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多劝善无红紫",苏宗经的诗文皆是知人论世的"劝廉篇"。在家教导玉林"江岸苏"的子孙,他强调"孙曾应识思无邪",力求以"道德心性之学"扎下清廉根基。出任教职,他提出"循俗安能算读书"的质问,从精选书籍、重建士人标准和力主"内圣"等多方面,劝诫晚清广西士人开辟读书新径。学优则仕,广西读书人为官从政后,苏宗经又提醒他们:一要祛虚名,拒礼赠,防贪欲,自觉养就"功名富贵甘在后"的"廉吏"风范;二要慎"催科",坚守住一个清廉"循吏"的最低本分。  相似文献   

2.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的笔记小说,其创作动机是多方面的,主要从文本体现的劝世化俗倾向、序跋对劝世化俗动机的揭示、对统治者教化意识的迎合这三方面论述其创作动机的劝世化俗;从炫显博闻强记、显其学识淹通、炫其诗才与鉴赏力、炫其谭思睿智四方面,论述其创作动机的著书炫才。  相似文献   

3.
李汝珍的《镜花缘》创作遵循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体现出浓厚的劝世意味。通过分析文本中虚幻荒诞的海外异国,探索到李汝珍《镜花缘》中劝世意味的内涵:劝善惩恶。李汝珍巧妙地运用了奇幻怪诞的想象,夸张变形的象征和幽默诙谐的语言等艺术技巧,从而使《镜花缘》通过幻想虚构出来的"花"和"月",来折射现实的"镜"和"水",希望"镜花水月"能够劝导教化世人。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7):25-26
中国史学有一个传统,就是一种惩劝功能,它肇始于孔子作《春秋》而形成的"春秋笔法",其后史家对其因循损益,逐渐内化为史家的一种责任,即作史必要"惩恶扬善"。到唐代,史学批评家刘知几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把它提高升华,惩劝宗旨变成了史学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对社会影响深远。中国史学的批评传统使作史者不断努力提高史籍的水准,这使得惩劝功能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5.
    
五一节,放长假,他觉得无聊想着玩。拿出乒乓球和拍,对着楼道墙壁打起来。“啪嗒”、“啪嗒”连声口l}我的美梦不见了。“停下!停下!快停下!公共楼道不准打!”我迷迷糊糊打开门,怒气冲冲对他喊。“你狗拿耗子管闲事,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他满不在乎将我骂,“啪嗒”、“啪嗒”继续专我不生气来不发火,态度和蔼将他劝:“我们都是小公民,社会公德应遵守。这样打球干扰大,邻居4.t,-息受影响。你若真想过把瘾,我就陪你下,I~k-r!”听完我的真诚话,他不好意思低下头,支支吾吾害了羞。“大哥哥,对不起,我不该不听你的劝。请你原谅我,从此做个好朋友!…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前十七首是以规劝青年友人结婚生子为主题的。在劝婚诗中,莎翁展现了极高的劝说艺术,诗人把不同的载体与结婚生子联系起来,来达到"劝"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搜热词:去伪存真网络谣言理智范冰冰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进行电影宣传时遭劝离的消息迅速引发舆论哗然,各路网友纷纷站队,结合媒体报道与相关资料推断事实原委。一时之间,各种图文并茂的"推论"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事件一出众说纷纭。有舆论置疑当晚的安保力量不足,还有一些荒诞不经的"阴谋论",譬如校方和范冰冰不和之类。其实,单就完整视  相似文献   

