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国家层面的重要学术组织,自198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本土化的高等教育研究,同时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舞台。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角,梳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1983年至2023年举办和参与组织的国际学术活动发现,学会在40年间成功举办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2届,指导和主办区域性国际会议17次,出国考察、交流和参与多国学术活动24次,涉及全球四大洲11个国家,经历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的学术活动机制,形成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学术活动模式,使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传播了中国实践,提供了中国智慧,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对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且在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力、国际学生吸引力、科研学术引领力、跨境教育“中国方案”影响力等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尚存在结构布局不够均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能力亟须提升、高效能治理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为此,中外合作办学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补齐短板,在适度统筹规模和效益、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加大支撑保障力度、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关切、把好引进和审批准入关,完善合作办学治理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的合作办学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切实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高校提升自身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契机。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可以找到“双一流”建设与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具有促进效应,特别是在国际学术成果和学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对高校学术质量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且其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我国高校要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深化认识“双一流”政策的价值取向,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高等教育的多重价值凸显、现实挑战丛生以及全球局势转变的背景下,新西兰政府重新制定了国际教育的发展战略。把提供优质教育和学生体验、增强国际教育的可持续性与复原力、培养全球公民作为三大发展目标,新西兰《国际高等教育复苏战略》通过三阶段实施:在短期阶段保障高等教育的行业稳定,在中期阶段加强高等教育的体系建设,在长期阶段助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新西兰《国际高等教育复苏战略》对内重视顶层设计,协调跨部门合作;对外面向全球市场,强化国际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体验,提供资源支持。后疫情时代,在全球高等教育走向复苏的趋势下,我国可采取动态优化国际高等教育战略规划、推广本土化的高等教育品牌、提升留学生就读体验和培养质量等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5.
郑淳  闫月勤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2,(6):58-70+121-122
高校国际联盟作为高校推动合作组织模式变革的重要实践,既体现了高校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实诉求,又反映了高校参与全球议题的集体意志。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国际联盟建设将有助于中国高校构建更为多元的国际合作关系以及持续引入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以AGIL模型为分析框架,基于对五个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高校国际联盟的比较分析,发现这些跨区域联盟型学术组织在运行逻辑与组织特征等方面,已形成诸多共性优势。这是确保高校国际联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并持续拓展其国际影响力的关键要素。中国高校作为高校国际联盟工作的新晋参与者,有必要总结并借鉴此类发展经验,为进一步提升中国高校主导高校国际联盟事务的能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国家纲要、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建设辽宁高等教育强省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辽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在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来华留学、出国留学、引智工作、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应从积极弘扬本土特色,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注重国际人才培养的通用性与适应性;扩大高校国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等方面,推动辽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秩序变迁的新阶段,基于历史经验和时代发展趋势,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的世界高等教育新格局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高等教育新格局将由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构建;其次,高等教育新格局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互惠、合作、包容;第三,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将超越民族国家的思维局限,追求人类共同体利益。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普及化阶段,质量也逐步提升。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要大力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筑跨国学术共同体,教育学生勇担社会责任,助力全球发展。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需持续探索具有世界意义的本土化大学理念与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影响力,在国际交流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以来,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经过了“被迫开放”“为民族独立开放”和“为国家建设开放”的发展历程。老挝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中国、越南、日本等国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合作,获取教育援助,助力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实施教育对外开放,老挝开创了高等教育新局面,高等教育机构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程度提升,高等教育法制建设日趋健全,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建设极大改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民众高等教育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强.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哈萨克斯坦于2010年3月加入了博洛尼亚进程,并对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哈萨克斯坦先后发布了《2007教育法》、《2005~2010年哈萨克斯坦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2011~2020年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等重要法规及政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设立海外办学政府奖学金,参与欧盟“坦帕斯项目”和“伊拉斯谟计划”,积极开展与中国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在国际化进程中,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还存在资金、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流失以及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首例教育专业全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班的办学实践表明,全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包括语言、学术、社会文化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改变传统留学生教育中"向目的地国学习"的单向思维,树立多元化交流的全球人才观,珍惜并充分利用国际学生所带来的文化和学术资源,是加强全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教育、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应对策略。为此,高等教育决策和管理者必须具有超越地域和跨学科的教育发展意识,建立国际视野下的导师甄选与研究生培养制度,完善全英文授课研究生教育课程,将英文授课研究生教育课程融入到现有的中文管理体系,加强中国人文社科图书资料和研究成果的英文等主要国际语种的翻译,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些举措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力量之一。本文借助国际关系理论视角浅析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认为霸权国的意愿、国际机制、共有的文化观念不同程度地推动国际合作的实现。研究的意义在于用国际关系理论指导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面向全球发展的高等教育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2.
