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前思维也就是预测性思维.是人的思维能动性的表现,也是记者新闻敏感的重要体现。超前思维就是“根据对事物发展进行预见性的推理、进而对将要发生的事物作出科学预测,并调整对现在的事物认识的一种思维过程。换句话说.超前思维就是人们如何用目标、计划、要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扉页设计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上常常看到一些外观设计精美的书一翻开封面,扉页却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还与封面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或者与正文内容漠不相关,可见,在装帧界,注重封面而轻视扉页设计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本文将就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扉页 (也称“内封面”或“副封面” )不仅是对书籍的装帧,也是对书名、作者、出版者的补充说明。它是书籍装帧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封面与内文之间起着一种桥梁的作用。它既是封面设计的延伸,也是版式设计的开始。  各出版社在扉页设计任务的安排上,常常有两种方式,或者是美术编辑设计,或者是技…  相似文献   

3.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上有多少个艺术家,就有多少种素描和色彩。”期刊的装帧设计也是如此,有多少种期刊就应该有多少种装帧设计的艺术风格。目前,国内一些期刊忽视了期刊所应有的特殊性,模仿、抄袭之风盛行,时而流行“美人热”,把一些各种各样的美  相似文献   

4.
美国广告学家贺普·谢尔顿曾说:“一部三十秒的广告影片,用一个寸半大小的药瓶就可以装下,殊不知这小玩意是集数十人、花数周时间、玩命工作的结果。”贺普·谢尔顿极言广告创作之难,实际上难就难在创意上。的确,创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创意者对生活,对人类有深入的了解和剖析,更有赖于其潜意识里有足够的情报和自由的想象空间。传统的习惯思维方式是“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而广告片的创意思维方式却往往是“应该……但是……”的逆向思维。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正是广告吸引受众,激发购买欲望的创意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纸质图书遭遇数字阅读的当下,纸质书的设计理念、文本呈现、装帧设计等带给读者的整体感受显得越发重要,这将成为纸质书不可替代的唯一理由。视觉思维能够激发作者文本呈现创意,能够使作品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并带动读者思考,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视觉感受。视觉思维为纸质图书的设计提供一种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营报》的“与老板对话”栏目,已经开办了近四年,在当前新闻界的众多“谈话”栏目中算得上成功者之一。 创意超前 说到“与老板对话”这个栏目的成功之处,必须要先说它的创意。一个栏目,如果创意成功,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在“与老板对话”这个栏目上,创意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其创意的成功有这样几点。 首先,它抓住了“对话”即将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新闻表现形式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书籍装帧塑造艺术形象是构筑书籍觉形态所必然体现的重要内容和手。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凡是能精当地反书籍主题特征的一切典型事物,都可以为书籍装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典型形象应该是有代表性、独特性的明生动的形象。书籍装帧的艺术形象包两层意思:⑴指书籍整体设计所体现的立体形;⑵指在书籍封面上起主导作用和有领全书装帧气质的典型图形、图像、符以及气氛感觉等的平面形象;艺术形象的产生在装帧设计的思维程和表现方式上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抽象思维、抽象表现和抽象美感是书装帧创意形象的主要特征。本文就运用象方法创意形象谈谈自己的体会。1.抽象思维贯穿形象创意的全过程书籍装帧的艺术形象源于书籍的思想,并且立足于为书籍内容服务,这是一条指向性的原则。艺术形象集中体现了特定书籍的精神内涵,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不同内容,不同类型、功能、用途和不同读者对象的书籍,艺术形象的创意思路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各类图书无论是学术专著或通俗读物,它们各自都有与之相应的形象类别和基本特征,这是书籍本身的性质和精神文化内涵决定的,也是读者长期阅读经验和审美习惯所形成的。假如置换了不同类型图书的形象,或者创意的形象不能反映书籍内容的特征时,会使读者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8.
许多大师说过,艺术的奥妙本来就说不太清楚,完全说清楚了,也许就不再是艺术.所谓构思,就是设计者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装帧设计的构思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装帧艺术是由若干相关相生、互渗互补的诸元素(如创意、构成、色彩、图形、文字、材料等)所构成的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装帧艺术的整体构思除了对书籍的对象、功能、材质等工艺条件各方面的考虑外,还必须进行艺术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走进书店或图书馆,那琳琅满目,新奇别致,异彩纷呈的图书展现在你的眼前,使人从中品味到一种陶冶情操的艺术享受,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求知、求购欲的强烈效应.这种效应,就是出版社美术编辑运用装帧艺术在图书销售中起到的作用.它说明了装帧设计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同类型的图书,在装帧设计上又有不同风格和追求,具有不同的装帧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科技图书的装帧设计,既与一般书籍的设计有共同的一面,这个共同面,就是通过封面的装帧艺术效果,使读者享受到带有书卷气的艺术美,通过含蓄而有寓意的联想,去提示书本的内容和书籍本身的气质,有助于读者对图书内容的了解,以激起读者求知求购心理.科技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除以上共同面以外,还应具有科技图书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种特点和风格,就是庄重、朴实、大方,具有“科技味”.这个“科技味”是长期以来读者、作者、文编和社领导的一贯要求而形成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从事科技专业,从事科学研究的读者、作者,与从事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读者、作者,在审美习惯上存在着不同要求与差异,一般读者偏重感情丰富的艺术图像,而科技专业者,却偏爱理性、求实、严谨的艺术风格,反映到色彩和图像表现  相似文献   