8.
《赤壁之战》中孔明、鲁肃、周瑜三人都是主战派,都劝孙权迎战曹操,都表现出在政治、军事上的远见卓识。高瞻远瞩的表现,孔明、周瑜显示于劝战时;鲁肃则表现在劝战前的游说刘备中。虽然话题主旨都是劝战,但三人的口吻、用语却不同,在这不同之中显出三个迥异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9.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广西饮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着悠久的酒文化历史,出产古辣酒、老酒、邕江大曲、横州大曲、东园家酒、神蜉酒等名酒,并且有端午喝雄黄酒、"曲水流觞"、"打瓮"等酒俗。北部湾经济区酒文化具有民间酿酒发达、酿造技术高超等特征,丰富多彩的酒俗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0.
劝联妙趣     
我国的对联,浩如烟海。以劝语入联,妙趣横生,给人以启迪。现辑录几则,并略抒己见。劝人行为端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着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此联看来似乎带有一点迷信色彩,其实是劝诫人们要行为端正,多做真善美的好事,勿做假丑恶的坏事。另一则对联更是劝人要正直,切不要有贪欲:  相似文献   

11.
在出任山东黄县知县期间,李蕃大力整顿县政.一方面,他围绕均赋减役、谋野便民、赈济灾荒、治土劝桑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改变了黄县经济凋敝、百姓流亡的局面;另一方面,他积极平息讼狱、整顿治安,并努力振兴教育、更易风尚,这些努力推动了该地在吏治、刑狱、教育和风俗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夔州诗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创作的结晶,其中风土人情诗达三十余首,鲜明地体现了夔州当地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杜甫歌颂了夔州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描述了夔州民间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批判了当地的恶俗陋习。然而在批判的同时,更多地谴责了不体谅人民的大小官吏,饱含了杜甫一贯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动的自然景色和清晰的社会画面。另一方面,威廉.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这种"镜"与"情"的统一则体现了华兹华斯的诗歌是诗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景色和社会情景相互交融的结果。可以从华兹华斯的诗歌出发,结合相关诗歌理论探讨其诗歌的"镜"与"情"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巴人乡土小说的民俗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宗法制家族的揭示,另一方面则运用民间故事提炼小说的题材。与30年代“左翼”乡土作家不同的是,巴人在挖掘农民抗争意识和行为的同时,对农民性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因此,作家乡土小说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审美蕴涵。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它渗透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有规律的活动制约人们的意识与行为,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民俗文化可影响社会风气,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民俗文化具有教育陶冶的功能,民俗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人际交往、增加人群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意蕴,其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保民”,“爱民”.同时,毛泽东民生思想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的实践形成的.既在“革命”中践行“民生”,又把“民生”的履行作为“革命”胜利的先决条件,进而达到“革命”与“民生”目标的融合与实现.毛泽东民生思想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关怀的一面,又体现出与时俱进,超越前人的一面.因此,深入研究毛泽东民生思想,对于我们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风俗油画表现的内容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人情,贴近底边社会群体的生活实际与精神面貌,表明艺术家对人文精神的强烈关注,对人类生活现状的同情与人性自觉的渴望,凸显了民俗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在当今物欲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就整体而言,王维反映西北边塞风情的诗作主要包括三类内容:一类是反映西北边民生活、风俗的作品,一类是反映西北守边将士生活遭遇的作品,一类是反映西北边塞壮阔风光的作品。这些反映西北边塞风情的诗歌,情调壮美,视野开阔,鲜明地体现了盛唐时代诗人的浪漫理想,是处在鼎盛时期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清代科举宾兴在各地的普遍设立,这种专门为科举考生而设立的教育公益基金对基层地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深入。一方面,人们日益将捐设宾兴的行为媲关于宋代范仲淹捐建宗族义庄的义举,并进而认为其施惠范围较之宗族义庄更为广泛,故而也便更为难能可贵。有些家族甚至将原本用于宗族祭祀的族产捐为科举宾兴的资产。另一方面,地方士绅推举代表、值年轮管宾兴资产的管理方式逐步取代清代中前期的官府、儒学教官对科举宾兴资产的直接控制,也为清代基层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有着明确的伦理教化指向。为了让读者相信生活就像他作品所讲述的那样。他一方面强调“真实”是创作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则在特定的风俗民情中抒写所要表现的关于现实的健康人性,在作品中构建起和谐而又合乎情理逻辑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