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治政府的建设是政府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其自身的价值诉求:权力正当——法治政府的基础;权力有限——法治政府的关键;权力制约——法治政府的保障;权力为民——法治政府的目的;当前,明确政府治理角色、构建多元治理主体、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加快推进法制建设、完善政府监督机制等可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政府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必备特征 ,建设法治国家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建设法治国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对法治国家起基础性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 ,由此孕育出了民主政治、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性主义的文化 ,这些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文化条件 ;同时 ,法治还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比较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我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漫长的、不可预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法治方略孕育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刻的物质生活条件,商品经济的契约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社会民主理念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而深入人心。国家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要求,加强对国家权力行使的制度设计,把国家权力行使纳入法治轨道,同时赋予公民最大限度的权利,以制衡国家权力的依法正当行使,保障人民主权的有效实现。同时以法治方略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支点,进而深化全面改革,推动中国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必备特征,建设法治国家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建设法治国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法治国家起基础性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由此孕育出了民主政治、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性主义的化,这些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化条件;同时,法治还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比较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化条件,我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漫长的、不可预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目标,是促使社会生活更加规范、更加有序,逐步走向法治化轨道。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视域下,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培养公民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能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支持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夏丽 《华章》2013,(18)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我国的法治建设遇到了一些难题,试图重新展现和理解中国现代化背景下法治的复杂性、艰巨性、特殊性以及与此相伴的长期性。尽管中国现代法治形成的一些基本条件也许已经具备,但是中国的现代法治建设仍然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表明,在众多变量因素中,国家能力无疑是解释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有效变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能力经历三次变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政策时代,国家优先推动了强制能力与汲取能力的发展;在经济社会不协调发展的政策失衡时代,"有经济政策无社会政策"的格局造成了国家能力的畸形发展,这表现为"高强制能力与弱规范能力"、"强汲取能力与弱再分配能力";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政策时代,国家开始着力于推动规范能力和再分配能力的建设。社会政策的兴起也推动了中国国家能力的均衡发展,加快中国建设有效国家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9.
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以此为指导,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与法律的权威;重视法律的控权作用,以权力约束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保障人权,提高其法治意识与参与意识;注重程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以及国家机构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的设置和良好运行。要实现法治,必须培养和发展社会权力,合理划分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寻求法治实现的社会基础,利用法治原则处理好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并始终贯穿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党和国家在治国方略上的英明抉择和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的"以德治国"决策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它包含着对我国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它强调了行政伦理建设的关键作用以及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法治思想不断发展,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思想博大精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主法制论、依法治国论、法治与德治结合论、依法执政论、和谐法治论、依宪治国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论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这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法治是人类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法治与法制含义上存在着差别 ;同时文章对影响依法治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德治与法治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交互渗透、融为一体,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覆盖了公民日常生活范围的绝大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既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提出的重大治国方略 ,也是对我国古代“德治”思想合理因素的批判性继承 ,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搞清楚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启示 ,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 ,掌握当代中国实施“以德治国”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浅谈ABS融资方式在我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融资方式能使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进入国际高档债券市场,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的优势,大幅度降低项目融资成本。鉴于当前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的迫切性和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利用ABS融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在基础设施领域推行ABS融资方式的运作应遵循如下程序:(1)确定资产证券化的对象;⑵组建一个特别用途的公司SPV⑶SPV接管项目;⑷信用增级;⑸确定资信等级;⑹SPV融资;⑺SPV偿债。  相似文献   

18.
自中共十五大以来,学术界对依法治国的内涵、实施方式、关键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及时全面地把握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依法治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它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中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就是一个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德”和“才”的关系。只要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思想道德建设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