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多氛围启发想象,感知美的画面;多角度体会情感,领悟美的意境;多形式品析词句,把握美的语言;启发探求理趣,理解美的哲理;多策略链接拓展,积淀美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采取形象思维引路、品词析句比较、感情朗读体验、生活经验联系四种方法,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用层面的课堂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要把握本质,在练习中凸显核心价值;品析感知,在练习中探寻语言秘密;螺旋上升,在练习中夯实语言能力,从而借助课堂练习,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潘桂飞 《考试周刊》2011,(39):51-52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换词品析、省词品析、添词品析和换位品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从细微处去感悟文本,培养出良好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品析语言的方法:朗读吟咏法,比较揣摩法,情景体验法,表演演示法,整体把握,局部自由品析法等。  相似文献   

16.
品味词句的方法很多.在面对不同的品析对象时.方法是不同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品词析句时,对于品析的对象应有所选择.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析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优美词句.不能毫无选择地笼统地逐词逐句地分析。品析重点语句.并不是非要说清楚词语的含义、句子表达的意思、句子的语法结构.而是要整体感受语句.即“模糊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对文章中的重点句段朗读、品析,感受作者所描述的美景、意境.进而运用自主思考、比较阅读等方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读写结合已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读写结合需要结合学段与学期目标,结合学生与文本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中,可通过借鉴语言,实现对话文本;对比阅读,深化语言表达;品析情感,准确把握主题这三个方面演绎练笔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郑敏 《华章》2011,(30)
散文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基础.通过品析语言,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能够深入体会散文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中考现当代诗歌赏析题内容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诗歌中重点诗句的理解与品析;②分析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③把握诗歌的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朗读技巧;④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意境;⑤体验诗歌中的感情;⑥仿写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