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宁日报副总编辑谢怀基同志在1987年岁末谈到报纸改革时说,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关于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以及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等内容,给新闻改革指明了方向。即:一,报纸的宣传要体现更加开放的精神,凡是能公开的都  相似文献   

2.
1982年评选的全国好新闻中,有一篇受奖的通讯——《木器五厂得救了!》,这篇通讯,旗帜鲜明,切中时弊,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作者谢怀基原是辽宁日报工业部副主任,现为副总编辑。他平时沉默寡言,勤奋好学,给人的印象是老实巴交,可是一旦投入采访写作,就变得生龙活虎。他热情颂扬新人新事,勇于揭露四化建设中的矛盾,并探索解决的途径。他的名字,不仅为辽宁日报的读者所熟知,也在中央级报刊上同读者见过面。为改革者开道谢怀基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一直搞工业报道。他深深感到,多年“左”的影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党中央提出改革的方针后,他决心为立志改革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于去年年底,应邀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作了关于《新闻改革的现状》的报告。范荣康认为,1987年我国新闻改革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就:一是新闻快了。如关于党的十三大的电视报道,时效性很强。十三大的报道为新闻改革树立了榜样。二是报道面宽了,离读者近了。如关于小保姆、农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于去年年底,应邀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作了关于《新闻改革的现状》的报告。范荣康认为,1987年我国新闻改革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就: 一是新闻快了。如关于党的十三大的电视报道,时效性很强。十三大的报道为新闻改革树立了榜样。二是报道面宽了,离读者近了。如关于小保姆、农村青年私奔、倒爷等的报道。三是敢于接触一些难点。新闻报道过去常常回避矛盾,现在则不同。关于党风、物价等问题的一些报道比较成功。如不久前人民日报揭露山西太原市领导人仝云利用职权、包庇犯罪的儿  相似文献   

5.
报纸改革谈     
今年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六报协作会议,于五月下旬在郑州举行。会议围绕着探讨报纸改革,搞好当前报纸宣传,广泛而又有重点地交流了情况、经验和意见。这里介绍几点,供读者参考。其中倘有不够确切之处,当由笔者负责。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负责人范荣康在会议期间异常繁忙。应本刊记者之请,他忙里偷闲,抽出40分钟时间谈论了此次人民日报对大会报道的设想和自己的感受。时间匆匆,意犹未尽,言未及深。)  相似文献   

7.
吴文峰 《青年记者》2006,(14):107-107
“编辑”一词,由来已久。据考证,古代的编辑活动最初是以编次、辑集为主,是将已有但无序的文字资料变为有序,将分散的资料变得集中,以达到传播信息、储存知识等目的。现在,编辑,做为一种工作和职称,肩负着出版、传媒业的重任。从选稿、编稿到出版、发行(表),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8.
成超群 《新闻界》2006,(6):132-132
有人曾说:“如果你不擅长使用网络,那你就不适合做编辑。”也许这句话有点绝对,但我们不难发现,在网络时代,作为一名编辑,如果不善于使用网络,将难以胜任编辑工作。互联网介入报纸编辑的工作范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在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编辑们并未真正培养起全面的利用互  相似文献   

9.
10.
谈报纸编辑的包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平 《记者摇篮》2002,(7):47-47
  相似文献   

11.
解放日报主办的《报刊文摘》,发行量已达二百六十万份之多,读者遍布全国各地。一张小报为何能吸引这么多读者?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来南京讲学的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同志。《'报刊文摘》是一九七九年筹办,一九八O年元旦正式创  相似文献   

12.
编辑首先是一个独立的阅读者、思考者、表达者,在编辑稿件、版面时应结合自己的特色和专长,多一点个性化的东西。"一个火花的闪现,一个观念的改变,一种意识的形成"体现在报纸的最终呈现上,就已经点燃了原创精神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办报要发挥记者、通讯员的主动性,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报纸的编辑除了认真严肃地坚守岗位,把好报纸的宣传质量关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主动意识,因为主动意识是编辑创造精神的前提,创造精神是编辑优化新闻的重要手段。编辑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报纸精品才多,报纸整体质量才高。首先,编辑的办报指导思想要有主动意识。谁都知道,编辑是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办报方针来把关的。但是把关有主动积极与被动消极之别。一个好的编辑应自觉主动地站在党的立场上,高瞻远瞩,力求不让任何错误漏网。但又不能以当“铁门”为满足,还应该主动“进攻”,运用各种武器千方百计使报纸宣传取得最佳效果。其次,编辑应当根据当前的报道思想,从大量的稿件中进行相互比较,权衡其轻重缓急,“抠”出具体体现办报指导思想的内容,努力做到突出重要内  相似文献   

14.
1945年到1947年,我在重庆《新民报》编副刊的时候,每天发稿二千多字,只要上班三个小时就够了,现在一个副刊多少人编?人浮于事.“大锅饭”、“铁饭碗”害人,如果夏衍、张恨水等老一辈也处在这个环境,恐怕也很难出成就. 我当编辑时从来不对来稿乱加删改;必须改动时,也是尽量慎重.现在这种对待作者的态度,不知是否也属于十年内乱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环球时报2006年初改为日报,很多人认为是逆势而上,风险较大。现在,一年过去了,您能否介绍一下环球时报改日报以来的经营状况?改日报是一步“险棋”。改日报前,很多专家包括我们自己都曾担心过,环球时报由一周3期改为一周5期,发行模式变动很大,发行量会不会减少?实际情况比较令人欣慰,环球时报单期的发行量不降反升,再加上每周增加了两期报纸,周发行量比上年增长了70%。  相似文献   

16.
《辽宁日报》编辑部又实行重大改革.自1998年7月1日始,开办沈阳地方新闻版;编辑部内部机构打破几十年来在计划经济时期按不同工作战线划分编采工作部门的传统.重新设定要闻中心、专刊中心、沈阳新闻中心及策划管理部4个工作大部门。改版后的《辽宁日报》,周一到周四在沈阳地区发行12个版,在其它地区发行8个版;周五在各地均发行12个版(仍出刊6个周末版);周六和周日均发行4个版。这次改版的主旨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加强党报的宣传力度,提高党报的宣传水平.从而进一步发挥舆论导向的主体作用。改版后的《辽宁日报…  相似文献   

17.
《记者摇篮》2009,(8):43-43
在辽报的发行市场上,除了我们熟悉的红马甲之外,还有一支队伍同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这就是华商晨报下辖的发行队伍——黄马甲。"我们主要是填补了红马甲发行公司的一些空白,运用我们的发行网络,在更广的范围内把辽报送到读者手中。"华商晨报发行部主任董新利这样说。  相似文献   

18.
主体和客体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问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9.
冯尧 《新闻前哨》2020,(1):53-54
人类进入融媒体时代以后,主要依赖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速度的提升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快捷获取,传统新闻报道因此发生巨大变革,报纸媒体遭受革命式的冲击。作为报纸编辑,应正确认识报纸新闻在融媒体时代受到的影响,积极探索编辑工作改革措施,以提高报纸新闻编辑质量,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20.
“编辑”这个词,按古代的解释,“编”指古时用以穿联竹筒的皮条或绳子,“辑”与“集”同。“编辑”联用就是收集整理的意思。如果按这个解释,那末我国做编辑工作的人很早就有了。《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文学史上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相传是由孔子编选而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史记》等书记载,也系由孔子删定。这些说法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