10.
天地原本就是一个“混沌”的世界 ,“流动”的世界 ,“无边界”的世界。你想象自己就是创世的“神”,你就能冲破思维的边界 ,于是 ,我们就不可思议地跟“大师”站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 ,我们创意的思维有如神灵相助 ,才思泉涌……《目击学术精英》正是这样一个栏目 ,它让你的思维冲破图书馆的围墙 ,它让你和图情学科大师们面对面交流 ,它让你汲取图情专业知识的精华 ,它让你的思维畅游图情学科的前沿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我国的装帧设计也逐渐从非我走向自觉,开始了冷静思考和独立运作的新的里程,但令人不安的是抄袭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有些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就连国内外最著名的设计家的作品,也有人敢堂而皇之地变成自己的作品。这种恶习始终没有得到遏止,甚至连警示也不多见。抄袭和“跟风”暴露出我国装帧设计界对创新缺乏足够的认识,使不少设计人员养成思维僵滞的陋习。  相似文献   

12.
“启研法”是指学生在教师“启”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研究活动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启”是指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研”在于学生主动而积极的进行思维、创造。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的封面装帧格调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伟明 《编辑学报》2000,12(2):70-72
学术期刊封面装帧,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有各自的艺术风格的格调,通常,学术期刊的封面格调是指同类型几种以上的期刊,经过一段时间,在艺术特点,艺术风格和艺术内涵几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学术期刊封面装帧格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格调的形成并不意味着装帧艺术的完美,学术期刊封面装帧的格调不宜划一,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书籍设计的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如今的书籍设计已不能停留在书的“外包装”上了。有人提出改“书籍装帧”为“书籍设计”不无道理。“装帧”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意思是把一帧一帧书纸装订起来,这符合当时简单的书籍生产工艺,而如今就显得含义上的狭窄性和不全面性了。“装帧”一词的英文为“DECRA TION”,其含义是装饰、修饰、打扮等。如果“装帧”只是为书打扮的话,就  相似文献   

15.
林滨 《出版参考》2016,(8):35-36
当下,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种概念的深化,“知识产权(IP)”的概念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动力表述.出版社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必须“升级”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将版权思维升级到知识产权的思维水平上,以此来管理自己的文化资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运营水平. 本文拟分析出版社知识产权现状、面临的困境,对出版社知识产权运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儿童读物是图书市场一个十分重要的板块,必须高度重视编辑创意在儿童读物选题开发中的运用.通过创意,在儿童读物出版中充分体现以读者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实现对读者的引领.在儿童读物创意中,编辑要充分考虑儿童读物应具有玩具的属性,要“好玩”,让孩子愿意看、喜欢看,充分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在和图书的互动中获得自己的认知经验,获得发展.要让儿童读物“好看”,需要具备优秀原创内容和精美装帧.儿童读物还要“好用”,同时满足儿童和家长的阅读需求.要结合编辑自身擅长的领域开展选题创意,精心制作,多形态呈现.儿童读物选题还必须坚守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美术、摄影画册的封面装帧设计海风出版社罗田喜一、特殊性画册装帧的特殊性表现有二:一是相对于美术、摄影作品本身,画册装帧更具有商业性。就本质而言,画册装帧是作品包装,具有美化作品、推销作品的功能。而许多艺术品的创意初衷并非为卖而作,其本身体现的是艺术价...  相似文献   

18.
这段时间收到好几封通讯员的来信,都是问关于“超前思维”的。有人认为,做新闻报道工作要有“超前思维”的功夫;有人则认为,新闻是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的报道,不可打提前百,因此不可用“超前思维”。究竟哪个对?我谈一点个人的意见。A什么叫“超前思维”?从广义来讲,超前思维即预测思维,也就是对尚未发生的事实的科学推断。比如:从今年经济形势的发展而预测明天的经济发展的趋势,从本周的天气情况推算下周的阴晴雨旱形势,从本世纪世界风云的变幻推出下世纪的政治发展趋势和主流等,这种由现实推测未来的思维就是超前思维。运用…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先生具体的书籍装帧作品并不多,但每一本作品从快速发展的现代装帧行业视角来看,仍可称之为精品,其书籍封面的设计思想及视觉元素运用与文字排版的新颖感、图形色彩运用表现方面的简洁明快感,体现了超前的思维意识与独具匠心的设计思想。本文从闻一多先生的具体设计作品着手,系统分析了其装帧作品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元素。  相似文献   

20.
在文坛、报界,文章剽窃向来为人所憎恶,也在打击、治理之列。但“创意剽窃”这一现象却未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在看法上也许人们见仁见智,致使“创意剽窃”现象越来越严重。 我在长期的读报与集报中,经常发现一些文章题目十分相似,语言相近,甚至题目完全一样,而语言却不一样,特别是在言论、杂谈、杂志这些题材中,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这一现象说明“创意剽窃”确实存在。 所谓“创意剽窃”,就是某一作者的一个“思维创意”,“文章题目创意”,甚至文章名字被多人采用,不但文名相似,文章里头内容以至情节也很相似,只是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