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倡导“全球历史观”,公正地评价了世界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的文明,注重世界各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有力地批判了“西欧中心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史学价值。他的《当代史导论》出色地贯彻了其“全球史观”思想,其论述为之后人们编纂全球通史和文明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2.
全球一体化对历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全球史观的出现,所谓“全球史观”是本世纪中叶在西方史中形成的一种世界历史观念,代表人物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hlugh)和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ianos),麦克尼尔(Willian H.McNeill)等,斯塔夫里阿诺斯1966-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两卷本)是全球史观经典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主要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学术界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最后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秋影 《考试周刊》2010,(42):182-182
一、全球史观的涵义 “全球史观”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历史观.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马克思曾经对全球化的发生和发展以“世界历史”的理论形态作了概括和分析。掌握马克思关于全球化或者说“世界历史”思想,尤其是其中包含的基本方法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全球化,把握社会历史,合理引导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最早研究“全球化”的理论之一,尽管他在其著作中没有使用“全球化”一词,但是他的世界历史理论早在一个半世纪前就已经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全球化的实质和全球化的趋势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的方法论武器。深刻学习世界历史理论在当前全球化大潮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8.
“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关系问题存在颇多的争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应是全球化理论的源头,对当代正确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不仅要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尤其要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紧跟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用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就必须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大历史观有着独特的历史切入视角。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大历史观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大历史观的引入,帮助学生重新思考和看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11.
熊吕茂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6):26-29,34
唐君毅不仅对哲学有专门的研究,而且对历史学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关于历史学的研究不只是为知识而求知识,而与人的生活,与人在社会政治文化中一切行事上之实践以及与人的德行有着密切关系的观点,这对于如何研究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历史整体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既相交叉,又相互动,他们是探讨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价值诸问题不能回避的。文化全球化强调的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历史的整体化强调的是各个区域、国家、民族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反映了文化的扩散与汇合,体现了历史的系统性与联系性,其本质都是超越任何制度、民族、地域的界线使人类的活动越来越社会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包容精神、贵和思想等是处理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和基本发展趋势,本身蕴含着认识和考察视域的多样性;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启发我们,必须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去考察和分析全球化的事实层面,把全球化既看作是一个融多种矛盾于一体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又看作是人们观察和处理人类问题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历史观的唯物史观胚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从唯物史观开始的,以往的研究忽视了这一事实与中国传统哲学提供的历史土壤的关联。以“通古今之变”为宗旨的中国传统历史观“善言古者,有节于今”、“食足知礼,民惟邦本”、“势非圣意,理势合一”等观点,在肯定历史进步和变革,重视经济因素和民众力量,探求历史趋势的客观性和这种趋势与历史规律的统一性等方面,与唯物史观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无疑为接受和认同唯物史观提供了思想土壤。进化论的一些观点延续和展开了传统历史观中与唯物史观相近似的因素,并贯注了新的时代内容,使传统历史经变革和融合发展为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对大工业导致的“世界历史”做了大致的描述,对落后的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体系作了现实性、预测性的论断,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与“世界历史”的交织作用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可调整空问的增大、一定时期内的旺盛生命力,以及社会主义被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生态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作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核心范畴 ,具有交往实践观的本性 ;知识经济生产方式更加突显了交往实践结构的性状 ,将全球性交往实践结构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知识经济生产方式在内容、结构、时效、价值向度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超越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一系列新特点 ,构成了新全球化时代的基础。然而 ,知识经济生产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的缺陷 ,需要加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在全球对外扩张和深入发展的变革历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全球马克思主义有机公民在国际层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组织形态相统一,以及在中国层面上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以及在运作层面上直接性联合与间接性联合、多样化发展与自主性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作为全球化中的“新全球化”将促进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全球化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没有改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相伴随的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紧张关系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在民族国家地位问题上形成焦点.  相似文献   

19.
意境一直以来是中国绘画(不仅仅是山水画)的精髓.几千年来一直是绘画工作者和学习绘画的人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深入分析和研究意境是新世纪艺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