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苦”     
人们常说人生五味:苦、辣、酸、甜、咸。“苦”字当头,统领了生活中的各种感触。苦有苦的独特之处,没有苦做参照,就衬托不出其他多种多样的滋味了。至于“苦尽甘来”等则一步步从味觉领域提升到人生境界了。我自小与苦做伴,吃了不少的苦头,现在也就不怕吃苦,甚至颇爱吃“苦”。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我熟悉的几种“苦”。  相似文献   

2.
谭柳青 《湖南教育》2010,(11):48-48
5岁的林林问:"妈妈,什么叫吃苦呀?"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一些略带苦味的食物,让孩子来尝尝,孩子说:"好难吃。"过了两天,孩子感冒咳嗽了,妈妈让他吃带苦味的中药水,孩子说:"好苦,我不要吃了。"妈妈说:"不行!你得喝,要不然你就得接着感冒继续咳嗽。”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带孩子去乡下住了几天,“吃不好、没有玩具玩、没有画书看”,一轮“苦”下来,孩子懂事多了。  相似文献   

3.
吃苦是一种美德,好像一个人没吃过苦,就不曾来到世上一样。平时不说挣钱,而说苦钱——“苦”在这儿作为了一个动词,而在往常它却穿着名词的马甲。小时候,老师一直培养我们要有吃苦精神,“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虽然参照物的嬗变说明了时代的变迁,但更说明苦这杯酒(哦,苦酒)有了更稠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时下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要孩子“吃苦”的热潮。于是,“吃苦夏令营”“吃苦冬令营”也时髦起来。然而为什么要吃苦,这苦该怎么吃,人们是否仔细想过呢?  相似文献   

5.
吃苦与成功     
大卫 《新读写》2010,(4):16-16
吃苦是一种美德,好像一个人没有吃过苦,就没有来到世上一样。平时不说挣钱,而说苦钱——苦在这儿作为了一个动词——而在平时,它却穿着名词的马甲。  相似文献   

6.
策划人语:孩子需要吃苦的锻炼,却没有吃苦的机会;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又怕孩子苦着、累着;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却没有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吃苦教育不只是一种形式,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能吃苦、  相似文献   

7.
其实,“行走学校”的教育模式就是“吃苦”。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我们的老祖宗说得太多了,国外的例子也不少,该孩子经历的事我们不要阻挠,该孩子吃的苦,我们不必心疼。其实,只有经历过了“苦”,孩子才能吃出“甜”,也才能珍惜“甜”!让孩子吃一点苦,好!$重庆忠县拔山中学校@张绍明  相似文献   

8.
画外之话     
黄发科 《教育文汇》2014,(14):27-28
这节课,同学们都在画画,但有个女生却一直坐着不动。我问她为什么,她苦着脸说:“不会画。”我鼓励她说:“你肯定能画好,大胆画吧!”没想到我这么一说,她眼泪似乎要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9.
蔡波 《中国德育》2004,(6):36-36
俗话说“吃得苦中劳,方为人上人”;又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吃苦,是成功必经的过程,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埋头苦干、勤劳苦作、寒窗苦读、刻苦磨炼;如果不经过苦读、不经过苦学、不经过苦练、不经过苦磨,是不能成功的。从这个意义来讲,吃苦就是吃补。  相似文献   

10.
谈谈读书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训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就要吃苦,不吃苦就不会取得好成绩”.难道真是这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孩子究竟能吃多少苦? 是孩子不能吃苦,还是没有苦吃? 如果说,我们的孩子不能吃苦,那么,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种让孩子吃苦的办法呢? 这里我们从医学专家的研究结果看看如何运用劣性刺激的方法来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为什么前线的战士经常忍受严寒,忍受飘泼大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推崇“吃苦教育”.反映了一种教育的无奈和无力。生活本来就有苦有甜.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锻炼。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们还要送孩子专门去接受“吃苦教育”呢?这涉及独生子女时代的种种教育误区,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3.
曹秀玉 《辅导员》2010,(12):40-40
现在社会流行着一种说法:“我们吃了苦,不能让孩子再吃苦,我们没有的要让孩子有,我们亏了不能让孩子再亏了。”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受苦”,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不惜重金为的是能给孩子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刘妍 《现代语文》2004,(11):34-34
在人类所品尝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因而最富有哲理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性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强烈最原始的抵抗。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词。大都是苦难而低沉的:经受艰辛叫“吃苦”;无依无靠叫“孤苦”,身体或心灵极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语  相似文献   

15.
苦的感悟     
在人类所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因而最具哲学意味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性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词儿,大都是灰暗而低沉的:经受艰辛对‘吃苦”;生活困难叫“穷苦”;无依无靠叫“孤苦”;身体或心灵极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语中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苦是人生之逆旅,苦是漫漫之长夜,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然而,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刚入伍时,新兵班长讲的一席话,十多年来我一直铭记在心。记得那时我们刚到部队,新兵班长在班务会上说:“我知道咱们班的战友们大多来自农村,你们都有一颗要摆脱贫困出人头地的心,也许在你们成长生涯中,有不少人,包括你们的父母和老师都曾对你们说过,一个人要能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我要告诉你们,能吃苦并不是成功的资本,绝大多数能吃苦的人最终都是平庸一生。”班长的话让我们都很吃惊,因为哲人也曾说过,机遇总垂青那些刻苦的人。班长没有理会我们的议论,而是把我们带到了部队驻地的建筑工地、矿场等一些打工者群聚的地方。班…  相似文献   

17.
吴晓红 《早期教育》2009,(12):24-24
在非洲加纳的苦马西寄宿学校,有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是张白纸吗?”事例告诉我们:学生与老师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家庭教育:家长们总是向老师抱怨孩子的不对,  相似文献   

18.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地方,是我心中珍藏已久的一个教育梦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十年寒窗苦”,似乎自古以来读书就与苦联系在一起。“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这些古人读书的经典事迹,作为激励寒门学子刻苦学习的案例,无可厚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也没有异议。虽然当前如孝感一中高考备考集体打吊瓶的事件还在愈演愈烈,但我们  相似文献   

19.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作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认识。学会变换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对于启迪心智大有稗益,对于开拓写作思路也不无帮助。从下面对同一事物作不同理解的例子中,大家或许能够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以“苦”为师滦南县,桑惠林参加自考,不仅以"师"为师,以"书"为师,我看还要以"苦"为师。以苦为师,即在自考时,肯于吃苦,并从吃苦中学到"真知",道而实现"成才"的理想。说到自学,本身就是个"苦差事"。自考者须在别人或去舞厅、或搓麻将、或看影视、或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