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宗棠的民生观包括“爱民”、“恤民”、“利民”、“重民”等思想内容。本文着重论述了这些思想内容的渊源、内涵及实践情况,分析了它对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减轻民间疾苦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了它的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化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政府教化意志为主导,以广大民众为教育对象,在长期教化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重民”,“养民”,“教民”的教化观,在近代各种新文化思想的冲击下,传统教化思想逐渐向“国民”观,“新民”观,“民智”观等方面转变,社会教化也逐渐向近代社会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3.
立法取向的研究,对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具有全局性意义。文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培育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分析了以促进“非经济干预”最小化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取向的丰富意义,并与其它国家的情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周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敬德保民彝”、“敦行民”、“制礼作乐”、“尊贤礼士”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德育思想。他一生中将“敬德保民”作为教育之终极追求和核心内容,并把“敦行民”作为“敬德保民彝”教育的基本途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周公的德育思想作一梳理智综括,以期为我国的学校及社会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1月10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这就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主张儒法并用。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统治者一面搞“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以“正家”、“定天下”;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阿房宫赋》一对其中的“几世几年,剽掠其人”一句作了这样的注解:“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7.
“穿胸民”自《山海经》跃进人们的视野,其“穿胸”的迷团便成为最具争辩的我国古代文化现象之一。本文认为“穿胸民”因其原始宗教的“穿胸”巫术而得名,现在仍然有许多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以人为本”鲜明特征的崭新的“民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9.
走马楼吴简所载“炭民”“樵民”是烧炭服役户和伐樵服役户,为孙吴宫廷、郡县提供木炭、薪柴。“炭民”“樵民”都是“举户从役”,且终身服役。通过对“炭民”“樵民”的研究,既增进了解孙吴徭役制度,又进一步推动魏晋南朝徭役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民”即人的现代化,严复、梁启超、五四民族精英和晏阳初都先后提出了“新民”的思想。严复道出了“新民”之声;梁启超呼唤“新民”,提出了“新民”之道;而晏阳初更是走向了“新民”之路而闻名于世;今日,面对“三农”问题,“新民”成为了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先进代表,在其一生的理论求索中,使用了大量与"民"相关的概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为民、救民、重民、爱民的主张,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思想。文章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熏染、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洗礼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几个方面对李大钊"民"思想进行理论探源,说明李大钊"民"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并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指导思想,而实施依法治国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是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治国方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完美结合起来,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进程,要努力确立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要始终坚持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努力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民彝”是李大钊为追求时代潮流、将中西方思想有机融合而提出的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礼仪、习惯、道德等的总和;伸张、扩展是其特性,可能被压抑、障蔽,但最终会“发扬光大至最高点”;它实质是关于“人”与政治、社会历史之间关系的理论,它尊重和强调个体——“我”的自由发展。“民彝”思想的渊源主要是中国明清以来的风俗决定论和英国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5.
“藏书”是图书馆所秉承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藏书”体系中,民族文献与“民文”“藏书”无疑是个特色项目和核心内容。民族文献与“民文”“藏书”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高校历史、学科特色与财力等传统因素有直接联系,也与民族人口、高校学生数量、出版业的现状和学生、学者的专业偏好的独特性等因素。观察和分析这些特点和社会性因素才能充分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民文”“藏书”的基本特点与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对杜牧《阿房宫赋》里“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句中“人”的解释是这样的:“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这样的解释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既然是避李世民的讳,杜牧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第感动卷中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一系列重要观点的论述,充满了辩证逻辑思维,这部菱不仅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而且是一部新时期的“思想创新学”。  相似文献   

18.
西周是荒政制度的形成时期,在《周礼》中已经把“荒政十有二纪”作为“聚万民”的手段,提高到“政令”之首的重要地位。“敬天保民”是荒政的理论基础。《周礼》中的“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奠定了后世荒政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33条提出了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育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惠东的方言土音──“咸水腔”作为探讨惠东文化的切入点,论证昼民的语言特点融入当地闽南方言是“咸水腔”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