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长篇小说创作出了一些佳作,如韩少功的《日夜书》、张浩文的《绝秦书》和贾平凹的《带灯》,还有徐则臣的《耶路撒冷》等,都引起了相当的关注。特别是贾平凹的长篇新作《带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引发了媒体的强烈关注,何英等一些青年评论家也给予了评论,有的还提出了很尖锐的批评。但我认为它是贾平凹继《秦腔》和《古炉》以后的又一次长篇探索。贾平凹是陕西文学的重量级人物,也是当代小说家里一直受人瞩目且评价比较高的一位。特别是在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争议颇多、佳作偏少的情况下,《带灯》的出场,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3,(3):20
本刊讯(记者褚鹏)《古炉》余温未消,著名作家贾平凹又携带近40万字的新书《带灯》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1月10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腾讯阅读频道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暨电子版签约仪式上,贾平凹携新书《带灯》亮相。贾平凹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自己写作新书的过程。贾平凹称,这是他所有作品中现实感最强、最贴近现实的作品,这部小说被称为是贾氏作品中最瑰丽忧伤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到了这般年纪,心性变了,却兴趣了中国西汉时期文章的风格,它没有那么多的灵动和蕴藉,委婉和华丽,但它沉而不糜,厚而简约,用意直白,下笔肯定,以真准震撼,以尖锐敲击.——贾平凹  相似文献   

4.
包妍  万水 《出版广角》2016,(18):89-91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极花》是贾平凹最新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被拐女子胡蝶的视角展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广大贫苦农村的真实生活图景.该书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是严厉的,但对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人性与文化问题的批判却是温润的.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贾平凹对农村现状的持续关注,同时也是长篇小说和严肃文学的一个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5.
《古炉》,贾平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至今犹记,我最早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产生浓烈的兴趣,是在上海的时候。那是2011年年初,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评审会。  相似文献   

6.
无疑,对于2013年来说,贾平凹又是最大的赢家。其长篇小说《带灯》先在《收获》连载,接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而后《当代作家评论》推出“贾平凹专号”,并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举办了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还接连斩获了“《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奖”“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奖”等奖项。可以说,《带灯》在各方面所受到的待遇之高、赞誉之高,俨然有文学新经典诞生的恢宏气象。但是,《带灯》所实际具有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否真的与之名实相副?在其耀眼光晕之下,是否也存在未曾照亮的,需要警醒和疑虑的盲区、误区?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记录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书中的灵魂人物老生,超越了现世人生的局限,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老生》是在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故事,小说在艺术上有突破有创造,用解读《山海经》的方式来推进历史,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凝聚着年过花甲的贾平凹的思想、智慧,于混沌、琐细中饱含社会历史感悟,叙事节奏飞快,可读性很强。  相似文献   

8.
张伟 《新闻爱好者》2010,(8):162-163
本文借鉴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和批评方法,系统解析和概括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的叙事结构和内在模式。以生养作者的一条名为棣花街上的生活为背景,把"过去"、"记忆"、"往日的遗迹"的存在作为叙述故事的依据,在绵密的叙事中梳理出大小叙事单元层级、隶属、镶嵌、环环相扣的叙事关系,从中我们可以揭示出作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9.
在拙作《〈秦腔〉大合唱--真假贾平凹书衣随笔》一书的后记中笔者写道: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贾平凹以百余部小说、散文作品无可置疑地成为领军人物,其作品之数量首屈一指,其作品之质量及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长篇小说的畅销也堪称一奇迹!就版本而言,贾平凹及其作品在当代中国出版史上也是独领风骚的,“贾平凹现象”引入瞩目,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悉费秉勋先生新著《贾平凹论》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颇为感奋。费先生不仅是贾平凹的挚友,而且是贾平凹研究专家,始终关注和评论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可以说,《贾平凹论》是费先生十余年潜心研究贾平凹的结晶,是国内首部较权威地研究贾平凹创作的专著,它的获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刚刚推出了长篇新作<古炉>,再加上涉及"文革"这一敏感题材,一时成为文坛乃至社会关注热点.大众日报文体新闻采编中心的领导考虑能否联系采访贾平凹,为大众日报<周末人物>栏目提供一篇稿件. 这件事原本看上去希望不大,因为贾平凹早已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发文: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参加形形色色的饭局.  相似文献   

