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钓友交谈,不少人都说:台钓好是好,就是调漂难。《中国钓鱼》陆续介绍了多种台钓调漂做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不太准确,钓友们应用起来难以得心应手,直接影响着台漂的灵敏度。如果明白了台钓调漂的力学原理,正确理解了台钓调漂平衡公式P=G Z S 1/2f,台钓调漂并非难事。 《中国钓鱼》1995年第四期中,屈济道钓友曾在《台漂的“数学问题”》一文里对台钓漂尖做过精密计算:“……该组合已类似精密的测量仪器微量天平了,具有千分之一克的感量水平……每目浮力在3.9毫克左右……”屈钓友的计算是正确的。其实,台漂  相似文献   

2.
文风 《钓鱼》2009,(15):16-17
《钓鱼》杂志2008年第23期和第24期分别刊载了张铨先生“对调标量化公式的不同看法”和史为林先生“量化调标的简化和适用范围的拓展——也和文风钓友再商榷”的文章,作为对笔者“量化调漂分析”等文章的回应。为了验证“量化调漂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两位先生都进行了细致的计算,特别是史为林先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和理解笔者的文章,仔细地理清了原文中一些模糊不清以及表达不清的概念,对量化调漂公式进行全面验证,证实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张铨 《中国钓鱼》2007,(3):67-68
调漂难吗?调漂调什么?调漂方法五花八门,有没有共同之处?在调漂中应用一点浮力知识,一切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调漂要调出两种"目"——调目和钓目。一、调目和钓目有什么不同大多数情况下,调目是在钓鱼之前,钩坠悬浮时漂尾显示的目数;钓目是在挂饵之后,钓鱼之时漂尾  相似文献   

4.
我在《台钓在自然水域里的运用》(《中国钓鱼》1995年第5期)一文中,曾提到过台钓调漂平衡公式。为得到广大钓友的指正,,本文再抛引玉之砖,简要分析漂体在水中的几种受力模式。 公式 漂体浮力=坠重 钩重 水线重 1/2人水风线重 简写成:  相似文献   

5.
王现峰 《钓鱼》2005,(7):15-15
在《钓鱼》第4期中拜读了张铨老师的《再谈空心尾漂、实心尾漂及剩余浮力》一文后,对张老师最后结论(鱼漂不能以空心尾、实心尾论“灵敏?)持不同意见,今与张老师及各位高手探讨。  相似文献   

6.
史为林 《钓鱼》2008,(24):20-21
《钓鱼》杂志08年第10期登载了文风钓友的文章《量化调漂分析》(以下简称《析文》),回答了笔者及其他钓友提出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原《浮漂调校的量化分析》(以下简称《量文》)(2007第18期)使用的量化公式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可以明显地看出文钓友是诚恳的,并且相邀笔者及诸钓友群策群力,对量化分析公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批评和验证,以便给出一个圆满而合理的解释。我被文钓友的诚意所感动,盛情难却,应其所邀,不得不埋下头未再次研读文钓友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纪录台     
在台钓调漂时,饵的重量要占.漂子的浮力,最常用的“调四钓二”中,一个面饵的重量要占漂尾二目的浮力。而在野钓中.使用的鱼饵多是蚯蚓、芽子、红虫等荤饵,其重很小,在要求不是很精密时,其重可以在调漂时忽略不计。如在脑线上靠近鱼钩处加一个配重(小坠),代替台钓中面饵的重量,就形成了双坠线组。  相似文献   

8.
钓友们,别来无恙。一个月未见面,听说老余头瘦了许多。原来他学会了连华绑钩,却不会调漂,整日对着水桶里的浮漂发呆,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人家的浮漂扔在水里是直立的,而他的浮漂却是斜躺着的。看来老余头还真有一股钻研精神,令本猪好生感动。今天,本猫就讲讲这调漂。其实,调漂并不难。初学钓鱼一般是钓底,也叫沉底钓。钓的对象主要是鲤、鲫等底层鱼。钓底要求铅坠沉底,同时漂尾直立,露出水面数枪。调漂的要领是浮漂的浮力稍小子铅坠的重力。浮力大了,铅坠沉不了底S过小,浮漂反应就会迟钝。调漂的具体步骤是:一、将浮漂下拉与…  相似文献   

9.
调漂法为上好双饵后半水调一目。若是漂尾很粗的普通漂,则只露出半目至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目。照上述方法调好漂后,可以从一目钓到五六目,直到两根脑线都弯曲,钩饵完全不承受漂的浮力,甚至坠子都接触水底。当然,这种过于迟钝状态是对蚯蚓做饵而言。  相似文献   

10.
用“吸引人注目”来形容漂尾应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实际漂尾也确实是一支漂上最关键的地方。它不但是漂体动作的视屏,更重要的,漂尾还是整个一支漂性能好坏的核心!因为它是保持线组浮力平衡的调节部位。 漂尾有粗有细,有的上下粗细  相似文献   

