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全面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而全盘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从李希凡蓝翎二同志对於俞平伯研究“紅樓夢”的錯誤观點和方法提出批評以後,文藝界立即展開了对胡適反動思想的批判,本來是对俞平伯的批評为什么又轉到对胡適反動思想的批判呢?这就是因为俞平伯研究“紅樓夢”的錯誤观點和方法主要是根源於胡適一向所宣傳的反動的实用主义。胡適所宣傳的反動的实用主义思想的毒害决不是僅影响於古典文学的研究,而是廣泛地影响到哲  相似文献   

4.
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一贯以“正确路线的代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自居,实际上是歪曲、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小丑,是货真价实的假革命的反革命,是罪恶累累的祸国殃民帮.他们利用窃取的权力和“理论家”的招牌,干了许多反党反人民的罪恶勾当.打着批判唯生产力论的幌子破坏抓革命,促生产,就是“四人帮”的无数罪行之一.我们一定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剥掉他们的伪装,揭穿他们的阴谋,清算他们借批唯生产力论破坏生产的罪行.唯生产力论是一种修正主义的反动理论,它歪曲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生产力(仅仅是生产工具和设备)的决定作用,否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5.
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被屏蔽的批判”、全面否定的“愤青式批判”、冷漠的“攻击式批判”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判。批判是理智的产物,是逻辑思维的结果,而非情绪的产物。批判作为一个思想的历程,是交流与对话的相互学习过程,它追求客观、公正与真实,主张严谨、求是与合作;它在情感基调上是尊重、理解与宽容的;在目的上指向于“立”而不只在于“破”。教育要培育人的批判精神,就要正确认识并理解批判之内涵,进而实现教育培育现代公民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解构”对于哲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解构”意味着批判、否定、颠覆、开放、动态,意指对结构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在场主义的批判、否定。若把它放到哲学中去研究:从中国哲学到西方哲学,从德里达到后现代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可以发现都有着丰富的解构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那场评红批俞运动弄错了对象:将俞平伯研究红楼梦脂本发现的“红楼梦新观念”当作俞平伯自己的观念大批了一通,所批的是“脂本观念”而非俞氏的观念,以致造成诸多纷乱,红坛的种种争论和此不无关系,进而说明以搞运动方式搞学术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浅谈“旁批”江苏省扬州中学张贞忠在作文批改上,相对而言,我重视“旁批”甚于“总批”。一位30年前曾在我这名当年还是教坛上的“新兵”门下受业的学生,在他的一篇忆及我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记得有篇校园生活习作,我写得玄乎,说是‘立于树人堂巅,可见河西农场木...  相似文献   

9.
批判.一个令今天的中国人恐惧的词。今天的中国人一提及批判.头脑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批倒.批臭.还要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多年的政治批判已经把人们的思想批乱了,也把“批判”批乱了。今天的中国人已然不知道什么是“批判”了,只知道政治批判,不懂得学术批判。批:评判(《辞源》卷二,商务印  相似文献   

10.
怎样看待马赫主义的“思维经济原则”以及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它的批判,目前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有一种意见认为,列宁的批判过于武断,“思维经济原则”不能否定。因为作为科学方法论,它要求逻辑思维具有简洁性,这为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遵循正确的思维方式,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对科学研究的深入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有的人甚至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未婚夫”、“未婚妻”、“未婚夫妻”之类提法有欠妥之处,理由是:既是未婚,何以称“夫”称“妻”,结了婚方可谓之为“夫妻”,因此,如上概念均与矛盾律相违,有“自相矛盾”之嫌.对此,笔者尚难苟同,特为拙文就教于方家.“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作为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矛盾律.它只在而且也仅仅只能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才对互相否定的思想起制约作用,对非同一个思维过程中的互相否定的思想,它并不起任何约束作用.例如,“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样的诗句,虽也包含着一对互相否定的思想——“生”与“死”,但它们并非是同一个思维过程中的一对相互否定的思想,而是非同一个思维过程中相互否定的思想.一个是从人的肉体方面、生理方面来衡量其生死情况,而一个则是从人的精神方面、灵魂方面来衡量其生死情况,因而,这样的诗句并不违反矛盾律,并不犯有“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科学地领悟矛盾律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矛盾律作为一条在逻辑领域中起普遍作用的基本规律,具体到概念上,它要求一个概念不能同时包含有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属性,违反了这一要求,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概念,如“方  相似文献   

