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是坚定的抵抗派,他可说是一个民族英雄。但是满清的道光皇帝被英军炮舰吓破了胆,加上投降派乘机诬陷,林则徐不但被革职,而且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被充军到新疆的伊犁。7月初,林则徐由西安启程赴伊犁时写了两首与家人  相似文献   

2.
在鸦片战争前 ,清王朝并不存在“弛禁派”和“严禁派”。所谓“弛禁”、“严禁”只不过是禁烟过程中措施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从鸦片战争前的道光皇帝、琦善、穆彰阿的言行上看 ,他们并不主张弛烟 ;而当时修史的魏源、梁廷楠也对此毫无述及。清王朝中并不存在“弛禁派”  相似文献   

3.
一、道光帝永远的心病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以后,清政府极为震惊,立即为武力收回香港岛进行了部署。道光皇帝认为英军侵占香港岛是琦善越权私许造成的,下令将琦善革职锁拿解京,查抄家产。接着命御前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直隶总督琦善办理交涉事务,与英国全权公使懿律、义律曾经进行过二次会谈,第一次是在天津大沽,第二次是在广东穿鼻。在这两次交涉中,琦善对英国提出的种种侵略要求,始终坚持了妥协投降的立场。一 1840年6月,英国政府派遣“东方远征军”潜入中国海域,挑起了鸦片战争。8月,侵略军按英国政府的训令,从广东沿海北上,窜抵天津海口,拦截进出海通道。英国侵略者叫嚣:“我们开到北京海口——塘沽的兵力,则是北京谈判中充分表现我们威力的兵力。如果交涉不满意,那么我们应该占领大漳湾和岛屿,做我们自己的港口。”他们侈望以武力作交涉的后盾,实现用可耻的鸦片贸易无法达到的目的。在英国侵略者图谋北上窜犯的时候,林则徐就曾屡次以“舟山之图占,天津之图控”先期入奏,请求道光皇帝救命沿海各省大吏严加防御。而  相似文献   

5.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首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十一日。鸦片战争爆发后,虚骄昏愦的道光皇帝惊慌失措下令采取“羁縻”政策,投降派琦善、伊里布之流从中谣作,污言林则徐挑起“边衅”,  相似文献   

6.
琦善是满洲正黄旗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诬陷民族英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饮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满清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广州后投降嘴脸充分暴露出来。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务,捣毁主战派苦心经营的海岸防线、遣散水勇,向英国人阿谀奉承,秘密和英国在华监督义律谈妥《穿鼻条约》,该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慑于人民群众的抵制和主战派的不满,琦善不  相似文献   

7.
<正>清朝道光年间,英国殖民主义者不仅猖狂地向我国大肆倾销鸦片,而且还派军舰不断侵犯广东沿海一带,我国人民深受其害。对英寇和不法商人的野蛮侵略行径,有正义感的朝廷大臣义愤填膺,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书:陈述了鸦片的种种危害,请求朝廷坚决抵制鸦片。道光皇帝准奏,并命林则徐为湖广总督,前去查禁鸦片。林则徐不仅为官清明廉洁,而且带兵打仗有独到之  相似文献   

8.
清朝道光年间,英国猖狂地向我国大肆倾销鸦片,并派军舰不断侵犯广东沿岸一带,我国人民深受其害。对英寇和不法商人的野蛮侵略行径,有正义感的朝廷大臣义愤填膺,大臣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书:要求朝廷坚决抵制鸦片。道光皇帝准奏,并命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前去广州查禁鸦片。  相似文献   

9.
稍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中英《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租期”为99年。中国人民耻辱的历史,由此揭开序幕。《大地》第9期刊文介绍清政府“割让”香港内幕,摘录如下: 19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皇帝在太和殿召见刚从广州风尘仆仆回京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琦善。道光问:“听说英国人要我们把香港割给他们,香港是什么东西呢?”琦善答;“是个小渔村,坐落在南海边上。”道光问:“那能有多大啊?”“小得很,中国是一个鸡蛋,香港只是蛋上的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5页叙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英军见林则徐在广东戒备森严,就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认为英军不攻广东而北犯的原因是广东“戒备森严”。事实并非如此。鸦片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英国有计划的“要打开中国大门”,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英国侵略者远在中国禁烟之前就对中国沿海作了细密、详实的侦察,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号商船前往中国沿海进行的侦察活动。该船遍历了…  相似文献   

11.
琦善(约1790年至1854年),清末满洲正黄旗人。袭侯爵,官至大学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诬陷力主抗英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清廷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达广州后,投降派嘴脸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务。撤销主战派苦心经营的海岸防线,遣散水勇。向英国人低三下四,阿谀奉承。甚至秘密和英国在华监督义律谈妥《穿鼻条约》(又作《川鼻条约》),该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慑于人民群众的抗制和主战派的不满,琦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名臣邓廷桢的事迹.他始任两广总督,厉行禁烟,引起豪猾烟匪的仇怨,邓廷桢具实奏闻.道光帝谕旨:“该匪徒等因查拿严切,肆行诋毁,深谌忿恨.……断不可因群言淆惑、稍形懈驰,当勉益加勉,严拿…….”道光帝乃于道光十九年(1839)派林则徐前往,合同邓廷桢等严厉禁烟.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共同监督虎门销烟.邓廷桢奉调闽浙总督后,在厦门等地给英国侵略者以严重打击.当英人欲索香港,琦善曾征询他的意见,邓延桢力言不可.道光帝为向英国示意主和,乃先后撤办林、邓.但林、邓的禁烟抗英事迹,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3.
在有的中国近代史著作中,提到鸦片战争时琦善曾在天津会见过英方代表乔治·懿律.究竟琦善在天津会见的英方代表是乔治·懿律,还是查理·义律?据有关史料记载,琦善只见过义律,没见过懿律,即使在广东也从未会见过懿律.英国侵略军攻陷定海后,于1840年7月29日,英国全权大臣海军少将懿律和副大臣义律率领威里士厘号舰船八艘北上.8月6日抵达天津白河口,继派小船探侧航道.16日,直隶总督琦善派守备白含章登英船会晤懿律,接受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其  相似文献   