11.
在台钓调漂时,饵的重量要占漂子的浮力,最常用的“调四钓二”中,一个面饵的重量要占漂尾二目的浮力。而在野钓中,使用的鱼饵多是蚯蚓、芽子、红虫等荤饵,其重很小,在要求不是很精密时,其重可以在调漂时忽略不计。如在脑线上靠近鱼钩处加一个配重(小坠),代替台钓中面饵的重量,就形成了双坠线组。鱼吞饵很容易地触动小坠,能较大程度打破漂坠平衡,使漂运动,把鱼讯迅速反映出来,提高了浮漂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威华 《钓鱼》2006,(5):20-23
多年来,对悬坠钓线组灵钝有过许多争论,有些观点至今仍没有找出答案,个别观点甚至大相径庭。对比各种理论,我发现矛盾比较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究竟调目高灵还是调目低灵;二是对剩余浮力的认识;三是浮标软、硬尾对灵敏度的不同影响。调目高低对灵敏度的影响我已经在拙作《悬坠钓新解》等一些文章中上谈了自己的观点,在此不再重复。本文想利用简单的物理知识对剩余浮力以及浮标的软、硬尾对线组灵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一、剩余浮力理论是否成立?所谓的剩余浮力,通常的理解是指已经调整好的线组,当线组处于静态时,露出水面的标尖部分具有的浮力…  相似文献   

13.
文风 《钓鱼》2009,(16):14-15
三、漂尾浮力的实际影响 我们用数学的方法对平水和漂尾露出水面一目这两种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平水时受力的准确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4.
张先生在《悬坠背景下的鱼漂回忆与思考(七)》(见《钓鱼》杂志2004年第23期)中讲到关于阿基米德定律与剩余浮力的一些问题,笔者有不同见解,想与张先生商榷,并以此见解奉献给广大读者。一、阿基米德定律真的不能解释这些问题吗?张先生明确摆出了阿基米德的“缺陷”——不能解释调漂中的有关浮力的一些问题,“用阿基米德定律解释鱼漂,就说不清排开的水体对鱼漂产生的向上托的力量和鱼漂本身具有的向上浮起的力量。”“何蔚蓝先生不厌其烦地讲述剩余浮力,指的是鱼漂调整状态,即给了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多少以一个大众容易接受的解释。因为露出水…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得到一支浮漂,其结构是:木质纺锤型浮力泡,中间穿一根20.5毫米长的有机玻璃杆。浮力泡的最大直径是6.25毫米,漂杆的直径是1.7~1.5毫米(漂头~漂尾)。在漂尾顶端贯穿了一根长25毫米,直径为2.5毫米的红色塑料套管。漂头用胶及软线连接一根长20毫米,直径为3毫米的插杆。浮力泡固定在漂杆的2/5处。全漂的重心在浮力泡的最大直径处。从外观看,是一支小巧玲珑的浮漂,灵敏性会很不错。于是笔者配好钩、坠去池塘垂钓,在使用中发现:灵敏性很低,看不到漂  相似文献   

16.
说到调漂,不能不牵扯到浮漂受到的浮力,因为它是影响漂子灵敏度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据此可知,同体积的浮漂,在没有附加物(坠、钩、饵等)的情况下,漂体露出水面越多,表明其受到浮力越小;漂受到的浮力越小,调试时需加的铅皮就越多,其相对来说对鱼吃饵的反应就越不灵敏。这一点,在以往的不少文章中都有过论述。  相似文献   

17.
张铨 《钓鱼》2006,(13):20-21
调标,本来是不太复杂、不需要高深理论、容易学会的。但是,有的专家研究来研究去。写出一些研究文章,却反而弄得繁杂、深奥甚至混沌不清了。原因是某些研究文章里,充斥着一些生造的概念和名词术语。诸如剩余浮力、静态剩余浮力、动态剩余浮力、调目剩余浮力、浮钓钓目剩余浮力、底钓钓目剩余浮力、浮标本身具有的上浮力、上迟钝、下迟钝、双迟钝、双灵敏等。剩余浮力已经被专家上升为理论、原理。有位专家宣称:“在钓鱼时,我们调校和使用的是鱼漂的剩余浮力.而不是以阿基米德关于物体排水量为浮力的公式。”并告诫大家:“不要钻进阿基米德定律的牛角尖里。”  相似文献   

18.
杨毅 《钓鱼》2010,(4):18-19
漂尾的长硬尾设计,可以赋予漂在运动过程中更大的信号搜索空间,同时长硬尾的设计也更影响到浮漂整体重心位置的上移。调低目的情况下,信号的幅度更明显。调高目时得到信号的强度会更多。软尾漂的软尾因为具有浮力,漂的整体重心位置更接近漂身的中段,因此翻身速度快、到位快。  相似文献   

19.
先来看钓组。钓组入水部分包括漂、线、连接环、铅坠、钩等,其中线、连接环、钩所产生的重力和排水产生的浮力忽略不计,漂是相对固定不动的,所调部分只有铅坠了,当铅坠重力大于全漂的浮力时,漂将全部沉入水面之  相似文献   

20.
钓界有传说:硬尾浮漂的灵敏度比软尾的高。其一种解释,认为软尾是空心的,空心的浮力大,浮漂下顿时漂尾增加的浮力就大,阻力就大,所以灵敏度低;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硬尾较重,可帮助浮漂下顿,所以实心的灵敏度高,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