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以生命成长为本。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出学生好学的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与灌注性教学相对立,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其宗旨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相似文献   

2.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构建一个生本化的历史课堂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比较紧迫的课题。历史教师应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角色,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构建一个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和谐动态的历史课堂,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  相似文献   

3.
<正>"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又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本课堂?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师  相似文献   

4.
生本教育注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引导着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更加精致的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陈介孚 《考试周刊》2014,(62):166-166
<正>生本教育理念最初是郭思乐教授率先提出并主持开展的。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化教学相对立,生本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学习。静待花开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学习管理者,向知识的促进者、学习的引导者转变;而学生也由传统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  相似文献   

6.
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主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及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知识水平认知、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引用生本教育理念,创新语文教学课堂形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完善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素质化教育发展迅速的今天,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生本理念成了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学习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一理念来展开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字应用的能力,因此,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应用生本理念开展写作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写作教学质量。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新课程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大部分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8.
一、生本教学的界定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的教育,生本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的教学,它主张教育向学生本体的回归,通过科学的艺术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生命发展,提升生命价值。认为教学活动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活动,它依据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这是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相对立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有三大核心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这与当前我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9.
解菊妹 《考试周刊》2014,(44):69-69
<正>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模式。在教育教学中贯穿生本教育理念,既符合时代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规律,又有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它要求教师注重在生本教育理念和基本模式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把学生当做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一般来说,小学生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缺乏组织和  相似文献   

10.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我校作为生本教育实验校,把生本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以前置性作业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总结出语文阅读教学的五步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往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素质教育。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相信学生是今后社会生活的核心。放开学生的手脚,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其主动坠入知识的殿堂。本文以老师的日常工作改革作为出发点,融合"生本教育"这一新的核心教育理念阐述了如何将生本教育贯彻实施于现代语文教学当中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同时也是最容易遇到问题的教学点。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理念也愈来愈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其中,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旨在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本教育理念,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一个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理念的教育体系。提出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活泼、健康地发展,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美术教学中融人“生本”的理念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在生本理念下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和美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以及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式,它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科学是一门开放的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课程。在小学科学课堂实施"生本"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试论如何将"生本"理念融入小学科学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6.
初中作为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原有教学方式的不足,尝试借助生本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层出不穷。生命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它对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有很大帮助。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升级教学方式,渗透生命教学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向健康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曾说过:"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本能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处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入对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有了更新的要求。为了保证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就必须要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生本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以及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贯彻"生本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本体是发展学生的天性、潜能及生命,运用于作文教学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生命在写作中的提升和发展。而现实的作文教学却偏离了这一思想,因而本文从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作文教学要呼唤生本思想的回归这一命题,然后从回归生活和关爱生命两大方面重点论述,从而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落实“生本”理念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教育.它是一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更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