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爬行的松树     
在一次旅行行经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中古老景观的一绝——龙门石寨时,听导游介绍这里生长着一种爬行的松树。我很好奇,俗话说:坐如钟,站如松。竟然有会爬行的松树?它在什么环境下生存,长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2.
如图1,一只甲虫在第一象限内从原点出发,按网格路线爬行前进,每秒爬行1cm,那么经过33分25秒后,甲虫所在位置的坐标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像一棵松树,屹立在山坡上,无论风吹雨打,无论雪压霜欺,都无法掩盖它翠绿的枝叶,压弯它挺拔的身躯,摧毁它坚强的意志和蓬勃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你见过松树的花吗?我见过。清晨从高高的松树下走过,苍劲依然。我想,春天对松树来说也许不会有太大意义。即使是在寒冬里,大自然的一切生机与颜色都躲藏得无影无踪,松树依然翠绿如初。她曾经得到了多少赞美与感叹。多少美丽的文字、多少豪迈的诗句在她面前黯然神伤。她才不在乎这些。  相似文献   

5.
天涯壮行     
天涯壮行张海青人,一撇,一捺,似乎再简单不过。然而,人所以能站起,凭的是什么?是双腿吗?不,凭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凭的是“爬行闯天涯”的精神!人常说:“四十而立”。可有多少人真正没有虚度这四十载光阴呢?含着惭愧的泪读完了本列第6期的《爬行闯...  相似文献   

6.
陈客斌 《福建教育》2007,(11):56-56
多一点主动提出问题,少一点被动思考问题。在传统的自然课中,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设计的“知识目标”、“教学任务”,只得把学生硬往教案上拉。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观察、实验,得出共同的结论,就算是圆满的自然课。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蜗牛》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的基础上问:“观察了蜗牛后,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问题想研究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如“蜗牛的身体分为几部分”、“蜗牛靠什么爬行”、“蜗牛的壳有什么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黄昏的落日染红了原本洁净的天空,将洁白的云映成了昏黄色。不禁有了些许萧条的感觉。我跟着爸爸往奶奶家走,恍惚间看到松树下坐着一位顶着一头“灰”色头发的“老头儿”,眼睛望着远方.满含着渴望与祈求。“他在祈求什么?又在渴望什么呢?”我正想着.爸爸催促说:“还不快叫大哥。”“嗯?大哥?!”我心中犯起了嘀咕。  相似文献   

8.
李伟 《数学教学》2008,(9):23-24
问题假定有一排蜂巢,形状如图1,一只蜜蜂在左下角0号蜂巢处,由于受了点伤,只能爬,不能飞,而且只能永远向右方(包括右上、右下)爬行,从一间蜂巢爬到与之相邻的右蜂巢中去,则从最初位置爬到7号蜂巢共有 种不同的爬法?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人同时观察一只小虫爬墙。这只虫子艰难地往墙上爬,一次又一次失败,第一个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竟这样执、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回啊!”第二个人长叹了一声:“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不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吗?  相似文献   

10.
准备好,爬!     
涵冰 《父母必读》2010,(1):120-120
听专家说,爬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都很重要,可是你家宝宝偏偏就不会爬。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宝宝学会爬行呢?  相似文献   

11.
黄山松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相似文献   

12.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指导学生体会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看不起大松树之后,我问孩子们“:小松树这么得意这么骄傲,对大松树说了很不礼貌的话,那么大松树听了之后有什么反应呢?”孩子们很熟悉课文,马上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大松树没有回答。  相似文献   

13.
去数学乐园     
<正>一天,聪聪猴和跳跳兔一起出去玩儿,可是不知道去哪玩儿才好,于是去找松树爷爷帮忙。松树爷爷老远就看到了他们,便问聪聪猴和跳跳兔:“你们有什么事情吗?”跳跳兔说:“我们不知道该去哪玩儿,想问问您有什么好主意。”松树爷爷想了想,笑着说:“听说往西走300米,再往北走300米有一个数学乐园,那里很有趣,你们去那玩儿吧。”聪聪猴和跳跳兔走啊走啊,终于到了数学乐园。  相似文献   

14.
黄燕 《初中生辅导》2012,(31):35-37
一、什么是特殊疑问句英语中的特殊疑问句是以特殊疑问句词开头,对句子的某一成分提问,如:What is in your hand?(就主语提问)你手上拿着什么? Where do you want to go?(就地点状语提问)你想去哪里?When were you born?(就时间状语提问)你什么时候出生的?二、特殊疑问的语序  相似文献   

15.
[句子训练] (一)把句子写完整。重点训练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 (二)把句子写通顺。 l.扩词成句。例: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我家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 2.整理句序。例;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3.按要求写句。例:(1)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谁是什么(3)什么怎么样 4.词语搭配成句。例: 老鹰停着一座大桥路边架起了一副眼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学生观察不正确、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去看,如教学看图作文《好姐姐》,在指导学生看图时,要指导学生回答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问?文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从图中哪些什么地方看出姐姐“好”呢?学生根据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步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边想,怎样突出姐姐“好”呢?通过姐姐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使学生明白。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学分     
什么是学分王雪兰等读者来信询问,什么叫学分?它有什么意义?会不会出现规定课程已考完而学分没达标影响毕业呢?学分是高等学校计算课业时间的单位。一般以一学期中每周上课一小时为一学分。如果该门课一学期每周上两节课,开课一年,就计四学分,如哲学课,普通大学通...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个有趣的问题:如图1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半径等于3弧在圆柱的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相对的B点的食物,需要沿圆柱的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相似文献   

19.
给教材挑错     
《家教世界》2011,(7):8-9
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 在北京师范大学版本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中,答案是“三趾蛞蝓”;而9岁的郑州四年级女生王梦缘同学却认为,答案是“三趾树懒”。  相似文献   

20.
一、对学生易混淆的应用题可组织学生去讨论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应用题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正、反归一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等。它们纵向、横向联系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解答时不易分辨,常出现混淆。在教学中,我根据这些应用题的特点,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以座位周围每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并按学习好坏适当搭配进行讨论研究,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如讨论易混淆的两类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不同?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一样?各用什么方法解答?解法有何异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