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件学院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的一批高层次实用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软件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与进展、采用的主要合作模式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郑州师范学院软件学院办学实际,创新与实践“校企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特色班建设,在校内建立企业的研发和实践基地,引企入校,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麦可思的调查数据,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安排、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实践教学环节调整、校企合作、课程替换等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软件学院是依托于学校和企业,根据先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社会提供多领域软件专业人才的教育学院。随着我国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改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机制的改革,如何通过教学和产学研结合开创新型运营体制,吸引国内外指明软件产业为此建设公共教学平台和实训平台是软件学院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主要以本校软件学院为基础,基于协同创新的软件学院新型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介绍本校软件学院产学合作协同培养模式,以供业内人士交流探讨之用。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IT业对软件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学软件学院应以实施创新实践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3+1"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建立软件工程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等措施,努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为培养实用型软件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技能大赛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产物,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又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批高技能的人才。大赛的发展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建设。本文针对技能大赛引领项目式教学的改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职学院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综合高职教学与企业培训的优势,提出校企合作、课程置换,实施“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是形成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程置换,将教育培训机构自己研发的现有的课程体系引入到学校的学历教育中来,充分利用培训机构的优势,来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办公自动化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办公自动化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课程,学生对于该课程掌握的熟练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到在就业过程中的表现,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职办公自动化人才是目前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从校企合作的实践入手,结合该院办公自动化人才培养教改模式实践,总结了该学院有关办公自动化人才培养教改模式实践及探究。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充分体现了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符合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一主旨的培养模式,对于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叉.本文从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论文、教学管理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出发,对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有效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当前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现状,借鉴多个软件学院成功办学经验,分别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当前软件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17)
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已成为共识。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探行"校企双元、课岗融通、项目载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阐述该模式改革内涵,并在校企双元,产教融合背景下,重构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开展1+X证书试点,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通过改革与实践,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