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碧华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创作者,其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诡异风格,《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胭脂扣》、《青蛇》等小说都在社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其中也体现出其诡异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对诡异之风在香港作家李碧华言情小说的分析进行探究,分析李碧华言情小说中诡异之风的体现,并分析对其诡异之风形成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对李碧华写作风格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
李碧华被称为“天下言情第一人”,她的小说多从传奇、历史故事里取材,讲述缘定三生,生死轮回,说尽痴男怨女,悲欢离合。《胭脂扣》是李碧华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如花虽为妓女,却对爱情坚定不渝,数字“三八七七”是她和十二少在殉情前约好的来世再见的暗号。本文将数字“三八”和“七七”分别予以解读,揭示出其暗含着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爱情观呈现的意义,并对其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3.
论及香港散文,总得提到小思。小思,原名卢玮銮,1939年生于香港,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该系任教。从1973年以来,她的散文创作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迄今出版的散文集有《丰子恺漫画选绎》、《叶叶的心愿》、《彤云笺》、《小思散文》等十余本。她的散文以独特的风格和鲜活的特色而受到好评。《香港文学》1985年第三期曾出版“卢玮銮特辑”,多位香港、台湾与大陆的评论家就小思的散文发表过很好的意见。概而言之,或许可以用以下文字综述小思散文之特点:小思散文“内中有人有事有  相似文献   

4.
简女贞本名简敏女贞,1961年生,台湾宜兰县人,台大中文系毕业,曾任《联合文学》主编,创办大雁出版社,现专事写作。曾获台湾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国家文艺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作品以散文为主,著有散文集《水问》《私房书》《只缘身在此山中》《浮在空中的鱼群》《月娘照眠床》《七个季节》《梦游书》《顽童小番茄》等十余种,人称具有“奇侠”风骨的女性作家,被誉为“台湾女性文学天宇上升起的散文新星”“台湾散文第三代传人”(余光中语)。作为台湾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之一,她经历了现代派…  相似文献   

5.
李碧华成长于香港,认可着自己的香港人身份,作品中流露出浓烈的香港本土意识,属于完全意义上的香港作家.她意识到了香港在未知的巨变前的无可奈何,身份认同的怀疑与焦虑充斥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一方面以“溯时间之流而上”的方式来为香港立传,另一方面通过对陌生又熟悉的母国的想象,寻找着香港意识与中国国族想象中的共通性,实现对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香港作家李碧华通过传统文学颠覆性地改写,创作了一系列故事新编类小说。通过对其作品《青蛇》主题及叙事方法的研究,探讨了李碧华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逯新君 《阅读与鉴赏》2007,(5):52-53,47
《故乡的榕树》是香港作家黄河浪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曾被  相似文献   

8.
郑云云是江西文坛上一位执着于散文创作的女作家。本文从她新出的散文集《云水之境》来探讨郑云云散文创作的艺术特征,着重从结构、叙述方式、“内宇宙”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作者认为,郑云云散文中所抛弃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概念,追求的是一种大散文的内蕴,这是作家人格和现代理性精神的凸现。  相似文献   

9.
我读张爱玲     
张爱玲是40年代名震沪上的一位女作家,自1943年在“鸳鸯蝴蝶派”杂志《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后,直至1952年去香港前的近10年间,她共发表了19篇小说,后来还有结集的散文《流言》。张爱玲几乎是一夜成名的,她的年轻、她的才华、她那别具一格而又颇值玩味的文风,都使得她在同时代作家中名声鹊起。张爱玲作品的题材与同时代的主流文学有大的差别。当时的中国正值抗日战争,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无处不在,抗日与革命的题材几乎是大势所趋,而张爱玲却独独“避重就轻”,专写香港、上海市民情欲的自  相似文献   