14.
一、琦善与林则徐的第一次侧面交锋琦善与林则徐的第一次侧面交锋,当是仪封商贩囤积堤料事件。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年仅27岁的琦善做了河南巡抚。运气不好,时黄河决堤于马营坝,琦善与尚书吴敬督工堵口。刚堵好,仪封(今河南兰考)又决。嘉庆革琦善巡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香港包括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和九龙“新界”三部分,面积达1061.8平方公里。它位于珠江口以东,原属广东省新安县(今宝安)管辖。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恃强权胁迫清政府,接连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逐渐鲸吞了香港。 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由于林则徐认真备战,英军不敢首犯广东,只得转犯厦门,攻占定海,窜到天津白河口,  相似文献   

16.
略论叶名琛     
被戴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帽子的叶名琛,是近代史上颇值得议论的人物。他盲目自信而又昧于世界大势,他妄自尊大而又怯于对敌斗争。他靠吕祖的乩语来应付敌人的最后通谍,他用“海上苏式”的雅号来为自己的被囚异国解嘲。其实,叶名琛这个角色显示的,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清政府这个天朝上国急剧跌落过程中的缩影,是道光皇帝虚骄鄙吝作风影响下的清廷官僚的代表。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憬悟于鸦片祸害之深,派林则徐赴广东查禁,并委以“钦差大臣”的头衔。这件事本来是做得对的,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禁烟、缴烟、销烟,做得有声有色,并斩钉截铁地申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  相似文献   

17.
对于鸦片战争期间及其前后的夷务思想和活动,长期以来,一般注重于对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大臣的研究,而对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则着墨甚少。其实,在此期间,道光皇帝也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度曾主张过向外学习。 1842年7月,道光下了一道《谕奕山等制造战船饬李致和永炽来京听用》的圣旨,在不久后的上谕中又明确表示“其该省洋商之内,如有深悉造夷船之法,及力能设法购买夷船者,并著文丰留心访察,加以激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2274页)。也就是说,他号召向西方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鼓励诸臣仿照西洋制造、购买战船。其后他又多次下诏仿照西法制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强占香港前,义律曾发布公告,诡称“他和中国钦差大臣(琦善)已经签订了初步协定”。协定内容包括“香港本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等内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穿鼻草约》。此后,中外许多关于鸦片战争的著作和论文都沿袭此说,认定琦善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答应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其实,《穿鼻草约》是地地道道的讹诈,实属莫须有。 全面考察义律与琦善在广州附近谈判的整个过程,所谓“穿鼻草约”问题便真象大白。 琦善与义律的谈判,是从1840年11月底开始的。早在1840年8月9日,义律等在天津呈递英国外交大臣巴麦斯顿致“清国宰相书”中,即提出了赔款及割让一岛或数岛的无理要求。琦善11月29日到达广州后,义律12月7日便迫不急待地要求琦善根据英方提出的条件缔约签字。义律照会中说:“本公使大臣,会同前统帅公使大臣懿,于本年7、8月  相似文献   

19.
1、林则徐被黜原因新说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严厉查禁鸦片,认真组组抗英战争,却遭受道光的贬黜遣戍。多年来,不少同志认为这是以道光为首的清廷推行扶满抑汉和对外采取妥协投降路线的结果。李荣华同志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了异议。首先,他不同意林则徐的被惩处是清廷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产物的说法。因为,战争开始时,道光帝并无投降之意,只是到了浙东溃敌之后,在兵败财艰的条件下,才不甘心地投了降。而林则徐的被黜发生在清廷两次大举命将出师抗英之前,故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道光推行投降主义路线造成的结局。林则徐被黜的主因是道光推行的“护国体避边衅”的对外政策造成的,1838年末,道光授林则徐钦粤,虽然授予节制广东水师的权力,但并非让林则徐差大臣赴凭仗水师与英作战,而是用水师来缉查鸦  相似文献   

20.
左宗棠并非外交家,没有直接参与过外交谈判。但是,他与洋人有过交往,处理过一些外交事务;阐述过自己的外交见解。从而给后人留下了若干探索其外交思想的踪迹。(一)左宗棠外交思想的基本立场是:保持民族气节,维护祖国利益。在鸦片战争中,当他获悉抗敌有功的将领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时,愤慨不已,叹道:“是非颠倒如此,可为太息!”(《左宗棠家书》) 6页)当他知道琦善签订卖国的《穿鼻草约》时,斥责琦善“以奸谋误国,贻祸边疆”、“其罪不仅可与一时失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