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李锐是一个只愿写刻骨铭心故事的作家,他对生命、生存的刻骨体验是:悲凉。于是他的小说中总有一种人生的悲情。他写到生者的悲凉,还有死者的悲凉。这些人无论是怀有梦想的知青,还是愚昧的农民都陷入这悲凉的人生中。他们的悲凉是由他们的生存的困境和精神的困境共同造成的。李锐以他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摹写了他们的困境,并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悲悯情怀。李锐自身的人生经历给予他了一种精神的困境,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艺术精神的熏陶,站在五千年文明的山头上写作,相互交织作用导致了他的这种悲凉人生的感觉。面对这悲凉人生,李锐给希望于孩子,给希望以"逃离",逃离这黄土地,让孩子们去寻找希望。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经历过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所以他的小说总有一点淡淡的忧郁,尤其是他后期,相当一部分作品蕴藏着悲剧意味。这种悲剧意味不那么张扬,而是含蓄的,具体表现为命运悲剧、人性悲剧和伦理悲剧。他借人物的遭遇表现人生的悲凉,显示了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悯情怀。他的悲剧精神不是表现为与命运的斗争与反抗,而是表现为对弱者的悲悯与同情,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悲情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邹菊兰 《现代语文》2007,(7):120-121
贾平凹是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从起步到现在,他已经写了数十本的书。本文就贾平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创作的六部中篇小说来分析他的写作思想与特点。笔者认为,贾平凹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极具古典神韵的商州,写了有几分阳刚几分野性的男子和柔媚多情的女子,以及他们之间曲折不幸的爱情。小说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因有贾平凹敏锐的触觉,他们的爱情便悲凉而不悲伤。  相似文献   

4.
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7岁的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  相似文献   

5.
佚名 《阅读与鉴赏》2005,(10):35-35
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小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妻子过世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阵阵悲凉。  相似文献   

6.
晁补之独特的身世背景以及坎坷的仕途遭遇,使他的词满怀悲凉激愤之情,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都给后世以影响,本文就是以他的闲居词、谪居词为例来论述他词中的沉咽悲凉之音。  相似文献   

7.
晁补之独特的身世背景以及坎坷的仕途遭遇,使他的词满怀悲凉激愤之情,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都给后世以影响,本文就是以他的闲居词、谪居词为例来论述他词中的沉咽悲凉之音。  相似文献   

8.
黯淡的日本美--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基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文学创作都有一个共同的基调,那就是无处不在的一股挥之不去的淡淡的悲凉,这种不变的文学底色当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是与他的生活经历、人生观、美学观以及他生活的时代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江新权 《阅读与鉴赏》2008,(1):33-33,32
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造成他这种悲剧的原因不只是封建科举制度,更有封建社会那种世态人情。在小说中,生活在孔乙己周围的人物对他非但没有丝毫的同情,反而无一例外对他有一种悲凉的冷漠,这种冷漠的世情也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结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陆游不但是一个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出色的词人。他的词纤丽之中有豪壮,豪放之中见悲凉,用典多而不僻,喜以佛道用语、口语入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图追寻诗人穆旦的英诗翻译的踪迹,并探讨他的译诗是如何影响其后期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谈及杜甫,人们多以诗圣冠之,以描写诗史擅之。而杜甫作为唐代诗歌高度发达时期的一个诗人,历代诗人所累积起来的那种诗人特有的气质,在他身上也很明显。诗人情性是其诗歌创作中诗史以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拥有最深远的影响。辛词中正是因为有这种雄壮豪迈之“气”,才有了如此炫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萨玉衡是清代乾嘉时期闽派的代表诗人,其诗内容丰富,骏伟广博。其咏史诗,往往抒发不同于时人的见解,寄托自己对史实的评价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与现实的政治紧密相连,渗透了诗人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分析其咏史诗,对了解其人格及其诗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熹《楚辞集注》鲜明地反映了他的辞赋观。作为理学家兼文人的朱熹,一方面,他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对辞赋文学特征有较深刻认识。他主张辞赋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反对元病呻吟、不敢直谏、立意肤浅之作。他明辨辞赋二体特征:辞主忧伤怨慕,重在抒情,故缠绵悱恻;赋主欢愉颂美,重在铺陈,故巨丽宏博。另一方面,他评注辞赋,往往作经典解读。在辞赋的内容立意上,强调忠孝仁义之旨,带着极浓的理学色彩。因此,极大限制了他的文学艺术视野,表现出辞赋观的狭隘和局限。  相似文献   

16.
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小说家,但其诗歌创作也独树一帜。其作为回归诗人的定位,哈代的战争关注过程及其对战争态度的嬗变是研究哈代战争诗歌的基本前提。论文从语言、内容和思想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考察:哈代关注战争,对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哈代最终回归诗歌,是不折不扣的战争诗人。  相似文献   

17.
秦观被贬两广所作的诗歌风格质朴明快,表达方式直抒胸臆,抒发了自身的贬谪之苦及思乡之情;创造了两广地域意象,记录了两广特有的气候与山水风物,记录了两广民风民俗;运用两广特有的典故传说,增添了诗歌的地域色彩。两广诗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为秦观的诗歌创作抹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意境说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诗歌的创造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唐诗的意境创造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此时代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更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9.
范崇简(1757-1840),为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受文字狱及时代风气影响,怀古咏史成为其诗歌重要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怀古咏史诗的研究,窥知其文字背后的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20.
李德是元末明初南园诗社的重要诗人,是岭南诗派的开创者之一。其早期作品多写景悟道,艺术上讲究雕琢刻画。后期作品将人生体验与哲理思辨相融合,渐趋古朴沉郁。李德前后期诗风的转变,是其人生体验和时代诗风双转移以及岭南诗歌传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