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期开学不久,某校长又在大会上宣布“创建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有教师随即戏言:“‘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年年都谈创建特色,打造品牌,结果啥都不成,净折腾。”看来,有些老师对校长的宏论持有异议。  相似文献   

2.
立志与立业     
有位哲人说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人生。”其实,换个角度,我们不妨说,形形色色的人,只有有志者与无志者之分;千差万别的人生,也仅有辉煌与平庸之别。的确,一个人是否立志直接关系到他能否立业。志,是人生财富的“原始股”,也是人生奋进的助推器。立志,意味着自己对自己作了一个承诺,或者说是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签订了一份契约。它会时刻警醒  相似文献   

3.
<正>立志是指立下志愿,树定志向。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读读下文,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回父母家,偶遇邻居家的小姑娘,脑海中依稀记得我与她前两次碰面时的对话:"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当然是法官啦!""嗯,很棒,那你要加油哦!""一定!我正在看法律方面的书呢!"说这话时,她上小学一年级。"法律知识太没意思了!我要做一位诗人!""哦?那可  相似文献   

4.
志于道     
骞叔 《中国德育》2006,1(5):75-75
“志于道”是孔子对于人生提出的一个要求,见于《论语?述而》。中国传统思想重视立志,认为立志是做人的第一步。孔子自述他一生修养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一步“志于学”说的就是立志。后来的学者关于立志也有许多精辟的话。如:“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  相似文献   

5.
在《游褒禅山记》中这样一句话: 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这句话中的“志”是心意的意思,与上文“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志”指志向,意义有所不同。贵州人民出版社《古文选泽》将这句译为“如果尽了自己的志向却未能到达的话,  相似文献   

6.
1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立志勤学”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有志之士就从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开始探索立志的重要性。“志”,即志向、奋斗目标。孔子认为学生道德应“立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荀子认为,只有志立,而后勤学,才能有所成就。孟子认为,只有志立,才能养“浩然之气”,进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汉以后历代学者、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立志。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指出:“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唐宋以来,立志勤学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相似文献   

7.
俗话云: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而我,恰恰就是那个常立志的人,在一个单位呆没多长时间,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感到厌烦。毕业一年多时间,已经连续跳了五次槽,并且正在准备第六次。我以为抽烟喝酒会上瘾,但没想到,跳槽也会让我上“瘾”。第一次:无奈之举当初到这个外企实习,是因为这里有留下来的机会。作为财富前三强的著名公司,它的各方面条件非常符合我当初对工作的要求:独特的企业文化,规范而又成熟的管理制度,加上不菲的薪酬,我没有理由不选择它。因此我找了很多关系,终于在大三下半年就进入了公司,虽然没有能进项目部,但能到市场…  相似文献   

8.
曾经听许多同学谈论自己的志向,然而,应该如何立志呢?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写下这样一段话:“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有志者,事竞成,这是一条规律。”这段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有了远大的志向,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立长志者,事竞成。中国五代时有一个叫桑维翰的人,他多次考进士被录取。有人劝他改其他途径入仕。桑维翰铸了一方铁砚台给人看,说,“什么时候铁砚磨破了,我就改变志向。”他发奋图强,勤学苦钻,后来成为五代时后晋大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学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再加上…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的“立志”观强调在道德领域立“圣人之志”,主张“立志”要真切、专一,把“立志”作为“成已”的前提。针对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理想缺位的现象,立道德之志对每一个道德主体都显得尤为重要。王阳明的“立志”思想对中国当代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古语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尤其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不但得“有志”,人还得有“恒志”,这样,事才能成啊!  相似文献   

11.
电大学生是大专层次的大学生.应该把使自己成为一个专门人才、高级人才,作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一、立志是成才的萌芽俗话说:“人无志不立”,“志不高,行不远”。所谓志,是从属于远大理想的具体奋斗目标。立志就是确立个人具体奋斗目标。任弼时同志说过:“谚云,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这就是说志是一个人行动的向导,也是一个人内在驱动力和成就事业的精神支柱。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雄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远大理想。在这个总目标下,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立志是儒学修养的前提和功夫,也以此特质区别于知识性学术,尤受阳明重视,并与其身心一体、以心导之思想相一致。阳明认为立志于为学首先是定向与植根,所谓“植根”就是播种,它是心灵纯化的方向和起点,“致良知”之“致”即立志。立志犹如舟舵、马衔,收拾身心并构成为学动力和恒力;立志又是定心,志定心收气凝。而人生并不怕科举功名,就怕消磨转移理想意志、立志不真切。立志是个体道德生命即良知的最初释放,是道德意志的最初真正展示和逐步坚固化,志立而不移就是从“致良知”到“良知致”。立志贵在专注,专于天理而非朱子的“持敬”,个人在专心主一的过程中,涵养精神,调理气机,使理气通达,上达天道,“精一”既是矢的又是功夫。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外文化中,人们都普遍强调“志”,志就是一个人的志向、目标或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方面的名言俯拾即是, 《礼记·儒行》篇中说: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北宋文学家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守仁也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美国人卡耐基有一段关于志气  相似文献   

14.
立志而力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个人修身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修身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在这里先引述下面两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孔子的两句名言,流传甚广。我们也许不可能按照孔子的主张“志于仁”,但是应该“志于学生,志于教育事业”。如果连教师都已经“夺志”,那又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当然,光“立志”还不够。孔子曾经赞扬他的学生子路“子路无宿诺”,意思是说他答应办的事情从来不过夜,不把事情做完是不肯罢休的!也就是“言必信,行…  相似文献   

15.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  相似文献   

16.
1.立志乐道 古代教育家认为,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解决的是人生观问题,普遍重视立志乐道的教育,要求学生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坚定前进的信心。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做到“乐道”,具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情感。汉代杨雄认为,没有远大的志向,容易半途而废。朱熹认为,为学之法的第一条就是“居敬持志”。陆桴亭说“学者欲学圣贤,须是立志第一。志是入道先锋。先锋勇,后军方有进步;志气锐,学问乃有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18课《游褒禅山记》是一片精美的散文,文中充满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心灵上的滋润和启迪。教师在处理文章时应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文章第三段是议论部分,抒发了游洞以后的感慨:要实现远大目标必须志、力、物三结合。关于“志”,教师作如下引导: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学生回答:1、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2、毛泽东少年立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开国领袖。3、周恩来从小就立下宏愿,“为中华之崛…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有志之人立志长,无志之人常立志!"言之有理也. 传说,大禹治水,在外奔波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率众制服当时的洪灾,传为佳话,流传至今.越王勾践立志欲报仇雪恨,为了使自己不因贪图安乐而忘记耻辱,激励斗志,他夜间睡在柴草上,并在住处悬挂着苦胆,经常尝尝那胆的苦味.  相似文献   

19.
人生珍言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相似文献   

20.
年少立志,这对于造就人才,强盛国力是至关紧要的。诸葛亮《诫外生书》中说道:“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