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作为迄今为止最为古老的表演艺术,声乐表演以其深深的娱乐性、激励性和历史再现性成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强烈欢迎。在欣赏者看来,声乐表演艺术能够与其激起灵魂的共鸣,产生思想的交流,从而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声音技巧和声乐表演组成了它的两大方面。表演者要想完成一场出色的表演,不仅要注重对声音技巧的运用,也要重视表演的艺术审美。本文对声乐表演艺术体现的基本原则进行介绍,对声乐表演中的艺术审美体现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声乐表演艺术的再创造在声乐表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还能够与欣赏者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审美关系。声乐表演不仅要注重发音技巧和歌唱功底的训练,还要关注表演艺术的再创造,从而全面展现声乐表演的感染力,挖掘出声乐的内涵,达到声乐表演艺术的新高度。在声乐表演艺术再创造时必须充分理解原有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逐步提高表演者的音乐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其艺术内涵由"演"和"唱"两个要素组成。唱,是情感表现的根源;演,是情感表现的创造。完美的歌唱与活灵活现的舞台艺术表演的结合,使歌唱艺术更加丰富传神,使表演的形式更加具体形象。一、肢体表演的概念和特征1.肢体表演的概念声乐表演是音乐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专业表演艺术,"观众在欣赏任何一种表演艺术时总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欣赏演员的表演。"歌唱艺术包括歌唱声音和肢体表演两部  相似文献   

4.
王飞  念丽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I0003-I00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已经较为丰富,人们开始进一步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精神生活离不开对艺术的追求,声乐表演是最常见,也是最具艺术价值的艺术之一,因其具有表演艺术的娱乐性、观赏性和大众性而广受观众的喜爱。声乐表演包括表演和演员的再创造,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达到声乐表演独特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5.
声音与肢体语言共同构成了声乐表演艺术。声乐表演者借助肢体语言能够传递自身的情感,促进声乐表演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可以说,肢体语言既能够反映出声乐艺术表演者的内部心理活动,也能够体现出声乐艺术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和想法。本文围绕声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必备的肢体语言素质展开分析,进而探讨声乐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的具体实践。希望能够为声乐表演艺术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促进声乐表演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表演艺术中声乐艺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艺术形式,表演艺术本身就是一门动力定型的技巧艺术,舞台表演行动的而艺术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如果没有了表演,任何声乐作品都成为形式上的一种存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这就为高校的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声乐艺术是表演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如何成功演绎声乐艺术是不简单的,因为表演艺术是一门活跃的需要定型和技巧的舞台艺术,所以如何在舞台上成功表演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如果没有了灵魂,那么声乐作品将成为行尸走肉,是"空架子",不是真正意义的声乐作品,基于这个问题对各个高校的学生的声乐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并需要改正。  相似文献   

8.
声乐表演艺术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而且这样的艺术需要充满想象力。表演者通过声乐表演达到和听众的情感交流,这主要是表演者的想象力和体力等多方面的体现,想象力是声乐表演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也是其表演中最具生命和活力的要素,在声乐表演艺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声乐表演艺术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原理的认识,同时也可丰富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内涵。本文就基于崭新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就挖掘学生音乐灵性,激发出声乐表演专业课堂蓬勃的生命活力谈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流动在空气中的无形,是"虚";但有了歌词的声乐,具备了明确的语义及内涵,赋予了音乐"实"。古话说"虚实相生",声乐表演便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练习、行腔和吐字三个方面的"虚"与"实"分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和阐述,希望演唱者在今后的演唱中能注重"虚"与"实"的结合,做到虚实有度、相辅相成,促进声乐表演中哲学艺术之美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艺术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以明显的地域性和很强的民族性为背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不同追求,共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因素。而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后,其表现方式和不同类型就得以丰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音乐内涵得到升华。歌者的演唱技巧、文化素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也直接决定着对作品本身的诠释。所有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也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既要注重表现方式上内在与外在美的兼顾,又强调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歌曲之王"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而《魔王》是其最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艺术歌曲不论作曲、演唱的艺术造诣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充分地施展了艺术魔力。《魔王》的艺术魔力表现在3个方面:"魔鬼般"的神奇速度是舒伯特的创作特征;"魔术般"组合将声乐与钢琴巧妙结合是其伴奏特征;"魔幻般"的声音变化是歌曲的演唱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京剧表演的综合美、格式美、程式美和流派美等美学特点,为活跃的民族艺术实践提供正确的审美向导,有力地推动民族艺术实践。为此,对中国古典声乐京剧艺术的发掘与开拓,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总体的美学观照与全方位的系统梳理与概括,有助于体察中国声乐美学的理论传统与特色,从而为确立中国民族声乐体系或学派,探究和奠定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从其文本构成本体来说,是音乐与文学的联姻,这一本体特征结合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本质就是曲情与诗情的情感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度创作情感;从其艺术美的本质来说,声乐艺术审美的生成是人声所负载的曲情、诗情和以此为情感依据的声情演绎,也可以说是二度创作情感。笔者从声乐艺术情感论的理论视角,探析声乐艺术的本体构成,即从诗情、曲情、声情三方面及三者的关系上论证了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构成的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文化融合产生了声乐作品;声乐演唱则在演绎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与造型、服饰乃至建筑等艺术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声乐艺术的发展在历经综合、分化之后又出现了进一步综合的发展趋势,这种历史的嬗变反映了一种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声乐艺术,在歌曲演唱中,情感的表现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学生声乐汇报中,歌唱情感的表现普遍存在“乏情”的现象。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乏情”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正确地掌握歌唱情感表达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在音乐表演中将作曲家的创作称为第一次创作,而表演者的表演则称作再创作。对于声乐演唱而言,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与技术是进行再创作的重要前提。只有二者共同存在着完美融合,才会产生令人心动的音乐,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一门歌唱演奏艺术,其中不乏具有辩证思维的诸类关系。如局部与整体、紧张与松弛、心理与生理、高与低、内与外、方与圆、呼与吸等等。这些关系是声乐教学中应特别予以关注的。  相似文献   

20.
解放后,高校的声乐教育以美声为主,并且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的音乐作品。但是,由于汉语的发音和民族文化的差异,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作品时,既要改变语言的元音以利于歌唱,又要以歌唱的元音清晰地去接触语言,把中国的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摆正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可以真正做到声音、感情、表演、风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