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考场就像战场,只不过考场的应战对象是试题.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清题目、弄清题意是答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认真阅题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答好题的前提.倘若不能审清题意,如将“不正确”看成“正确”,势必南辕北辙,满盘皆输.现在伴随着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大,信息迁移题的比例已达50%左右,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情景新,题干文字叙述多,若不能剔除无效信息,则会觉得内容杂乱,无从下手.所谓阅题,就是说拿到试卷后,先逐字逐句地看二三遍,要做到四抓:一是抓关键字词,如“不”、“最多”等;二是抓专业词语,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化学专业名词,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是物理专业名词,还有速率、DNA、水解等;三是抓其中的数据单位;四是抓题目的设问指向.前“三抓”是要删除无效信息或干扰信息,收拢有效信息;第“四抓”是要做出符合要求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波利亚认为:“我们如果不用‘题目的变更’,几乎是不能有什么进展的.”变更题目的方式很多,如试想出一道等价的、类似的、相关的题,一道更普通或更特殊的题,一道更整体的或部分的题等,目的是使原问题更容  相似文献   

3.
审题就是从题目本身去寻找“怎样解这道题”的钥匙,也叫做弄清问题或理解题意.笔者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学生在解题上的不成功常常可以追溯到“题意未审清或审不清”的解题起点上,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是:出示题目之后立即就讨论解法,获得解法之后就迅速进入下一道题.其实,学生在“如何理解题意、怎样寻找思路”上是“想知道很多而又有很多不知道”,至于“对初步思路的反思”,则十有八九都被“解题教学的现实”给砍掉了。  相似文献   

4.
审题的目的是弄清题意和理顺解题思路.弄清题意就是明确题月的研究对象和各种条件,包括已知的,隐含的和未知的各种条件.理顺解题思路则指整个解题过程应当分几步,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最后又怎样求出答案来.因此,整个审题过程人们常简称“分析”.通常,人们把至少研究两个物理事件的题目,叫做复杂物理题,或称物理综合题.比起只探讨一个物理事件的简单题目,物理综合题的审题过程和方法都要复杂得多.根据在审题过程中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向和方式上的差别,物理综合题的审题方法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一、正向分析从题目的已知…  相似文献   

5.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养成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要注意从题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舍去题目多给的已知条件,如画等效电路图时去掉处于断路和短路状态的电阻:在研究电子、粒子等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时,忽略电荷间的库仑力、万有引力及电子、质子等的重力。这些因紊对所求的结果没有多大影响.如果考虑,就给计算带来较大的麻烦.抓住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等价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过程,近年来在高考中也是一个热点,其转化思想的应用在试题中也处处可见.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体现了“把未知解法的问题化归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求解策略.当我们遇到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时,不是直接解原题目,而将题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文,自观其类似文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以下几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强化了自能阅读。1.解题法题,为文之目。要使学生理解课文,首先得帮助他们理解题目,领悟题意与文意的联系。小学高年级语文课中,大多篇目是以人名、地名、物名为题,或是以事件、中心命题的。这些题目如何理解,它们和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都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如:《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文题,一看便知文章…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审题是基础,应用题教学必须在审题上下功夫。由此可见审题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下功夫”呢?   充分读题、养成自觉弄清题意的习惯。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它关系到审题的质量。一年级时,主要由教师范读,学生跟着学读,然后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读题(默读)。在应用题审题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三读。初读:要求要懂得题中的每个字词的读音及意思,了解应用题的内容情节,弄清题意;复读:收集信息,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读:明确条件和问题分别表示什么“量”。如“生产小组要加工 78…  相似文献   

9.
文字题常常只用文字单纯地表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而不反映具体的事物或情节,与式题、应用题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文字题的特点,我们常可以用语文训练方法来巧解文字题。一、缩句法对于多步计算的复合文字题,可以从题目的整体结构出发,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舍弃一些次要的词语,将原题缩成一句短语,以便清楚地突出题意,准确地体现运算顺序,我们可称之为“缩句法”。例136乘4.5的积,减去0.125除8的商,差是多少?分析这道题的题意可缩为:“积减去商,差是多少?”由题意可知,积就是36×4.5,商就是8÷0.125,所求的差是:36×4…  相似文献   

10.
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虽给出但不明显,或没有给出但隐含在题意中的那些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或做好条件的转化,将不明显的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化隐为明;或根据题设,把隐含在题意中的条件挖掘出来,化未知为已知,从中找出内在联系.这样既能避免因忽视隐含条件而造成错解,也能使一些束手无策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有些数学教师经常感叹学生太粗心,如:某某学生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只要教师一读题。他马上恍然大悟,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点是缺少理解题意的科学方法。有时表面上看学生好像读懂了题目,但读懂题目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题意。我认为,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题意,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题意.正确解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坚持让“说”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2.
框图题由于题目字数少,题意及所供信息新且简洁,因此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解题过程往往分为三步:  相似文献   

