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的<红高粱>与D·H·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两部作品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两个青春、活力的女子,遭受着不幸婚姻的摧残,嫁给了毫无男性意义的丈夫,而她们又都在另一个野性十足的男人身上找到了希望,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研究,分析作品的相似点,以及文化的不同导致文本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D.H.Lawrence的代表作之一,它描述了在一战后,城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的异化、疏离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本论文就小说中所体现的后现代特征加以探讨,如反科技、反战争、反英雄人物,来展示作者是如何通过后现代技巧来展现英国工业文明和现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苟合 读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我才知道,性是美的,性是纯洁的,性是深刻的。我也知道了,一部小说写的都是性事及其相关的生活场景细节,但是它却可以那么纯洁美丽、超拔脱俗。  相似文献   

4.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书中性关系的描写。但是,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阅读,我们发现它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造成生态危机、人性异化的原因。在小说中,劳伦斯批判了工业化、机械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严重摧残,提出只有回归自然,恢复生态平衡,人类才能从工业文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和当今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生态批评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一生热爱自然,憎恶丑恶的工业社会机制,正如他的作品。他的独到之处在于想通过正常的性来解决世界问题。肉体上的分离必然导致精神上的分歧,而这种婚姻的不幸必然导致新生的婚姻即阳物的婚姻的再生。那么查特莱夫人离开冷漠无情的丈夫,投入性器温柔的梅勒斯的怀抱就是注定的了。  相似文献   

6.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年)是劳伦斯人生最后五年时间里完成的一部巨作,在劳伦斯眼中,性一直是件美好之事,而非肮脏得难以启齿,无需偷偷摸摸,应该是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它与色情或淫秽有着质的不同和对立。劳伦斯试图通过《查》细腻深刻描述康妮和梅勒斯之间真挚情爱故事,展现康妮本我力量与自我的表达,揭示性本能力量,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给人性带来的困惑,拟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来探讨其中的性视域。  相似文献   

7.
康妮具有独立的人格意识,鄙视贵族阶级的虚伪,唾弃形同囚徒的贵妇人生活。她热爱生命,酷爱自然,执着追求个性自由和美好的爱情,执着追求完美的性爱,从而成为一个原型意义上的“夏娃”,肯定了“夏娃”的执着追求,歌颂了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语码转换的标记性理论对《查》中人物在使用标准英语和德比郡方言时进行语码转换的话语进行分析,探讨语码转换是作品藉以塑造人物、发展主题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9.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存在着诸多的不同。首先在主题的倾向上不同,一个是晚明黑暗社会的揭示,一个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自我”扭曲的寓言。其次在文化价值与道德观念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金》描写的性专门在技术化倾向上做文章,而《查》在描写性时着眼点放在人生的探索上。再次是文化背景不同,《金》中的性描写,有许多是病态性心理的反映,并非健康的人类应有的性要求;而《查》的性描写,带有一种西方文化的颓废色彩,是一种野性的性放纵,它企图以人性的复归,即两性关系的纯自然性,来挽救西方社会的沉沦,但这种原始野性式的性表现,反而掩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揭露,这正像《金瓶梅》中过多的性描写,也冲淡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一样。  相似文献   

11.
该文试图比较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本色》在故事情节、性爱描写手法、目的和作者性爱观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比较,揭示这两部小说的共同思想:探索性爱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岳红 《陕西教育》2007,(7):39-39,46
英国作家 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最有争议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出版就倍受争议.这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着重刻画了导致主人公们必然命运的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特点,而小说中三位人物命运是随着故事的深入而更紧密地交织映衬在一起的.因此小说以三位主人公彼此情感的演变和各自性格的发展为线索,分析导致股市最终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认为小说主人公康妮与梅乐士的情感追求象征着一种对健全生命力的憧憬,而被康妮先后遗弃的几个男人则象征着现代文明对自然生命、人的心灵的摧残和戕害。这表明小说具有一种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发现劳伦斯的性爱哲学集中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主张建立坦率的性意识;主张回归自然,回归本性,在纯洁的性爱中实现灵和肉的整合;性爱不同于淫秽,建立在灵和肉整合基础上的性爱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是美的表达。但劳伦斯的性爱哲学也不乏偏颇之处,他过分夸大性爱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同时他的性爱哲学中也充斥着浓厚的父权意识。  相似文献   

15.
英国二十世纪初的伟大作家D·H·劳伦斯毕生致力于两大主题的探索:一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如何摧残人性,造成人性的异化;一是如何“建立男女之间的新关系,或者调整旧关系,”以一种“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来弘扬生命的力量,以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病。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一生都在探索理想的两性关系。而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则是其两性关系探索的集大成者。本文试从主人公康妮对性爱看法的逐步改变和其性爱观的逐步完善的角度探讨劳伦斯的两性观。  相似文献   

17.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自然与文明对立的主题尖锐化,这在许多这一时期的英国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包括艾米莉·勃朗特和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作品。本文探讨的是《呼啸山庄》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体现的自然与文明的和谐观,并通过比较和谐之打破、重建之异同,以及和谐观形成背景,来浅析艾米莉和劳伦斯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8.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深化了劳伦斯创作的性爱主题,体现了其对20世纪异化世界的拯救思想。文本以小说人物的出走与追寻为切入点,通过出走来表现人物对完整性自我、和谐两性关系的追寻,认为其笔下人物的出走与追寻是劳伦斯拯救思想的体现,诠释了劳伦斯"血性"哲学的拯救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因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深刻的思想性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了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概况,将其过程分为分为四个时期,解析该部小说80年来在中国的曲折经历。在东西方文化加剧撞击与交融的21世纪,进一步展开对劳伦斯及其在中国影响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既是中西文化交流合轨的需要,也是繁荣我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从"精神阳萎型男人"、"追求理想性爱的女性"、"理想性爱观的不同呈现"、"艺术审美感知的迥异"四个方面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包法利夫人》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两部作品体现了文学作为"人学"这一特质在不同时空中的一致性,以及作家对人性的关怀的永恒性。一部文学作品只有溶汇人性之光泽才能有其永久的生命力;一个作家也只有深怀对人性的关注,同时以不同的视界去作独特的审视,才能在文学这块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