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绛 《教师博览》2006,(2):48-49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却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2.
杨绛 《教育文汇》2004,(12):43-44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 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4.
“读”,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与学法。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与推崇。三国时董遇,曾有人要跟他学,他不肯教,还说“必当先读百遍”,并指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183;董遇传》)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  相似文献   

5.
每次语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话,他犹豫了片刻,但还是鼓足了勇气,说:“老师,请您别说了,我们正在认真读短,你的话打断了我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2007,(7):53-53
本刊有一位特殊的热心读者,他叫李义香,是安徽泗县草沟中学的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每期杂志的每一篇文章他不但仔细阅读,还都做了摘要或笔记。从2007年1月至今,我们发现李老师仅发表在本刊网站“读刊感言”处的评论就已达三百多篇。感动之余,我们特意编选李老师的部分笔记内容与广大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7.
<正>钱钟重书做读书笔记的功夫是一绝。他的笔记本很厚,是普通练习本的4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必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互记钟上外文  相似文献   

8.
书.是读不尽的,作为忙碌的教师,我们必须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读需读之书。这就需要认清当下的小目标.一个个去成就.慢慢感觉时间的成果。我通常这样处理手中的书籍.先浏览一下目录.觉得有读的欲望.我会快速阅读一遍。然后慢慢咀嚼喜欢的章节,并留下笔记。如果没有读的想法,则暂时放置一边,先读喜欢的那本;当手中无书可读、无事可做时.再来读搁浅的书籍。这时比较容易读进去。“因为你的生活在变,阅历在增加,你在用自己的心与作者进行对话”。这便是选择阅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天道酬勤     
《现代语文》2005,(7):38-38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87岁了,但耳朵还不聋,眼睛还好使。读毛主席的书,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许多章我已不知阅读过多少遍。  相似文献   

11.
名人读书法     
名人读书法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精读式(品味作...  相似文献   

1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大多言简意赅,音韵和谐,很适合朗读。有效地、投入地朗读。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且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和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加强朗读且不断变换读之方法,根据文章内容需要,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轮换读及分步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教育科研论坛杂志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等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那么.怎样阅读教育科研论坛呢?日前,我们采访了教育科研论坛阅读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科研论坛新郑市和庄镇中心校工作站站长赵喜生。赵喜生说,阅读教育科研论坛。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进而明确写作规律。通常读文章要读三遍。开始速读.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归纳主题;再带着问题读,结合实际读,深入分析,把握信息;最后浏览全文,记好笔记。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不仅影响人的思想品质,还对其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创造发展起着控制调节作用。因为语文阅读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很多书的精髓不是单一分析出来的,而学生从中阅读感悟出来,所以培养阅读个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15.
读写结合     
我读书.先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并特别注意系统地读原著.我认为还是那些经典原著能给人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也能让人在读书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品位.读古典经典原著必须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做笔记很费时间,但收益却很大.做笔记的同时。帮助了我们记忆和理解。正如钱钟书所说:“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是的,他那样一个大学问家,但家里藏书并不多.因为他读进去了.  相似文献   

16.
俗语说的好:读书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大量地积累语言词汇来进行能力训练,需要在不断地储存知识中逐步掌握运用,所以让学生会做英语笔记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让学生记英语笔记,不仅能及时保存课堂学习内容,还能让学生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进行再加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变作自己的知识结构加以归纳,从而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灵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的文学功底之所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对书的爱不释手。”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得非常形象:“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切实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学习效率,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思想指导下,教会学生读什么、怎么读,引导学生重视读课本、读笔记、反复读,并积极"以考促读",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方面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在读题、审题中加强读、说训练民族学生在读说训练方面受母语干扰较大,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特别注重加强他们的读、说训练,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读、说的愿望。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读题目。因为“种”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个字还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在哪一课中还学过?这样不仅巩固了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还在说话训练中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再读一遍题目,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很想看看蒲公英的样子,根据学生的愿望,教师随即拿蒲公英的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对处在…  相似文献   

20.
张伟 《江苏教育》2008,(10):46-49
一、现状分析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许多知识点要不断复习、反复巩固,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到位。小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较差,生性活泼好动,上课喜欢口语练习,很难定心做笔头记录,更谈不上边上课边记录了,长期的英语课堂形成了听说读的习惯,写的训练很少,笔记的策略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