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要素的界定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的条例规定的。①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类分项列示,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一方面要反映会计主体资本的全部来源渠道和来源形式,另一方面也要全面反映会计主体的全部资本的表现形态和分布状况。②利润表是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一方面反映经营过程中所实现或确认的各种收入,另一方面也要反映经营过程中所发生或确认的各种费…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的定义、特征、收入确认条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增值税抵扣等方面的规定,分析了八种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期望对增值税会计研究及会计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视同销售有税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两个层面上的意义。税务管理中的视同销售是按照税法认定的,其目的在于正确计算税金。各类工商企业常见的涉及视同销售业务的几大税种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会计上的视同销售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将那些那些形式上没有销售金额的交易或事项中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事项确认为收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不论是税法上的视同销售行为还是会计上的视同销售行为,最终都要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4.
收入的入账问题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企业销售商品只有同时符合商品销售确认的5个条件时,才能确认收入,否则应按相关规定作账务处理。企业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分通常情况下和特殊情况下的会计处理。由于第一种情况的会计处理非常简单,所以本文仅从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代销商品,售后回购四种情况下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2015年12月财政部草拟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旨在切实解决实务中的收入确认和计量问题.基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客户合同收入》(IFRS15)的五步法模型,深入探讨新收入准则给我国会计的收入确认带来的影响.对比分析IFRS15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主要针对收入的确认条件、确认时点和确认金额这三个因素.同时选取典型的电信业(中国联通)业务进行案例分析,本文认为IFRS15的使用将对我国电信企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案例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企业会计制度》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种投资业务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周爱军 《考试周刊》2013,(73):194-195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核算方法作出了具体规范,但由于其规定的特殊性使得其核算结果往往令人费解。本文针对其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代官厅会计的结算方法,是不断演进的.唐代中期仍盛行"入一出二余"的三柱式结算法(所谓三柱,就是收入、支出和结余三个会计项目),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划清本期收入数额与上期结余数额之间的界限.中唐以后,开始出现"元给"和"新加"两个新的会计项目(注)."旧额"和"新加"再加上出和余则为四柱.但是,"四柱结算法"的真正被广泛采用,则是宋朝的事情.湖北财经学院郭道杨同志所著《中国会计史稿》(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对此作了详细的叙述,但有些问题,需要提出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收入的确认直接影响到利润计量的准确性。收入的定义有两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收入定义为:收入是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济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收入》将收入的定义扩大,即: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颁布,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已纳入国际化轨道。如何在《股份支付》准则下正确地确认、计量和披露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是会计实务界面临的一个课题。该文对国内外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理论加以对比,结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际案例阐述了《股份支付》准则在股权激励计划中的应用,并提出会计实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以期引起必要的重视,从而推动准则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业务的处理与原办法相比已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此对企业利润、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规范企业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防范经营风险,本文结合新准则分析了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及会计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变化对税收带来诸多的影响,税收是以会计为基础,新准则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某项资产、负债是否应该确认,确认多少,何时被确认,要依据会计准则来规范,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而企业的纳税实践是以会计账务处理为基础,依据税法规定来展开。新准则的所得税账务处理直接影响当期的损益乃至税收意义上的所得。  相似文献   

13.
借款费用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过去存在着理论分散、规范性差等不足,在借鉴国际上已成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新施行的借款费用准则,由于其新,必然在理论扣实践上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为与国际经济接轨,完善、推广准则的实施,故对我国与国际准则在借款费用方面的异同作一比较。重点落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扣资本化的确认过程上。并对新准则的完善扣推广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列举并分析了国内资本市场最常见的几种财务报表粉饰技巧,包括操控收入确认时点或虚增收入、滥用会计选择权、关联方交易舞弊、隐瞒表外事项、形式重于实质、规避会计准则或利用会计准则漏洞等等,希望借此提高投资者的警觉性,遏制数字游戏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对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1、对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第一,知识经济对收入确认原则的影响。传统的收入确认原则是营业收入或收入实现的确认原则。其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企业收益,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置存收益,是指置存资产尚未实现的收益:另一类为营业收益,是指销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金涛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505-506
从法律角度看,商事账簿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财产权利义务变动情况的客观记载,也是企业静态财产权利义务在数量上的客观反映。如果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是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的,则商事账簿所反映的财产权利义务变动数额及财产权利义务的静态数额,是为法律所确认或认可的。换言之,商事账簿能够作为证据证明企业财产权利义务变动数额及财产权利的静态数额,且这种证明力是为法律所确认的。  相似文献   

17.
新准则单独列示了“金融工具”,对包括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进行了会计处理的改动.这种改动引入了公允价值,进行了新的分类,使得金融资产的确认、计量、处置、减值、披露等环节出现了新的风险点.其后果是管理层有利用新准则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在持有期间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收益下滑时改变最初短期内不出售的意图,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达到平滑利润和盈余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合法收入是以主体的合法行为所取得的经济收入。以合法地投入广义的劳动要素或广义的资本要素的行为,是合法的劳动行为和投资行为,其所取得的收入也分别地为合法的劳动收入或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对于这两种收入及其取得行为的划分,只是理论上的抽象,在实践中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因此判别经济收入的性质的标准应当是其合法性。界定收入取得行为的合法性,应当从主体资格、行为过程及行为结果等三要件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会计学会首次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范畴,广义上讲,人力资源会计包括社会人力资源会计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社会人力资源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管理,它属于社会会计的范畴,可以将其称作为人才资本会计。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是从企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管理。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会计,是指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即狭义的人力资源会计。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成为财富的分配依据。这一根本变革从各个方面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冲击着人类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的知识成为资本是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能够创造巨大的财富,因此人力资本也应该享有企业的股权,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是一项新准则,但是其中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及核算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影响非常大。本文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视角,通过深入比较,来分析不同金融资产的典型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