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采取过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之一。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央行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本文分析了实施货币政策中面临的几个约束条件,研究了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后说明了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的发展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应对经济波动,各国纷纷创新宏观政策,央行不断降息,借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鉴于国际环境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安倍政府上台前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安倍政府上台后实施的安倍政策的效果及对经济的影响,并对我国应对日本这一政策的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在以利率为调整目标的常规货币政策无效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金融危机恶化的情况下,部分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此政策有助于缓解信贷紧缩状态,刺激经济增长,但却埋下了全球通胀的隐患,并可能恶化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4.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发生时,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刺激经济复苏的手段基本都是一些传统货币政策和金融工具,如降低银行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公开市场操作。当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的时候,世界各大银行也引入了许多非传统政策以提振经济。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人们对市场的信心。然而,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薄弱基础,增加新的和非传统的措施也是必需的。非标准政策如量化宽松政策、信贷宽松政策和特殊贷款在抑制金融危机进一步侵蚀实体经济方面有一定作用。然而,量化宽松等政策也有其局限性,中央银行应该更加注重依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更强大的后续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影响意义深刻,在对危机后经济复苏政策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尤为突出。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背景着手,分析美国采取该项政策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通货膨胀、资本流动、汇率、外汇储备和出口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分析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文献不胜枚举.本文通过对2008-2013年的美国货币政策数据、人民币汇率数据和国内货币政策数据建立VAR模型实证检验了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和国内的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升值的贡献力大小,以期得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和国内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尹博 《华章》2012,(31)
本文通过对美国推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认为本轮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增加了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其次会加剧汇率的波动;第三不利于短期内出口的改善;但总体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8.
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合理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特点 ,我国目前应选择适度宽松的政策组合模式调整两政策的操作重点 ,加强两者在供需两方面的协调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联储的机构设置、股东、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及其影响的分析,对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常见误解的解读.认为美联储的政府机构及其非营利机构是不被个别国际金融家族控制,不是政府的提款机;以通胀为锚的货币政策避免了滥发货币;金本位制度限制了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发挥;量化宽松政策有效地降低了长期贷款利率从而刺激需求的增长和经济升温.  相似文献   

10.
邱林 《学习之友》2019,(1):17-19
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在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扩张的大背景下,日本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达5年的暴涨。但是,这段时期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史上最疯狂的一页。泡沫崩溃之后,日本一蹶不振,进入了长期经济低迷期,史称"失去的二十年"。  相似文献   

11.
美联储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国经济增速加快,国际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反应平稳,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较为复杂.面对错综的形势,我国应慎用宽松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应加快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晨 《宁夏教育》2008,(12):40-41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正引导汇率双向波动,堵上被动宽松的闸门,重塑货币政策独立性,继而通过精细化的工具进行定向宽松支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这就是三期叠加之下的货币政策新常态。一、宏观背景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内外红利衰退,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已是必然。从供给端来看,人口红利衰退,储蓄率出现拐点,潜在增速  相似文献   

14.
货币盛宴逐步收场。2009年前所未有的大力度刺激性政策挽救了全球经济,2010年国金证券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将面对如何协同收回宽松货币政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开放经济的经济周期模型,通过刻画美国货币政策通过中美利差来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应用时变参数模型TVP-VAR-SV来实证分析1999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产生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历史不同时间节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外溢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美国货币政策会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冲击,主要是以"以邻为壑"类的负向溢出效应,但随着中美贸易的进一步深化,其负面效应呈现出递减的趋势.(2)在宽松政策的作用下,美国产出增加产生吸收效应,导致美国进口增加,有利于中国出口.(3)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中国出口在此期间遭受了由负至正的冲击效应.美国利率下降,造成美元贬值诱发资本流入中国,但随后美国对外出口量的增加也会相应地提高其对中国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2月11日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的解读如下: 降低对于政策利率持续下调的预期.因为从央行的表态看,会很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不希望走向发达国家零利率的老路.所以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央行对于降息操作是非常"节约"的,能不降息就尽量不降息,即使要降息幅度也会比较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和刺激经济,对我国外贸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与对外贸易趋同走势分析的基础上,阐释国际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传导机理,采取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知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存在一定滞后影响,在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三方面体现尤为明显。最后在宏观政策调节、外贸结构改革、外汇储备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向全球蔓延,最终演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危机,令世界经济陷人严重衰退。中国在这一轮危机中也未能独善其身。2008年年初,中国经济还是一片繁荣,到年中时,个别省份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回落,已经出现了衰退迹象。货币政策作为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去年9月份开始了大幅度调整,“从紧的货币政策”迅速转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宽松性货币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与经济金融的具体演进态势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反过来经济金融格局的演变也必定会作用于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乃至政策效果的变动,所以无论如何货币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以现实的经济金融结构为前提和条件,否则货币政策可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出现错误决策,从而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动荡。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同样的货币政策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效果比东部地区差。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我国东西部应实行西部比东部宽松的差别性货币政策。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增强差别性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因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有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