13.
一、审题要认真 作正确切入点的选择来自对题意的科学分析和对材料中心的准确把握,因此,审题一定要“瞄准”切入点,击中关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在作题目没有读懂以前,一定不要匆忙地先动笔,在没有真正理解题意之前就去做题,那肯定是不成功的。读懂,重在理解命题人的意图,要认真读题,要认真地揣摩题中的每一个字,从而明确题目要求,把握住写作重点、章中心、取材范围及体要求。如果是给材料的作题,还要认真读好材料以及题目对使用材料的提示和要求。对材料阅读分析一遍,没有理解,就来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都可以,直到真正把握题意为止。例如:“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他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相似文献   

14.
电功率题题型多,涉及公式多,有时难度也很大,如能充分运用有关概念、公式、推论等,可使题目化难为易.计算化繁为简。达到巧解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巧解方法:一、巧用单位法例11只“220yllw”的电灯,平均每天使用啊分钟,则一个月(30天)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度?分析此题学生习惯用国际单位制计算,但巧用常用单位计算更方便._____.__2。_______。_解析W二h二0.l千瓦X夺小时X刀二2千瓦时一2‘””’‘’”’””—”“’”“‘”3“—“””———一’”“—”—一度.二、巧用比例法例2把两盏“220V40W’的电灯串…  相似文献   

15.
等价变换法就是将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等价的、较简单的新问题,通过探索新问题的答案,使原问题获解。有许多数学题目用常规思路、方法求解,或是实施繁难,或是思路受阻。而灵活运用等价变换法,可使解答由繁变简,思路由受阻变畅通。下面举例浅析等价变换法在解题中的作用。 一、等价变换使解答简便 例1:81 18/19÷6.3×0.7 解题浅析:此题若按照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第一步算“81 18/19÷6.3”时,首先把带分数、小数都化为假分数,然后根据分数除法的法则计算,解题过程繁琐,一不细心还会出错。事实上,只要认真分析、细致观察该题的结构特点,就会发现:把6.3等价变换成“9×0.7”后,再根据有关运算性质、定律使原题计算简便。 解:原式=81 18/19÷(9×0.7)×0.7  相似文献   

16.
下面的题目.都是成对给出的,前一个题目是2006年吉林省中考试卷的原题.而后一个题目则是在前者的立意、背景、条件、图形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我曾把这样的题目称为“影子题”.解这种题目。觉得眼熟.似曾相识,有探讨的基础和兴趣,并能通过比较两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加深对习题和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它往往是通过反复读题完成的。读题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分析、理解、判断、归纳的思维过程。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做到“三读”和“十转化”。“三读”是指初读、精读和复读。初读,就是了解性读题,主要弄清题中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精读,就是理解性读题,关键在于弄清条件、问题的关系及实际意义。具体地说,就是做“十转化”的工作。复读,即检查性读题,即在列式、解答后再复读验证,看看是否符合题意。“十转化”是按照题目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或必要条件,把题意作适当的“动态”处理后再读  相似文献   

18.
“极端假设法”是指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把题目研究对象的变化量作适当的扩大,从而能更快速、准确解题的一种方法.因此又可称为“极端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解答历史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审题是第一步,这是有的放矢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任何试题的设计,总有某种意图是通过文字及图像或统计数据合乎逻辑地显现出来的。考生要透过题面,理解题意,了解题目问什么,要求回答什么。解题思路要能符合命题意图,攻克“制高点”就不难了。高考试题一题一貌,怎样才能审明题意,理解试题的内容要求?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分析试题设问的结构成分,明确题目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考历史的问答题或材料题的设问,都有4项基本构题成分:限定项———规定了题目的时间、空间,或事件、观点等,限定解题的范围;求答项———…  相似文献   

20.
对数学命题实施转换,是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之一,可称为“转换法”.这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把比较复杂或生疏的问题,通过转换归结为比较简单或熟悉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命题条件的等价转换、命题结论的转换和整个命题的转换等.一、命题条件的等价转换命题条件的等价转换的思维模式为:对原命题“若A,则B”中的条件A,作等价转换,记为AC,而C与题求B的关系显得更密切更接近,从而有利于找出解题途径,即,使原命题转化为比较方便的问题:“若C,则B”.例1若a.b∈R,且a2 b2=1,求证分析把条件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