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每个人都希望对自己疑惑的事情有更透彻的了解,每个人都渴望揭开未知世界的面纱.而人的这一天生"气质"体现到思维的活动上便是:不断提出问题(即质疑)-论证论据-得出结论-检验与应用的过程.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人类正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不断创新、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需要我们认真去挖掘,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需要自己认真去打造。人生的道路弯弯曲曲,添路希望用‘激情、感恩、分享’感染大学生们,成为一片沃土,让每棵树苗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直到长成参天大树!”——韩春岚  相似文献   

3.
冒春建 《学苑教育》2012,(24):93-93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也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4.
我的理想     
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主持人——希望英语的节目主持人。(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理想:当一名英语节目主持人。我的理想这样的题  相似文献   

5.
缘何提问     
生命之初,我们每个人都不停地在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为什么"式的提问似乎减少,但其实它只是如河流的暗河一样潜藏进了我们大脑的深层。从向外界探寻,转而反问自身。因为有些问题别人是无法帮你解决的,或者它根本就是你自己一个人的问题。那些有关智慧方面的问题,人类在无穷次的追问之后它们逐步显出端倪;而还有一些关乎情的问题,人类追问几千年似乎都不得其果。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很艰难"的一年,无论是对于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而言,还是从业者而言。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依然还"活着",即便经历了很艰难的一年。市场残酷,每一名参与者都在不断经受洗礼,同时也都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研究员,其实和一名投资人并无区别。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每一个结论会在未来被证明是正确的——这几乎不可能做到。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的是,回头看,让自己有机会看清"如何犯下错误",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略带稚嫩的心中更是有一种渴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秀,让别人肯定自己的才华。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指出,问题就是矛盾,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教程。"问题性教学"亦称为"问题——发展性教学",是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来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质就是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教育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的提  相似文献   

9.
<正>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负责人生如同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也都要对角色负责。作家科尔顿说,人生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1.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一个人想方设法地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甚至做到极致,这就是责任感。德国产品之所以精良,是因为德国人用宗教般的虔诚来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们把产品的质量视作自己的生命,而不完全因金钱的驱使。当一个人怀着宗教一般的虔诚去对待生活和工作时,他一定能感受到责任所带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探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科学课程中所指的探究即为科学探究。同时,科学探究最关键的便是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成为了科学探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第八次课改正在向纵深推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要求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一、转变提问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学习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由谁发现让谁提出,是教学主体思想的体现。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已经把问题想得很细,提出的问题和发现问题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其方式也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式思维,他们被迫去思考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这种"一言堂"式的提问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他们天生好问的意识消失了,只能机械、呆板地接受知识。为此,应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因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白雪公主的童话为每一位女孩所熟悉,白雪公 主的美丽、善良、温柔早已成为男孩心目中理想的 女孩标准。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讨人喜欢,那怎样 才能使自己成为"白雪公主"呢?试试以下几个方 法。 1、把握个性,做一个真实的你。芸芸众生中,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个性都有其可爱之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  相似文献   

15.
死亡意识     
一 "死亡意识"作为一个名词,它只是一种能指,指的是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对死亡的认识和体验,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存在的普遍意识,它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死亡意识"的所指则是丰富多样的,也难以有一个固定的内涵,它具有高度的主体性,每个不同的个体基于自己的主体情况都有不同的死亡意识,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在每个人之间也决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略带稚嫩的心中更是有一种渴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秀,让别人肯定自己的才华.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97):60-61
作者由近几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微改革"颇有成效而提出"问题式教学"这一概念,同时也是当下课堂现状、数学学科特点和初中生思维特点的需要。以一案例为载体阐述什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式教学",并指出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每个人都有一种顽强而且周而复始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开拓者、发现者、创举者.这种"需要"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就是这样一种通过课堂"对话"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情境.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对与处理好学生的课堂问题是一个必须切实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门永远都无法穷尽的学问,因为每一天每一个瞬间可能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主题中有教师有学生,而这一切都浓缩着无穷的爱,浓缩着教师无尽的希望。没有哪个教师想把学生往坏处引导。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第一",即使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是每个人都是按这个梦想去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学期初学校把一个比较特殊的班级交给我。特殊是因为全班45人,有30人是属于"闲暇"录取的,其中还有十几名学生是艺术生。这样的班级是很难管理的。开学不到一个月,全年级的"问题学生"我们班占了一半。这样就开始我的一段不一样的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对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干预,但是,干预不应以否认人的主宰性为特征,而应有助于人更好地主宰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真正内涵。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情商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