使用引证分析法,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2013—2017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整体发展较平稳,保持着很强的学术论文生产能力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但高等教育学术影响力主要集中于学科内部,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相对较小。尽管出现了一批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基金项目、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省份,且"卓越少数"的学术影响力表现突出,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学术影响力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建议高等教育学术共同体重视对高等教育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强化高等教育学术传承,提升高等教育知识创新能力,打造高等教育学术品牌。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默克尔执政以来,为追求科学与研究的卓越性,扩大德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弘扬德意志文化,德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包括扩大学生与学术人员的双向流动、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加强课程的国际化、建立高校海外伙伴联系等。德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国别策略有所调整;更加关注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第三方机构作用凸显;更加注重教育输出和输入的双向度发展;加强难民对德国高等教育的融入。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末以来,“逆全球化”浪潮不断涌现,不少国家在教育上采取的封锁态度,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逆全球化”不是全球化进程的终结,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会停滞。在“逆全球化”不断涌现之时,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需重新审视所面临的新趋势,在主动谋变、化危为机中发展新优势,在逆境中寻找新方向。从宏观到微观来看,需在国际化变局中积极构建“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助力我国成为全球留学新阵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组建大学国际联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力量;打造高等教育“云端化”新空间,为我国构建和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和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洲复兴”的共同愿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盟按照一体化进程路线图,以“非洲个性”认同,引领非洲一体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创建高等教育空间,极大提升了非洲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及国际竞争力.探析非盟高等教育空间建设的成功经验,转变单一地区发展模式,建立高等教育区域合作联盟;制定区域合作发展规划,搭建人才资源共治共享平台;推进多方联动协调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对深化中非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全方位合作,强化我国高校与非洲大学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推进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互鉴,做强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适应、相协调的区域高等教育,共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EDUCAUSE是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组织。其发展显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早期是行政管理计算化和学术科研计算化并驾齐驱,其后则从计算化向信息化转变。EDUCAUSE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在于高度重视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始终以教学和科研方式的变革为核心,强调与信息产业和基金会的合作。创建中国的EDUCAUSE,有利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探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的差异化合作路径和作用机制,总结成功经验,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TOE框架,对34个“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优秀案例进行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学科资源相对优势是实现“一带一路”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的必要条件。“一带一路”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路径共有三种,分别是学科资源嵌入人文交流的民心相通型、学科资源赋能需求满足的共同发展型、学科资源支撑民主会商的话语体系建构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的新历史起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应整合优质学科资源,创新交流机制,持之以恒地开展有深度的人文交流;须统筹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务实满足沿线国家需求,实现共同发展;可借助教育多边平台,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影响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资本主义”、“学术资本主义与新经济”、“大学的企业性”、“全球一体化与社区学院”、“知识和金钱对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和“大学的组织转型”等。这些理念对高等教育实践具有解释作用,对决策人员具有参考、引导作用,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具有指导作用。这些理念的应用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9.
全球一体化作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必将给世界经济、化等带来新的繁荣与发展机遇。作为“世界动力场”的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中避免地受到全球化进程全方位的影响与挑战。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基础,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高等教育结构应在总体上体现多样化、开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引文分析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对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前12种SSCI和A&HCI期刊2000-2014年的数据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研究进入爆发期,文献数量及引文量逐年增加;期刊发文主要聚焦于绩效评价、职业能力评估、反馈、持续双向沟通等主题;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发文数量和质量位居前三甲,大致形成四类国家(地区)合作凝聚子群、八类学术机构合作凝聚子群及其研究主题;中国大陆发文总量和质量差距很大,尚未形成国际影响力和中心学术共同体;马尔科姆·泰特等学者及其经典文献颇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