12.
对“根本佛教”或佛教的“根本精神”的追求是日本佛教学术界自近代以来的最显著的思想特征之一。这一思想特征也表现在当代“批判佛教”思想家的佛教论述中。如松本史朗对缘起说的再解释、对原始佛教的再构筑就既是其“批判佛教”的理论原点,也是其“批判佛教”的理论归结点。松本史朗从时间性的“突变”的角度规定缘起说,是对日本佛教界从空间性的“相依”的立场把握缘起说的传统立场的反动,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方法论上也有开拓意义。但单纯从“时间性”出发理解缘起说,如同单纯从“空间性”理解缘起说一样都是片面的。松本史朗虽然对基于文献学的客观主义学问观持否定态度,但建立在个体信念基础上的学问具有多大的客观性同样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3.
纪念高鹗,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他和程伟元整理的120本《红楼梦》;正确地向国内外和我们的子孙宣传、传承“国宝”程高本《红楼梦》.俞平伯晚年两次对自己研究《红楼梦》的反思,对学界正确认识程高本《红楼梦》极端重要.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从目的到方法都是正确地,无可指责.程本前八十回和庚辰本的优劣与正确传承、保全《红楼梦》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问题.用庚辰本替代和肢解程本《红楼梦》是不妥当的.应该重新组织专家力量注释、校对一部优秀的程本《红楼梦》以作普及、传世本《红楼梦》.  相似文献   

14.
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说既包含有道德的、历史的尺度,同时,又溶入了美学的尺度。从道德的、历史的角度看,“钗黛合一”是一种错误主张;但若从美学角度分析,这一观点有着相当的正确性、深刻性。因此说,“钗黛合一”说应当是一种美学评价,尽管,这并非俞平伯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洪明 《教育学报》2007,3(1):10-16
"课堂主渠道"观点批判的实质,就是否定学校教育在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否定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依然起着主渠道作用;它是当前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过火"现象中的典型事例,非常值得重视.此论的错误根源在于,缺乏对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误解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的关系.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主渠道"观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辩证地看待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批判观,正确对待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要立足于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2014,(5):17-20
正确认识儿童是实施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惯用的分析方法并不能达到对儿童本质的认识,在对“分析”方式的反思与批判中,哲学解释学中“理解”的方式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认知儿童的方式开始由“分析”向“理解”转换。本文致力于分析认识儿童的方式由“分析”向“理解”转换的必要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这种转换的认识与关注,运用“理解”的方式,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7.
1954年底,以"两个小人物"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为导火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对胡适思想的大规模批判运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次批判运动作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一再提示,反思应建立于正确的认识方法,与对历史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忽视这一点,就会变反思为控诉,变反思为否定的批判。这是一种“扭曲的历史反思”,其实质在于对整个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进行所谓的“控诉”,以达到否定中国革命,否定马克恩主义之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奥尔曼“内在关系的辩证法”超越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地方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后者仅仅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而前者却不仅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更在发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后者失去了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信心,而前者却再次论证了马克思“两个必然”的结论;后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批判和否定,而前者则不仅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而且要求在实践上进行这种批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比较了副词“根本”与“始终”在使用上的异同。“根本”主要出现在对某一特定话语的预设进行否定的小句前面,具有加强语气,增强否定强度的功能;“始终”主要出现在对某一特定话语的预期进行滞定的小句前面,具有否定对某一事实的预期,凸显句意焦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