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当一些国家受评级风波所累,不再笃信标普、穆迪和惠誉,而是希望建立起新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之时,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迎来了机会"现在是中国评级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时期。"9月3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由于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垄断世界评级行业的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以下简称三大评级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这也给中国的评级公司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从信用社会视点分析档案利用 ,可以认为是一个信用输出过程。档案因其具有的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与系统性 ,完全可以使信用社会确立这么一个基本概念 :在社会各种信息之中 ,档案信息内容最可信 ,档案信息数据最准确 ,档案信息来源最权威。人们利用档案 ,就是从中取得信用并用之于社会信用之目的。档案利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信用行为。一、档案利用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信用行为1 .档案的四大属性是构成社会信用物品的基础档案具有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与系统性四大基本属性。在档案形成过程中 ,人们特别强调载体的原始性。纸质文件的发文稿…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问题是电子商务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一整套的电子商务信用评级体系。本文试图在借鉴国外传统商务信用评级经验的基础上,基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初步探讨电子商务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论信用档案     
《浙江档案》2003,(3):44-44
赵嘉庆在《上海档案》2003年第1期上刊登此文。笔者提出,信用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专门档案,它本身有特定的活动范畴和专门的内容。信用档案的地位和作用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信用管理活动密不可分。信用档案是信用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信用档案是社会联合征信机构进行征信服务的重要信息源;信用档案及其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国家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主要内容,是信用经济的基础;信用档案及其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大大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促进档案工作跟上时代,快速发展。信用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信用档案的管理要遵循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5.
信用档案的收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立档单位形成的与信用主体相关的信用文件材料的归档、集中统一管理问题;另一个是将分散在各个不同职能部门和信用主体单位的信用档案收集集中,形成地区性乃至逐步建成全国互联互通的信用档案信息中心,实现信用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6.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达,对信用信息的要求就更为迫切.发展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有巩固的公共信用信息体系作为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已成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作为社会信用建设主导部门,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主导的对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共享和管理是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最核心的部分.本文将对一种可行的省级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报纸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2月25日民调"压垮"总理2月3日的民调显示,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的支持率缩水6个点,降到了32%。26日的民调又是新的考验,而5月份要公布的财政预算也让总理焦头烂额。上半年,这位总理不轻松。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25日英国失去"3A"英镑不容乐观评级公司穆迪调降了英国的"3A"信用评级,导致在货币市场上,英镑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疲软。专家表示,英国在"中期内"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信用档案,重在整合。建立征信机构,整合信用档案,是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有效运转的突破口。一、企业征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企业征信机构的职能,包括整合金融、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在职能管理中形成的,以及企业自身形成的信用档案信息,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按照一定的规范向社会提供利用,一句话,就是信用信息的采集与披露。它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社会信用体系包括人们的信用意识和需求、以信用为基础的交易行为、社会化的信用数据采集与披露,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其中信用数据采集与提供是关键环节。没有这样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健全信用档案管理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远 《浙江档案》2002,(12):12-13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就一个企业或一个人来说,它是立身处世的准则;对一个国家来说,它是一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链条,也是经济发展的政治基础,法律健全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以信用社会为基础,而当前我国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整个社会正面临严重的信用缺失危机,特别是在个人职业信用的征信方面几乎是一个盲区。因此,在人事代理的视角下,进行个人职业信用征信,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傅薇 《兰台内外》2004,(1):14-16
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关于社会诚信建设的文章可以说是言必称信用档案,可见全社会已经认识到档案对于信用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然而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在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2.
冯珺 《兰台世界》2012,(23):31-32
社会信用体系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信用体系包括信用制度、征信体系、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这些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信用档案的建设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信用档案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是商品的生产者和服务的提供者 ,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因此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是社会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的重点。而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企业社会信用档案的特点 ,是建立企业社会信用档案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 ,企业社会信用档案除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性外 ,还具有以下 7个基本特点 :第一 ,来源的广泛性企业社会信用档案是企业社会信用记录的总和。主要来源包括 :一是国家机关形成。如有关国家机关形成的关于表彰、奖励企业的通报、决定 ,关于企业违纪违规处罚的通报、决定等与企业信用有关的文件材料。二是…  相似文献   

14.
浅议我国信用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目前我国维系各个经济主体的信用关系相对脆弱,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制约了社会各个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甚至造成信用危机。所以,建立社会信用系统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信用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亦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档案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采用何种信用档案管理模式,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鉴于我国刚刚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信用制度和体系尚待完善的这一具体国情,信用档案管理不宜采取单一的模式,而应实行多元化的信用管理体制,以利于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尽快建立和完善,并在信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档案》2003,(4):36-36
<正> 汪海婴在《浙江档案》2003年第三期撰文指出: 一、信用档案体系的构成 所谓信用制度,就是社会信用生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主体有关的各种信用记录,它涵盖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方面。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应该由个人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档案和政府信用档案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信用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信用档案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在国家通过法律保证信用档案建设的同时,企业、个人必须做好自我道德约束,特别是档案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背景,在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搞好信用档案管理方面做出自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与信用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信用直接关系着交易成本,信用与交易成本成反比,社会信用度低意味着交易成本高,社会信用度高意味着每个人都会受益。“信”之“用”固然大矣,然而却是宏观的、长远的,是关系着所有人的,它与每个具体的企业或经济主体的成败没有必然关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讲信用被称为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信用问题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惯例,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管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的有序管理,成为社会当务之急,也成为方方面面关注的热点。信用是企业进行正常经济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一种宪政结构深深嵌入其中并对其起着支配作用。因为政府在维护社会信用关系的同时,它自己也可以成为借款人。但问题是,政府一旦借了钱,为了减少偿债而加于纳税人的负担,政府就有激励推迟还款,甚至不履行其偿债义务。因此,政府借款也存在一个信用问题。但要让政府守信用却面临一种特殊的困难,正如法学家达维德所指出的,要让私人尊重协议并不难,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用档案是指关于自然人信用状况的原始记录,是信用社会和信用制度的基础。有效、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回归的呼声愈加强烈,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信用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