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原工业化及其特征 原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一词,出现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在关于工业资本主义起源的争论中提出的。原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前那种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手工业生产,主要阵地在乡村,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家内生产,农民全家把农事与棉织业、皮革业、金属制造业及其它制造业结合进行,但并非所有乡村工业都以这种组织方式生产。乡村工业的优势是劳动力廉价,故而产品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原工业化理论是近来出现的发展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原工业化的理论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乡村的改造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自1989年春爆发了百万民工下广东的“民工潮”,“民工潮”一词就成为中国大地上极为敏感的问题.“民工潮”现象的存在意味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长期积累已经达到了极限——农民开始自发地进行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因而,就“民工潮”现象进行专门的研究,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一、中国农村劳动力使用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本来有限且继续大幅度减少的耕地资源已吸纳不了农村劳动力日益增长的供给.目前,在农村近九亿人口中,人均耕地只有1.6亩,而按照建国初期劳均耕种10亩左右土地的标准,我国14多亿亩耕地的数量,只够1.6亿农村劳动力耕种,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达4.3亿人.在乡镇企业消化1亿劳动力,多种经营和劳务输出消化5000万农村劳动力后,我国农村仍有1.2亿富余劳动力无事可干,就是说,农村存在28%的隐性失业大军,当他们在农村被推出土地,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后,就大批量地涌入城市,形成了“民工潮”.  相似文献   

5.
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列强殖民掠夺对中国近代化的拖累,在经济领域集中表现为对早期工业化的影响,包括演进的长期性、结构的失衡性和企业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底层一个数量庞大的职业性群体,工商业学徒对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产生过很大影响.被资本家改造过的学徒制度使工商业学徒群体由传统社会中的准工商业从业者异化成为近代企业的廉价顺从劳动力,实现了群体角色的转换.数量庞大的学徒群体构成民族工业规模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供给来源,降低了民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产经营成本;作为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学徒制度还造就了若干适应市场环境的学徒型企业家,对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展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学徒制度的固有缺陷,学徒群体带来的规模优势又形成路径依赖,导致学徒制度变迁进入锁定状态,使学徒群体转化为阻碍早期工业化深入发展的劣势.一方面,数量庞大的学徒群体的存在抑制了近代中国部分工业产业升级的动力;另一方面,学徒过多带来的恶性竞争对于学徒群体本身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社会教育运动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的社会教育逐渐地发展起来。其中民间团体对农村的社会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他们不仅有理论上的研究,而且在实际中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其他方面发展社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中国教育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山东宋金政一、民工潮大流动,标志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自八十年代中期始,神州大地上流动的民工潮一浪高逐一浪。并且每到岁尾年初,成群结队回乡“奔年”或离家上路的民工汇成浩浩荡荡民工潮。于是民工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些探索先后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早期巫术案件在西欧大量出现,很多人(尤其是妇女)作为巫觋被投进监狱,其中很多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同时,着魔事件的数量也大量上升。近代早期的西欧正是通过巫术审判和祓魔仪式,建立了一套控制机制,加强了对身体的控制,尤其是对女性身体的控制,而且加强了对虔诚信仰和道德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东营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步伐,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充分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东营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步伐,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充分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撂讨冀西北坝上4县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在农业领域实现最佳配置和最有效利用问题。提出了"两业为主吸收"的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冀西北坝上4县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在农业领域实现最佳配置和最有效利用问题。提出了“两业为主吸收”的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传统工业生产力发生了一些变革,主要体现为手工工具的改良和“石磨 蒸汽机”的技术模式,这是手工业从传统向现代技术过渡 的中间技术,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变革产生了若干积极效应: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乡村手工业经济区的兴起,同时在某些方面为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从而丰富了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这一历史课题,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正处于这一过程的初始阶段,国民经济呈明显的二元结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正面临着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据有关部门最近统计,我国目前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近年来连续发生的“盲流”冲击波已给整个社会提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出路已经刻不容缓。本文拟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问题和对策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考展望】 中国的经济文明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2009年备考时,要引起一定的关注。这部分内容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主要的命题角度有: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由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到封建生产关系再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演变,经济重心的南移,列强经济侵略和自然经济的瓦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主要是指利用机器大工业、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国家建设的思想。它发轫于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思想中,并随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脚步,经历了“以商立国”、“定为工国”、“棉铁主义”的思想历程,一步步走向深入,集大成于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它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探索如何使国家富强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19.
汪光华 《职教论坛》2005,(19):62-64
纵观近代中国职业补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其补习教育施教面广,灵活简便,这不仅能有效弥补职业学校教育的不足,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近代中国职业补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其补习教育施教面广,灵活简便,这不仅能有效弥补职业学校教育的不足,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