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检测二氧化碳气体的一般做法是:把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点燃的蜡烛上,在杯壁上会看到白色痕迹,从而说明蜡烛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是,杯壁上出现白色痕迹至少有三种解释:一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颗粒;二是石灰水受热后蒸发水分,留下的氢氧化钙粉末;三是水吸热后蒸发,留下原来溶于水中的某些物质。  相似文献   

2.
《肺和呼吸》一课有让学生“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实验。 放入燃烧的火柴进行比较。用装满水的杯子倒扣在水槽中,用吸管向杯中吹气,从而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待用;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本次改进用铁(铜)丝捆小玻璃管或竹管做阶梯组成两个"并排式高矮阶梯"代替一个"前伸式下降阶梯";用100mL烧杯代替250mL或500mL烧杯做反应容器,用一块玻璃挡板立在中间平分烧杯空间成两半便于倾倒二氧化碳;用生日蜡烛代替照明蜡烛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关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性质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但是这个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自己在课下就能完成,可以体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引导学生把一些问题和实验生活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把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一、创新实验目的利用生活用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中探究蜡烛燃烧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操作如下: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见图1),观察烧杯壁上发生的变化,从而推测蜡烛燃烧的产物有哪些。  相似文献   

6.
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方法是:“准备一个大烧杯,在这个烧杯里固定两根高低不同的蜡烛,点燃蜡烛。然后沿烧杯壁把二氧化碳倒人烧杯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7.
8.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1)在教材P_(114)[实验6-4](如图1所示)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相似文献   

9.
10.
实验检验碳酸饮料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取一瓶雪碧等碳酸饮料摇晃一会,然后打开瓶盖,使瓶内气体冲出,再把一块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瓶口上方,或把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倒扣在瓶口上方,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二氧化碳。另一种方法是,用注射器从瓶中抽取气体,然后把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来检验二氧化碳。第一种方法的不足是,打开瓶口后,气体冲出很快,散逸较多,若实验节奏把握不好,现象会不明显或无现象出现,况且这种方法用的石灰水量太少,不利于观察现象变化;第二种方法较第一种方法要好些,但也需要多步操作才能完成实验。我们经过分析研究,找到了更加简  相似文献   

11.
1课前准备 用NaHCO3和H2SO4(稀)作反应物制备CO2气体,选取一较软的塑料饮料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一瓶CO2气体,盖紧瓶盖,向上放置备用,并请同学准备一只同样的空塑料瓶.  相似文献   

12.
许多改进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一般都采用将"倾倒的空间"与"燃烧蜡烛的空间"之间用某物质隔开,再顺利完成二氧化碳"倾倒"的思路设计。为使该演示实验更易掌控、进一步提高成功率和实验效果,采用新的思路,设计了两种新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课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对蜡烛燃烧实验进行了再改进。设计了将蜡烛燃烧实验在密闭的锥形瓶中进行的新方法,实验装置简单、现象明显。此外,还改进了"使熄灭蜡烛复燃的实验",新方法可确保该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物》第二册 (人教版 )实验九“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原来实验的目的只是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若能同时验证呼出气体中氧气也减少了 ,那么就更能配合课文说明呼出气与吸入气成分的变化 ,从而为理解体内气体交换打下基础。1 结合实验的原理和实际改进实验1.1 实验器材 在材料用具中增加医用注射器一只 ,塑料软管一根 (直径与注射器出气孔相匹配 ,长度30cm左右 ) ,带孔橡皮塞两只 (大小与试管口径相匹配 ,橡皮塞孔径略大于塑料软管和吸管 ,使之有 1mm左右空隙 ) ,卫生香、火柴 ,其它材料与原实验相同。1.2 方…  相似文献   

15.
一、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但由于分子构成不同,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导致两物质的性质有较大差异.根据它们不同的性质,可对两种物质进行鉴别和除杂.由于性质不同,又决定了两种物质的用途有很大的不同,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二、重点难点突破(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 ?”这个问题实验室里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说明 :图 11 按图 1装置 ,在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Na2 O2 后 ,在通入CO2 之前 ,应事先把弹簧夹K1和K2 夹好 ,目的是 :防止试管Ⅲ内的Na2 O2 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2 试管Ⅰ内的试剂X若为浓H2 SO4时 ,打开弹簧夹K1、K2 ,加热试管Ⅲ约 5分钟后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 ,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 ,而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故可得化学结论 :过氧化钠与干燥CO2 不反应。3 试管Ⅰ内试剂若…  相似文献   

17.
王会 《化学教学》2000,(12):35-35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实验 5 -5采用向纸筒内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由于该装置的灵敏度有限 ,实验中的视觉效果不甚显著。为了克服此问题 ,我设计了如下方案 :1 实验用品氢气球 (2升左右 )一只、细线一根、一次性塑料杯一只、米粒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1 2 5毫升 )一瓶。2 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3 实验过程(1 )课前充一只约 2升的氢气球 ,用细线将塑料杯系在气球下面。向塑料杯内添加米粒 ,调节到气球基本能静置在空气中为止 ,估计米粒的用量。(2 )演示实验时 ,先取出装置 ,轻轻松手 ,可以看到氢气球能上升…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实验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钥匙,是培养他们化学学习兴趣的源泉,是帮助学他们提升科学素养的基石。但是教材上的某些实验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大胆探索,有的可能需要改造仪器和装置的结构,有的可能需要改进实验的方法,还有的可能需要自制一些仪器和装置。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看到真实、清晰的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实验现象作出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深度解读CO2-H2O-CaCO3体系可能存在的多重平衡,建立研究Ca(HCO3)2溶解度模型并计算CaCO3在不同CO2分压下的溶解量.分析有关数据认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之所以能变清的机理是在CO2作用下,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的结果.建议将饱和澄清石灰水稀释1倍左右后再通入足量的CO2最终能使浑浊变澄清.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实验的教学功能,通过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氢气与氧气混合引起爆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三个实验的探究和改进,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教学效果,且能节约药品,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简易性和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