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战后德国教育与社会发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德国从开发人力资源入手,成功地奏好了大力改革中等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的三步曲:审时度势,抓住教育这个龙头,以教育孕育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高质量的新产品占据世界市场,从而使自己站在世界经济强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2.
德国教育制度之管见--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经济、科技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是与其重视教育分不开的.不仅表现在国家实行12年的义务教育,其发达的职业教育、平民化的高等教育更具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的人才竞争加剧,德国着手对教育体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乃至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在我省教育强省建设和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实施中具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德国高职教育主要有应用科技大学和"双元制"职业学院两类高职教育机构,由州直管和行业协会协管,以州政府资金为办学经费主渠道,由企业提供各种资助,形成了持续发展又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基于河南省公办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情况,结合德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我们认为河南高职教育的改革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准许高水平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推进高职院校举办主体的多元化,省级政府要承担发展高职教育的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4.
教育环境Q:德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如何?A:德国位于欧洲中心,有世界知名的高学术水平,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高等教育及科研投入提供保障,同时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国际文化氛围。德国人的科技教育质量之高素来为全世界所公认。德国高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其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具有众多高等教育水平的机构和项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有助于培养高水平毕业生。Q:德国大学有哪些类型?A:德国391所高等院校分布在德国16个联邦州,大学没有级别上的名次排  相似文献   

5.
石国强 《中国培训》2003,(12):48-49
德国地处中欧西部,自古即为人文荟萃之地,然而,德国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它之所以能够在战后的废墟上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科技领先的世界强国,其原因之一就是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达的教育不仅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也使德国拥有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同时,德国极具实效的职业教育,也培养了大批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优秀技工,职业教育不仅提高了全民的劳动素质,也保证了生产效益和德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进修)教育是…  相似文献   

6.
德国曾经是教育研究强国,它提倡的是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民主化,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从小学教育到中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德国人构筑了错综复杂的教育结构以保证人们能不受时间、地点、年龄、学历的限制终身接受教育以陶冶自己。德国的这一教育制度在德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变迁中,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近代大学模式影响了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近代化。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日益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在综合大学缓慢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科技大学和…  相似文献   

7.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着力于培养企业界高级实用型人才,注重学术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亚琛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成立最早、最著名的应用科技大学之一,其重视实践性教学与研究、重视科技成果转换和学生生涯指导等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建设教育强国这一视角分析德国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教育政策,可以发现其有六大基本面向:优质,指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公平、均衡与协调,指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以促进教育公平,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国际化,指从科研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国际化、跨国教育和国际流动等方面提升德国教育的国际吸引力;善治,指完善教育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参与、科学、规范的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机制。这六大政策面向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展现出一种德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模式。该模式具有重视制度化、协同性、科学性和适应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新进展:跨国高等教育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政策和实践,重点探讨起步中的德国跨国教育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和处于海外办学起始阶段的德国高校合作,提升其科技与工程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德国历任政府都十分重视实现教育平等和公正,促进教育公平被视为德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德国的教育公平是指任何人都享有平等的、与其兴趣和能力相适应的受教育机会,而不因其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种族、文化和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德国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有资助和奖励有天赋的学生、为学生“弱势”群体提供机会、为成年文盲提供第二次受教育机会、帮助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尽快融入德国社会等。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如何应对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好更快地发展,走教育国际化之路,是一条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德国应用型科技大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高职教育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Icelandic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compulsory and upper secondary school deals with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curriculum does not often mention the term sustainability, a key with which to investigate signs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curricula was created. The key encourages a holistic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er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factors are not treated as separate entities. It was designed to reflect the goals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5–2014) with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nd. The key has seven characteristics: values, opinions and emotions about nature and environment; knowledge contributing to a sensible use of nature; welfare and public health; democracy, participation, and action competence; equality and multicultural issues; global awareness; and finall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Using the key, a variety of signs and indicators that provide a space for teachers and schools to deal with issu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制是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具体行动,对于指导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普通中学拥有相对成熟的劳动教育教材体系,其主流劳动教材设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遵循联邦州教学大纲,构建两级问题解决能力体系;设置多种类型的主题单元,搭建跨学科知识体系;遵循项目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立足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植根于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绿色技能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实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关键道路。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其中,德国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由现状调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潜能开发、企业和学校建立可持续学习场所、可持续能力要求与课程和教学的实施五个行动领域构成;美国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则包括绿色学历证书教育、绿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绿色执照培训与绿色学徒培训。德国和美国的经验为我国实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与行动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培智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智障儿童参与社会建设、发展与进步的有效途径,对其未来生活品质的提高、公平参与社会活动、学会生存,掌握生存技能、更好履行公民义务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产生出发,客观分析了在培智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依据与重要性,进而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培智学校现有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挑战,从而为在特殊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应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完善法律保障,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现经费投入多元化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农远的发展除受管理、技术、资金、资源、培训等因素阻碍外,笔者认为当前的"应试"文化也是阻碍农远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实现农远的持续发展,首先应正视和思考"应试"文化。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农远的文化本质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提出文化融合是农远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高职院校发展仍面临结构问题、招考问题以及投入问题等体制性问题和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操作性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契合度不高,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紧密关注所在地区的实际需求,从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服务方式、校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转型为密切联系社会的社区学院。  相似文献   

19.
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农村可持续发展——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教育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适当集中起来,重新进行区域内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是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妥善解决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我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必将促进新农村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发展中也并存着种种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科学发展观会对问题的解决和下一步深层次整合带来什么样的指导和启示呢?整合如何才能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和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