10.
毕淑敏是当代比较具备"人气"的作家,文学、医学、心理学三种职业视角构筑起了她的文学世界。她的散文贴近生活,朴素自然,有一种直达人心的力量。哲理、心理、情感是毕淑敏散文的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哲理类散文。毕淑敏是位勤于思索、善于发现的作家,一段对话、一个场景,在她的笔下,都可能或浓或淡地蕴涵着哲理和智慧。因此,这些散文总能给人一些新鲜、独特的东西。代表作品如《保持惊奇》《我很重要》《风不能把阳光打败》等。二是心理类散文。这些散文着重从心灵的视角对当下社会生活进行叙述和解剖,其内容多是为面临着情感、婚姻、爱情、压力等心理问题的现代女性传道和解惑,有着极强的现代意识和专业眼光。代表作品有《流露你的真表情》《爱最怕什么》《致不美丽的女孩子》等。三是情感类散文。这类散文展示的是当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更是她丰饶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这些散文既有对生命热爱而又敬畏的艺术表达,对生活独到理解后的深情显示,又有对爱情、亲情、友情一往情深的倾诉。代表作品有《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爱的回音壁》《附耳细说》等。从艺术特色上看,毕淑敏的散文大都短小精致,娓娓而谈,但平淡中寓存着绚烂之性灵,谐和中充盈着蓬勃之美蕴。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意象,很有一点宋人所推崇的"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毕淑敏的散文被广泛转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她的作品为我们所熟悉的有《提醒幸福》《素面朝天》《今世的五百次回眸》《我的五样》等。本期我们选载了她的《我注视我自己的头颅》,这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揣测和畅想,她对生命的深刻解读和体认,令我们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散文”的兴起,文坛涌现了一批散文新锐作家,沙爽就是其中的一员。她的散文,比如《算术题》《鱼在飞》《春天的自行车》《手语》《过去时态的雪》等,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较大的艺术冲击。从行文风格上看,沙爽的散文无疑是属于“新散文”的:对童年回忆和乡村梦想的敏锐感知,叙述充分的“在场性”和对“情景”表达的沉湎,叙事姿态的从容自如,以及语言的诗性趣味——这些元素,都让我们联想到了天空和土地,感受到了作家晴朗而柔软的内心。本期我们选载了沙爽的散文《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娓娓的表述,让亲情的脉络像井水一样慢慢地洇润、蔓延,清澈而且迷人。  相似文献   

12.
李碧华是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小说浅白、媚俗,但却意味深长。她多以女性作为她的书写主题,探寻女性命运的变迁。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女性命运往往与政治纠缠不清,女性身上也往往刻写着政治的伤痕。  相似文献   

13.
《流言》是天才女作家张爱玲早期散文的合集,所收作品强烈地渗透着审美现代性。也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之一。在张爱玲的散文世界里,人们感受的是别具一格的“絮絮叨叨”的“私语”,她带着苍凉的气息去感受市民生活,还原普通人的生存现象,多变的语言风格,让这个“孤岛”女性作家的文章散发出独特的女性魅力。  相似文献   

14.
李碧华作为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她的小说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她对于传统道德刻意的叛逆书写。李碧华通过带有血腥味的爱情悲剧、复杂多变的人性纠葛以及毫无掩饰的欲望表达,突显了她在传统道德层面渴望反叛和背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晓雁是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分别在《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近二十万字,在区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3年3月由阳光出版社出版了作品集《深寒》,收入她的部分散文和小说作品。马晓雁的小说往往以独特的视角,以充满伤痛的细腻笔触深人生活的内部,深刻描画出一地鸡毛的冷暖人生。作为1980年代出生的作家,往往被冠以“80后”的名称,但是和国内很多“80后”作家相比马晓雁却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从她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她的熏陶与濡染,从而使得她的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新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16.
靳羽西,生在桂林.长在香港.在美国获得音乐硕士学位。这些年来.她分别以学者、作家、记者、电视人、社会活动家及企业家的身份奔忙于东西方之间。美国《金融》杂志形容她是当代的马可·波罗:美国《国会记录》称她为“真正的平民大使”:《人物》杂志称她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新华社的《环球》杂志选举她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的世纪女性”.  相似文献   

17.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活,反映出她在尘俗生活中寻找情趣的市民文化的品格。苏青散文中“性别意识”来得特别鲜明,但她又能直面女性的性格弱点,撕毁女性的假面具,并且发出独到的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个具有深厚散文传统的国度。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以小说创作蜚声文坛的作家,几乎都喜爱散文这一具有优秀传统的艺术形式,同时几乎都在散文创作上有着突出成就。目前健在的老一辈作家中,曾以《莎菲女士的日记》震惊一代文坛,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巨大荣誉的丁玲,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如果说,她长期以来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还在散文园地里不懈地进行着辛勤的耕耘,那么,从创作思想的发展来看,她则是从散文创作开始具备”新作作风”的。这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散文,早年我在上海写过两三篇。只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才把这当作一项严肃有趣的工作。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  相似文献   

19.
于秀兰是多年来一直坚持文学创作的宁夏回族女作家之一,《兰亭心雨》作为她的散文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一名离开故乡的回族女性的角度,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从一名现代女性的角度,发现了回乡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喜人发展;同时她还从一名知识分子的角度,对故乡的落后表现出深深的反思。她用对故乡的深情抒写,为现代都市浮躁的灵魂寻找一片静土;她在对生命与生活的审美观照中,陶冶个人的性情、表达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激。她的散文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沉静淡雅、洗练蕴藉、思辨自省之美。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大散文的角度,选评20世纪60年代四位香港作家:司马长风、叶灵凤、黄蒙田、思果,并以其创作反映这阶段香港散文的创作情况。文章指出上述作家的创作内容丰富、成就显著,表现了大散文多样化的特征,对80年代以后的散文创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