12.
这仍然是一部有关农村的作品。但与大多数农村题材不同,它描述的是基层政府和负责"维稳"的底层公务员,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以及其中挣扎的人心  相似文献   

13.
《古炉》算是了却了贾平凹的一桩心愿。他选择了以一种极其缓慢的笔调,描述了文革来临前一直到高潮的一年半时间,一个小村庄发生的细节和场景。而对现在的贾平凹来说,写作更像是一种保持身份符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初恋:没有开花结果的多情梦幻凡是读过《浮躁》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美丽纯情的姑娘小水,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小水的形象缘何而来。1968年,16岁的贾平凹初中毕业,回家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在这期间,贾平凹年轻的心中绽开了情感的第一朵蓓蕾。那第一个闯入贾平凹心灵的是一位比他小一辈的容貌秀丽的同村少女。那姑娘的父亲是个泥瓦匠,常常紧绷的脸上很少露出过笑模样,贾平凹曾在他手下当过“小工”,挨过他许多严厉的斥责。于是,很想去这位姑娘家中坐坐,很想同这位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贾平凹最近赴江浙地区深入生活。这件事首先是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倡议的。他十分关心贾的创作,曾在一次交谈中建议他到改革成就突出的地区去看一看。翟泰丰肯定贾平凹是一位很有创作潜力的作家,写过很多好作品,现在正处在高产期,也进入  相似文献   

16.
业界动向     
台湾长篇小说缺失令人忧近日,华人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揭晓,大陆作家贾平凹以《秦腔》击败港台高手,夺下有史以来奖金最高的长篇小说奖金。参赛的29部长篇中,绝大多数是大陆作品,台湾参赛者屈指可数。台湾为什么缺乏长篇小说?麦田出版社编辑胡金伦认为,缺乏发表平台是主要原因。过去台湾的长篇名家如高阳、廖辉英,大多先是在报纸副刊连载,或得大型文学奖成名。然而现在副刊将长篇小说拒之门外,长篇小说奖也纷纷停办,长篇小说失去稳固的摇篮。台湾长篇小说面世的主要方法是直接出书。但在出书量居高不下的书市,作者若非已具知名度,很容易…  相似文献   

17.
我酷爱贾平凹散文。《月迹》是贾平凹的第一部散文集,连自序才35篇,几乎皆为精美佳作。精当巧妙,哲理连珠,朴实率直,语言纯正,是它总的特点。《爱的踪迹》是他第二部散文集,凡42篇。本集则有很大的变化,从向往哲理变为追求韵味,纯正的语言也开放潇洒,朴实的文风也愈加自然。《心迹》是他第三部散文集,共四辑。“百花”版的《商州三录》,有人称之为贾平凹第四  相似文献   

18.
《古炉》是在《浮躁》《废都》《秦腔》《高兴》等长篇之后,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第13部长篇小说。从2007年《高兴》完稿之后,贾平凹就开始新长篇《古炉》的创作。在长达4年的写作过程中,他于2010年5月完成了64万字的新作,并且修改三遍,这部作品在规模上让贾平凹  相似文献   

19.
苏童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河岸》,是继《动物凶猛》、《呼喊与细雨》、《启蒙时代》等小说之后,关于"文革少年"遭遇小说的又一重要文本,它提供了一种用"记忆"修复历史创伤的叙事范本。《河岸》以一位少年的"创伤性记忆"为基础展开,叙事保持了苏童一贯的风格,节奏自由舒缓,语言和细节充满现代诗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作家贾平凹多次在公共场合露面,亦接受一些媒体采访,就个人话题和公共话题,发表看法。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贾平凹,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去年《秦腔》的出版发行,为他赢得了很大声誉。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介绍说,《秦腔》出版后,复旦开过一个作品研讨会,气氛空前热烈。“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当代作家如此受欢迎。中型礼堂坐满了人,大草坪也坐满了,像群众集会一样,换到大礼堂,又坐满了,连走道也站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